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25002300000011

第11章 唐璜

[英]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诗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古老的、但已没落了的贵族家庭。10岁时,拜伦继承了伯父的爵位和部分领地,成为第六世拜伦勋爵。早在中学时代,拜伦就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后,拜伦进入剑桥大学,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在上大学二年级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大学毕业后,拜伦在上议院获取世袭的议员职位,并开始长达两年之久的欧洲大陆旅行。他游历了南欧各国,目睹了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回国后,拜伦发表了以旅途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1811)。接着,他又创作了一系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东方叙事诗》(1813—1816),塑造了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即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从1816年起,拜伦离开英国,先后在瑞士、意大利等地定居,创作了包括《曼弗雷德》(1817)、《青铜世纪》(1821)、《唐璜》(1818—1823)等著名作品在内的诗篇,并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后两章(1817)的写作。1823年,拜伦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者的解放斗争,成为领导希腊民族独立斗争的领袖之一。在那里,他不幸患上了寒热病,医治无效,于1824年4月9日逝世,年仅36岁。

作品梗概

《唐璜》是一首拟史诗性质的长篇叙事诗,叙述的是主人公唐璜的冒险经历:

唐璜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贵族世家,父亲唐·约瑟为人轻浮,做事轻率,绯闻不断,惹得妻子怒火中烧,两人时常吵嘴。唐璜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被娇惯放纵,是一个既无赖又爱惹事闯祸的小顽童。终于唐娜忍无可忍,向法院控告丈夫的败坏德行。她本想把老公的丑事抖个精光,不想唐·约瑟突然一命归阴。唐·约瑟死前未立遗嘱,独生子唐璜自然成为继承人。由于唐璜尚未成年,唐娜成为他的监护人。唐娜下决心把儿子唐璜调教成品学兼优、德才出众之辈,为此对唐璜的一切事必躬亲,严加管教。唐娜教子有方,唐璜6岁时伶俐可爱,11岁时仪表已经清秀不凡12岁成了安静的美少年16岁时出落成细高、清秀的小大人。少年唐璜人见人爱,除他妈妈唐娜外,人人都把他看做一个大人,唐娜为防儿子早熟做出有辱门风的丑事,家里的婢女一律是老而丑的,来她家的朋友全是品德端正、笃信神明的贞妇。然而,唐娜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她的一个“贞洁无比”的朋友朱丽亚禁不住唐璜俊美外表的诱惑,把小唐璜拉下了水。一天晚上,当朱丽亚留唐璜在闺房里偷情时,她的丈夫听到风声前来捉奸,与唐璜发生厮打。此事闹得满城风雨,无法收拾。唐娜赶紧给唐璜准备了盘缠,吩咐两个男仆和唐璜的教父兼指导教师带着唐璜乘船外出游历,避避风头。

唐璜的游历生活几经波折,奇遇不断。他们一行在海上旅行时,不幸遇上海难,全船数百人全部葬身大海,惟独唐璜幸运地捡了一条命。他被东方海岛上的美丽少女海黛救起,并与海黛发生了一段缠绵哀婉的爱情。海黛的父亲是海盗头领,他残忍地拆散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海黛绝食死去,唐璜则被卖到土耳其王宫做奴隶。在王宫里,唐璜又与苏丹王妃有了一段奇遇。在王妃的帮助下,唐璜逃出了土耳其,加入了沙俄征讨土耳其伊斯迈省的大军,不仅取得了战功,还得到了俄国女皇的宠幸,最后作为女皇的使节去了英国,再次经历了一连串的奇遇。

(范方俊)

作品节选

第四章

年轻的唐璜和他的如意女郎

真正是比翼双飞,享尽了欢情

连与爱情为敌的无情的“时间”

想到要擘开这样温柔的两颗心,

也不免忧伤于怀它声声轻叹着

收割他们的每一刻但这一对人

可等不到老,在春天就会枯萎,

只要一丝痴情或希望展翅而飞。

他们的容颜不是为皱纹而生的,

他们那蓬勃的心和纯洁的血液

不容凝滞,头上也不容白发为灾,

他们像永恒的夏季,不知有冰雪

宁可让电闪把他们烧成灰吧,

然而,若要拖着漫长迂回的岁月

腐蚀这一生:那他们可受不了。

这只怪他们的俗骨生得太少。

一□

他们又孤独起来了这对他们说,

无疑是伊甸乐园。他们不知厌倦,

除非有一个不在。呵,在森林中,

从老根砍下的树木,或从山泉

截断的河流,或突然从母怀里

永远夺走的婴儿,都不及拆散

这一对情侣能立致生命的消殒:

