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25001200000024

第24章 思念,一朵飘不走的云

又要迎来第二十五个节日了。我在想,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向您表达一下我最衷心的祝愿。

思盼也许是只属于人类的一项自煎的专利。恋人的思盼是一团火,亲人的思盼是一弯难圆的月,而对您的思盼却是一条无形的小虫,这条小虫,又常常在我寂寞时显示充沛的活力。

夜,接近高潮,石英钟不紧不慢走着恒定的路,秒针“嗒嗒”地跳,好像马蹄敲着凝冰的石板路,那声音很脆很亮又很沉。这时,那条无形的小虫又开始肆意贪婪起来。

思盼到了极处,便生出无绪的猜想。老师,您怎么啦,您在干什么呢,病了吗?或许,您已经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您真的就云一般飘走,不留一丝痕迹,没有半点声响了吗?

一晃走过三十余年光阴,转瞬我也到了您那时的年龄。我是您七三届的学生,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您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年您32岁,我小您10岁。即使几十年过去了,您的学生们经历了世事的沧桑,遗忘了许多事情,但是您讲课时的神态、语调、动作,却依然存留在我记忆的屏幕里。

夏天天热,您执一柄大蒲扇,边摇边讲,讲到精彩处,脸上即刻生动起来。停顿的间隙,您不紧不慢喝口凉开水,又接着神采飞扬起来。您的水杯是一个普通玻璃罐头瓶,一堂课下来,一瓶水也就喝干了。您没有教鞭,凡讲到要点,就在黑板上急就几个东倒西歪的大字,然后,用那支又黑又粗的老式钢笔,指点着黑板,让我们加深印象。有一次,一位同学偶尔提到“唐诗”,我这个在“****”中曾荒废学业先天缺“钙”的人当时懵了。头脑中连“唐诗”这个概念也没有,我怀着忐忑的心理去找您,您二话不说,从书架上抽出大学用过的书,好像是游国恩先生编的《中国文学史》,还有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回家细读。那天,我没吃晚饭,抱着那些旧书,一气读到天黑。原来,“唐诗”是如此美妙的东西,我又读又抄,忘乎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正好应验了高尔基的那句话,活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以后,我又接触了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类,却总是没有那一次的忘情。

孤寂是深夜里的一盏明灯,即使“****”最黑暗的那些日子,那不可知的命运又如一团乱麻揪扯心扉,迷惘的人生旋涡使我无法自拔!此刻,我曾徘徊于您的窗前,从窗里挤出温馨的灯光,您还是手不释卷,那样专注,那曾是天堂的地带。您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赤诚和对孩子的爱心,挽留着被狂热“风潮”卷出校门的学生。您启蒙我们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在您的庇荫下使我们免于遭受寒风暴雨的袭击。

“****”结束了,好多和您一样的知青都回了城,而您却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遇,背着行囊,扛着书箱走进了山乡小镇一所中学。也许您不经意那次唯一的选择,却在日后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记得,曾有人问您,选择当“孩子王”后不后悔,您只是淡淡的一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

小小的讲台,限制了您的双脚;两平方米的黑板,是您生活的全部背景。您的天地可谓小矣。然而,这挡不住您思维的神箭腾越天外,锁不住您想象的翅膀飞遍九州。您尽情在三尺讲台上演绎人生的话剧,在两平方米的黑板上种植理想。微观世界的幽深,宏观世界的博大,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我真羡慕您那握得住时光的双手。说不清它已经打开过多少各种各类的书,抒写过多少卷浸透涓涓心血的华章。傍晚,您走下讲台,身后布满解题的黑板上已泻满了血红的夕阳;清晨,您来到教室,眼前批改过的作业本上,还残留着深夜灯光的温馨。

老师,如果把学生比作风帆,您就是引导他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导航者;如果把学生比作雏鹰,您就是给予他搏击苍穹翱翔蓝天的力量之源;如果把学生比作蚌里的沙粒,您就是含辛茹苦的蚌,您用爱心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沙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老师您是一棵挺拔的树,曾结过成熟的果实,岁月在您的身上刻下苍老的年轮,而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森林,郁郁葱葱。

传道,授业,解惑,是您的天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您的准则。一支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洒下心血点点,换来桃李满园。旦旦暮暮,都有育人之艰辛;岁岁年年,都有丰收之陶醉。这就是您固有的本色,也是您全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雁南去又北往,冬去春又归。时间过得真快,转瞬您的学生的学生,也在年复一年地延续着您曾痴情的事业。

老师,不管将来我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祝福您,我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