2000多年前,中印两国人民就有了友好交往。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东晋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印度生活和修行过多年。公元6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传说他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打坐9年。在经济文化和医药等方面,两国人民也有过成功的交流。其中从中国传往印度的有蚕丝、茶叶、瓷器、印刷术等。从印度传到中国的有天文、数学、音乐、制糖等。但是,近代殖民主义对印度的残酷统治和对中国的野蛮侵略,阻断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获得了民族独立,两年后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0年初,这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中印两国之间不断扩大经贸和文化交流。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黄金时期,印度人民呼出了“印地―秦尼帕伊帕伊”(印中人民是兄弟)的热情口号。可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场不愉快的边界战争使中印关系一下跌入了低谷,并造成了将近30年的冷漠和隔阂。直至今天,中印两国人民之间仍缺乏相互了解,而相互了解是加深两国人民间友谊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我们两国(研究对方国情)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8年,新德里尼赫鲁大学谭中教授主编的《跨越喜马拉雅鸿沟――印度试图了解中国》(Across the Himalayan Gap――An Indian Quest for UnderstandingChina )出版。这部篇幅达500多页的巨著凝聚了印度中国学界著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它为印度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中国的友谊之桥。
6年之后,我国从事印度研究的学者也在为中国人民架设一座通往印度的友谊之桥。作为第一步,我们初步搜集了我国部分印度――南亚学者的学术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在这一方面,我们仍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1979年,在我国东方学大师季羡林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南亚学会,并出版《南亚研究》杂志。1980年以来,中国南亚学会基本上能够做到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对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2003年,云南省南亚学会成立,在他们的推动下,昆明《云南日报》不久前开辟了《中国?云南――南亚》专刊,为介绍和传播南亚各国国情和知识做出了新的努力。这是我国大型日报中的首创。我们相信,随着******总理对印度的成功访问,中印两国之间的互信合作和友好交往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培钧
2005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