唉唉,有什么本能比得人的心——

一一

这颗心呵——它会碎最有福气

也最幸运的是:谁的体质构造

像由泥土塑成了珍贵的瓷器,

脆弱得一摔就碎,那他绝看不到

一连串沉重的日子,年复一年,

也不致忍受一切,无法与人相告

唉,生命的原理就是这么奇怪:

最盼望死的人——往往数他健在。

一二

古语有云:“上帝爱的人死得早”,

这一死倒把许多起死亡躲掉:

例如友朋的死但更凶的还有

友谊、爱情和青春的死,以及除了

呼吸以外一切的消失既然虚无

在等待一切人,无论人多么巧,

多次躲开死神的箭:那么,也许

你所哀的夭折倒是老天的善意。

一三

海黛和唐璜没有想到死的事,

这天地、这大气对他们太适合,

时光也无可挑剔,只嫌它会飞,

他们看自己呢,更是无可指责

每人就是对方的镜子,谁看谁

都是眼里亮晶晶地闪着欢乐:

他们知道,这宝石一般的闪光

无非是他们眼底深情的反映。

一四

呵,那手指的轻捏!那激动的接触!

眉目的传情把千言万语都胜过

嘴还在表达一切,而且总说不尽,

但那语言和鸟的聒噪也差不多,

只有他们自己能理解,至少是

它只对情人透露语意的曲折,

既甜而又戏谑,对于从来没有

听过或不再听的人,会显得荒谬。

一五

但这就是他们的王国,因为他们

是儿童,而且还将过儿童的生活,

他们原不是为了在现实世界中

给沉闷的一幕充当忙碌的角色,

却像是跃自清泉的两个生命

一个仙女,一个恋童,只知隐没

在花丛和清泉间,度着好时光,

而不想知道尘世的时刻的重量。

一六

月亮有盈有亏,但他们却不变,

她每次升起都照见他们欢乐,

那欢情连她一路巡行都少见

这并不是猥俗之情易于饱和,

因为他们蓬勃的精神永不会

囿于感官至于占有,那使大多

爱情毁灭的,对他们适得其反

他们越亲热,越感到占有之甜。

一七

这是多么美呵!既美而又稀见!

他们的爱情是那种使人甘愿

倾心以赴的唉,在这颓旧的世界,

谁不是早已把爱情听厌和看烦

密约呵,司空见惯的勾引呵,

还有小小的盘算,结婚和通奸

仿佛海门的火把只为了烙上

“荡妇”之名:当然丈夫没这么想。

一八

这话不中听真理本来够冷酷

何况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够了!

那神仙的一对没感到片刻沉闷,

不知他们何以能如此自在逍遥?

凡人都生有青春的感情,有的人

让它一闪即逝,而他们却能永葆

这气质我们俗人称之为“浪漫”,

我们赞叹它,却暗中嫌它疯癫。

一九

若在别人,这会是一种反常状态,

是受了青春和小说的过分麻醉

但在他们,却是天性或命定如此,

因为他们从没有对小说流过泪,

海黛的学问不多,这不必说了

唐璜呢,一直受的圣贤的教诲,

所以,若想给他们的爱情找根由,

明白夜莺或鸽子的相爱也就够。

二□

他们望着落日,这美好的一刻

对谁都是宝贵的,特别对他们:

因为最初就是从这样的天空

爱神降临并使他们心心相印。

那时只有快乐是他们的贺礼,

晚霞是他们热情结合的证人

由于彼此迷恋,这痴情也推及

凡是能令人追怀往事的东西。

二一

不知什么原因,就当他们凝视着

晚霞的那一刻,仿佛在他们心间

随着欢乐突然袭来一阵战栗,

好似冷风拂过了火焰或琴弦,

一个声音发颤,另一个身子发抖,

每人都掠过一丝不安的预感,

这使得唐璜发出低低的叹息,

海黛的眼睛也涌出晶莹的泪滴。

二二

她那先知的黑眼睛睁得大大的,

尽在追随和眺望消逝的太阳,

仿佛随着这灿烂的光轮的沉落,

他们欢会的最后一天就要消亡

唐璜看着她,卜问自己的命运,

他感到凄酸,却又没有理由悲伤,

他的眼神因此向她的目光寻找

这悲戚的来由(至少对他够玄奥)。

二三

她转身对他一笑,但那笑容是

使别人笑不起来的,接着扭转脸,

不管她惊觉于什么吧,这一感觉

很快地就被明智或自尊所驱散

当唐璜半庄半谐地向她提到

他们心头的这种不吉的共感,

她说:“万一有祸事——但那不可能,

至少我不会活着看见它发生。”

二四

唐璜还要问下去,若不是她的唇

压上了他的唇,使他不能不沉默

她拿这热情的一吻和预感抗争,

终于使她的心完全把噩兆摆脱。

对,这才是解闷的最好的办法,

有人喜欢以酒浇愁:这也不错。

两者我都试过所以,谁要试用,

可以就心疼和头疼任择一种。

二五

两者任择其一,随您自己的意,

反正你不爱女人就得嗜好酒,

那两种病痛就是我们为欢乐

所付的税,至于哪一种更好受,

我可不知道但若非要我投票,

对双方我都有许多赞助的理由

为了谁也不亏负,我可以肯定说:

两者都要,比两者都不要好得多。

二六

唐璜和海黛彼此默默地望着,

荡漾的目光透示无限的柔情,

一切最美好的情愫:友人,兄妹,

稚子和恋人,都已融会于其中

因为是两颗纯洁的心在交流,

呵,爱得太深了,少爱爱都不行:

这过分的甜蜜圣哲可以原谅,

因为鼓舞了永恒的生之愿望。

二七

既然是互相拥抱着,两心交融——

唉,他们为什么不在那时候死去?

活得太长了,难保没有生离之时,

岁月会带来灾患或残酷的境遇

这世界不是他们的,世人的奸巧

只凭莎弗般的热情也无法对敌,

爱情在他们是生命,它如此之浓,

不是感觉,而是整个的精神内容。

二八

他们该住在森林中,像夜莺似的

歌唱自娱而隐居他们原不宜

在所谓“社会”这繁华的孤寂中,

和“憎恨”、“罪恶”、“忧患”呼吸在一起

凡心灵自由的人都落落寡合,

唱得最甜的鸟儿只成双而栖,

雄鹰独自高飞,而乌鸦和海鸥

像世人一样,只围着腐尸不走。

二九

现在,海黛和唐璜脸偎着脸,

正相亲相爱地享受着午眠。

那是一阵小睡,睡得并不沉,

因为不时地仿佛有一种预感

使唐璜轻颤,并且传过他全身

海黛的嘴唇好似溪水在喃喃,

发着无字的乐曲她的脸被梦

熏得像风吹乱的玫瑰一般红。

三□

或者像在阿尔卑斯的山谷中

一汪清澈的水面被风所波动,

她就如此被那神秘地侵袭到

头脑里的篡位者所搅扰,呵梦!

它使我们对心灵失去了控制,

任心意所至,我们都唯命是从。

多奇怪的生存!(因为呼吸未断)

失去了知觉,闭住眼还能看见!

三一

她梦见自己一个人在海边

不知什么缘故,被拴在巨石上,

她动转不得,只听见海的呼啸

越来越响,掀得高高的海浪

朝她打来,好像直扑她的嘴唇,

使她喘不过气一会儿更猖狂,

竟朝她头上泼来,又凶猛又高,

简直要淹没她,但她又死不了。

三二

不久她脱了身,在沙滩上走着,

她的脚被尖石子刺得流出血,

几乎每走一步她都要跌倒

这时候在她的前面,隐隐约约

有一个裹白布的影子在滚动,

她又追又怕,那东西总不停歇,

她看不清是什么,只跟踪去捉,

但是尽管捉住了,它又滑脱。

三三

梦境变了:她站在一个石洞中,

岩壁上垂挂着由多年的水滴

形成的石钟乳,洞中海水在拍打,

也许还有海豹在哪一角隐蔽。

她的头发滴着水,连她的眼珠

仿佛也变为泪,从眼里往下滴,

直落到地面幽黑的尖石头上,

而且一滴落就凝成云石——她想。

三四

在她脚边,又湿又冷,死沉沉地

躺着唐璜,鬓角浮着海的泡沫,

人已死了,她给擦也没有擦干,

(对他的照顾曾使她多么快乐!

但现在没用了!)他那熄灭的心

再也不能跳动了!大海的挽歌

尽在她悲哀的耳边低低地唱,

呵,这短短一梦比一生还要长!

三五

望着死去的人,她觉得他的脸

消失了,或者换了另一副模样,

眉目有点像父亲,越看越清楚,

它终于呈现为兰勃洛的脸庞,

精明,憔悴,带着希腊人的优雅

她猛然惊醒:呀,浩浩苍天在上!

她看见什么?那是谁的黑眼睛?

那和她面面相觑的正是父亲!

三六

她尖叫而起,又惊呼一声倒下,

真是悲和喜、希望和恐惧交集,

因为一个被她认为早已葬身

海底的人竟起死回生了,也许

是来向她心爱的人索命的吧?

对海黛,他似父亲般难舍难离

这正是那可怕的一刻,这瞬息

我经历过,现在连想都不愿想起。

三七

听到惊叫声,唐璜立刻跳起来,

一把托住海黛使她不致栽倒

接着从墙上摘下剑,怒冲冲地

就要惩罚这不速之客的侵扰

兰勃洛直到现在都没有开口,

只冷冷一笑说:“只要我一声叫,

立刻就有千把刀子亮在这里,

小伙子,不如把你那玩意收起。”

三八

海黛紧紧抱住他:“唐璜,这,这是

兰勃洛,——我父亲呀,——快和我跪下!

他会饶恕我们的,——是的,一定会。

哦,心爱的爸爸,我已心乱如麻!

快乐和痛苦都有,就当我吻着

你衣襟的时候,我的心怎容得下

又是作子女的欢欣,又是怀疑?

你饶了他吧!怎样罚我都可以。”

三九

老头子神情莫测地挺然而立,

他的目光很平淡,语音也安详,

但这在他并不总是心平气和。

他望她而不答,又向唐璜望望,

然而,这小伙子可是热血上冲,

因为他已决定就要火并一场

他至少是站在那儿枕戈以待,

只要兰勃洛敢叫一个打手进来。

四□

“小伙子,收起来吧!”老头又说一遍,

唐璜答:“只要这只手还能动,不行!”

兰勃洛脸色发青,但不是由于怕,

接着从腰带拔出了手枪一柄,

答道:“那就让你的血溅在你头上!”

于是细看看打火石,好像要鉴定

它是否易燃,因为最近他开过枪,

接着安详地把扳机喀嚓扣上。

四二

兰勃洛举枪瞄准,只一瞬就要

结束了唐璜的呼吸和这一章,

幸而海黛扑到她情人的身前,

严厉得像她父亲,叫道:“让死亡

找我来吧!——是我错——我许给了他,

并不是他自己找来这个地方

我爱他,——要死就和他死在一起,

你说一不二,要知你女儿也像你!”

(选自查良铮译:《唐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作品赏析

唐璜在欧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传说人物。传说中,他是生活在中世纪的西班牙贵族,容貌俊美,风流成性,四处游荡,专干勾引玩弄良家妇女的勾当。最后惹怒天神,被收入地狱,早早地丧了命。唐璜的题材频繁地出现于作家笔端,并因喜剧大师莫里哀和音乐天才莫扎特先后为之作传而声名大振。拜伦的《唐璜》虽然同样写到了唐璜的风流放荡及各种艳遇,但拜伦笔下的唐璜相对传统文学而言,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做了重大的改动:其一,唐璜不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生活在中世纪,而是同诗人拜伦一样生活于当代其二,唐璜不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专门玩弄女性的好色之徒,而是一个心地纯洁、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这使得拜伦的《唐璜》在众多的同名作品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作者为何要把中世纪的唐璜改写为一个当代英雄?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痛恨专制暴政的进步诗人,拜伦始终对他所生活的时代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英国上院的议员,他曾多次发表演讲,抨击英国政府的倒行逆施作为诗人,他猛烈抨击当时名噪一时的“湖畔派”诗人粉饰现实、故步自封、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恶劣诗风,主张用诗去表现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现实。因此,他明知唐璜是古代之人却执拗地把他拉入当代。于是,主人公唐璜所经历的背景再不是时过境迁的中世纪,而是当下的风云际会、刀光剑影。拜伦生活于其间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值欧洲的多事之秋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大军在欧洲的高歌猛进,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唤起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为了扑灭这场革命烈火,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结成反法“神圣同盟”,并伙同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充当镇压、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国际宪兵,同时,反动封建堡垒内部又发生了为争夺海滨重镇伊斯迈的血腥战役……不仅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一一地在《唐璜》中得到了反映,而且,《唐璜》还细致描写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糜烂、骇人的海难遭遇、猖獗的海盗营生与奴隶交易等现实生活场景,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摹写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政治军事和人情世态的“百科全书”。

其次,来看主人公唐璜的几次艳遇。《唐璜》一共写了唐璜的五次艳遇:第一次在西班牙与贵妇朱丽亚的偷情第二次在东方海岛上与海黛的两情相悦第三次在土耳其苏丹王宫与苏丹王妃的奇遇第四次在沙俄皇宫受女皇的宠幸第五次是他出使英国与当地贵族妇女的邂逅与交往。细查唐璜的这几次艳遇,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唐璜的第一次是被贵族少妇勾引拉下水的,当时的他少不更事,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偷食了禁果。在这场艳遇中,唐璜非但不是勾引良家妇女的风流汉,反而是一个被动失去童贞的受害者。唐璜与苏丹王妃的奇遇纯粹是身不由己。事实上,唐璜对王妃的美色并不动心。开始他为保持自己的男子汉尊严甚至故意顶撞王妃,后来他误打误撞与苏丹的另一个王妃同床共枕时,也同样是规规矩矩,没有任何非礼之举。即便是后来与两位王妃出逃也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出于王妃的一手安排。唐璜受到叶卡捷琳那女皇的宠幸同样不是他有意为之。而当他出使英伦,周旋于英国贵妇、小姐之间时,也不过是逢场作戏、虚与委蛇罢了。在唐璜与异性的数次交往中,惟有第二次与东方海岛上的少女海黛之间的恋情是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之举,诚如诗人纵情讴歌的那样:

每人就是对方的镜子,谁看谁

都是眼里亮晶晶地闪着欢乐:

他们知道,这宝石一般的闪光

无非是他们眼底深情的反映。

唐璜是那样的深爱着海黛,当被迫分离时,他很长时间都黯然神伤。每当说起这段伤心遭遇,“他的黑眼睛充满忧郁,一颗泪珠悬在睫毛上已有半晌”。而当苏丹王妃问他“能爱否”时,唐璜的脑中立刻浮现出海黛的身影,以至“他头上的热血都奔流到心中,他的面颊苍白得像雪花飘落这句话像阿拉伯的矛刺进心胸,他半晌一言不发,只是泪如泉涌”。与传说中的唐璜四处勾引良家妇女、得手后即负心地离去相比,拜伦笔下的唐璜无疑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责任感的热血青年。

诗人拜伦对唐瑭的形象做上述处理显然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方面,让性格纯洁、心地善良的唐璜置身于上流社会的风月场之中,借以揭露和讽刺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和虚假面目。比如唐璜第一次失贞于朱丽亚,朱丽亚“笃信神明,品德端正”,她的贞操“有磐石之固”。然而正是这个“贞洁无比”的女人把小唐璜引上了偷情的闺床。唐娜按说对儿子唐璜的管束是非常严厉的,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竟然对朱丽亚与唐璜之间的不正常的交往熟视无睹。从表面上看此举似乎糊涂透顶,实则绝顶精明,“她之所以让唐璜这一回去饱经诱惑,一定是有她的更切身的动机……也许是教阿尔方索(朱丽亚的丈夫)睁眼瞧瞧,是不是还要把太太看做至宝”,“据说在唐·阿尔方索结婚以前,伊内兹(即唐娜)对他放松过自己的谨严”。朱丽亚、唐娜都是上流社会有口皆碑的贤淑女性,然而正是她们,共同导演了一出少年失贞的丑剧,在这里,诗人尽管没有对她们口诛笔伐,但透过她们的言行,上流社会的无耻与丑恶已被揭露得一览无遗。另一方面,诗人把唐璜的惟一的一次爱情安排在远离人烟的东方海岛,把唐璜的爱人海黛刻意塑造为一个“自然之子”,也表明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愤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浪漫憧憬。

《唐璜》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关于这部作品的体裁,有笼统称之为长篇叙事诗的,有别出心裁目之为诗体小说的,其实,确切地讲,《唐璜》是一首拟史诗性的作品。关于这一点,诗人本人在诗中说得很明白:

我这一篇诗是史诗,我想把它

分为十二章,每一章要包含

爱情呵,战争呵,海洋的风暴呵

还有船长、国王,以及新的角色

其中穿插的故事要有三起,

并仿照荷马和维吉尔的风格,

我正在构制着地狱的全景,

好教这一篇史诗不徒负虚名。

阅读《唐璜》可能会使人感到有些吃力。唐璜的游历是全诗的主线,但诗人随意性、即兴式的穿插叙述过于频繁,不断地延宕着主人公的行动,使之显得支离破碎。而这正是史诗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不可否认,《唐璜》中大量的对于当代真人真事的即兴式评述着实令诗歌增色不少。此外,诗人拜伦对英语口语的挥洒自如和他对意大利八行诗体的吐故纳新都使得这部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拜伦式”诗歌的烙印。

(范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