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2500900000007

第7章 (3)

赵括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赶紧给赵王上了一道奏章,劝他取消自己的决定。奏章上讲,赵括的父亲生前曾对她说过这样的话:“赵括这个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只会空谈,不懂实战。将来,赵国最好没有战争,如果有战争,让他来统率三军的话,赵国的命运恐怕就会很悲惨了。”

可赵孝成王哪里还听得进去这样的话,竟又调兵二十万,让赵括领兵赶往长平。

赵括手里有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对手下人说:“廉将军太保守了,秦军有什么好怕的。如果他们再来进攻,我们就迎头打回去,一举击败他们,然后再乘胜追击!”

秦国的丞相范雎见自己的离间计成功了,就让秦王秘密派白起接替了王龁。白起一到长平,就设下了埋伏,然后又故意打了几个败仗,让赵括自觉用兵如神。赵括哪里知道是计,一路追赶秦军,把四十万大军带到了秦军的埋伏圈里。

白起一声令下,秦军迅速地把赵括包围了起来。赵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之后,终于熬不住了,就想带兵杀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给射死了。

赵军听说主将死了,纷纷扔掉武器,向秦军投降,后来他们全部被秦王活埋了。

纸上谈兵的故事说明空谈理论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胯下之辱

韩信是淮阴人,他出身贫寒,没有机会当官,更不会种地、做买卖,只好寄居他人门下过日子。他曾经几次投在一个亭长的门下,以期得到吃住的地方。可是,亭长的妻子很瞧不起他,不想让他留在家里,就在一天早饭做好之后,偷偷地在卧室里吃,等韩信去吃饭的时候,杯盘之中已是空空如也了。

于是,韩信只好离开了那里。

有一个老妇人同情韩信的遭遇,一连几十天送饭菜给他吃,韩信非常感激,就对她说:“老人家,等将来我有出息的那天,一定好好地报答您。”

可老妇人说:“你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实在是可怜啊!我给你饭吃,根本没想过让你回报。”

老妇人的话让韩信很受震动。

淮阴有一个屠户,平时就很看不起韩信,他常和别人说,一定要找机会侮辱一下韩信这小子。有一天,韩信正在集市上闲逛,那个屠户拦住了他的去路,对他说:“你身材高大,腰里还佩带着宝剑,表面看挺勇武的,实际上是一个懦弱的胆小鬼!怎么样,你要是真的英雄,就一剑刺死我,如果不是,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

旁边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看了他半天,什么也没说,而是俯下身来,趴在地上,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

这一下,街上的人更嫌弃韩信了。

项梁起兵之后,路过淮阴,韩信便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一个小兵。项梁死后,他又跟随了项羽,项羽见他有些本事,就让他当了一个级别很低的小军官。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可是项羽都没有采用,这让韩信十分失望。他看自己在项羽军中无用武之地,就在刘邦到南郑的时候,前去投奔他。

韩信到了南郑,依然没有什么声名。后来,他担任了接待宾客的小官,触犯了刑律,与另外十几个人一起被处死。轮到韩信走上刑台的时候,恰好刘邦手下的大将夏侯婴从此经过,韩信就大声呼喊:“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夏侯婴见他出言非凡,相貌威武,便把他放了,还向刘邦推荐他。

刘邦并未觉得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便给了他一个管粮草的小官职。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并与他多次交谈,认为韩信绝非一般人物,胸中很有韬略,是个难得的将才,于是他也三番五次地向刘邦推荐韩信,但刘邦总是不听。

刘邦之所以来南郑,是为了养精蓄锐,准备与项羽一决高下。可是,他手下的将士多半思念家乡,几乎每天都有人开小差逃跑,这让刘邦十分着急。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说:“不好了,丞相萧何逃 跑了。”

刘邦一听,捶胸顿足,十分难过。

过了三天,萧何又回来了,刘邦又是欢喜又是生气。他责问萧何:“你怎么也逃跑了?”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跑呢?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

刘邦吃惊地问:“谁呀?”

萧何说:“韩信。”

刘邦一听,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逃走的将士多了,没听说你去追过谁,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

萧何说:“别的将士容易得,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无双。大王如果想在汉中就这样待下去,可以不用韩信;要是还想打江山,夺天下,就非用他不可。”

刘邦说:“好吧,看在丞相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摇摇头说:“叫他做将军,他迟早还会走的。”

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高兴地说:“大王英明!”

刘邦让萧何去找韩信,想马上拜他为大将,可萧何严肃地劝他,拜大将不是儿戏,不能如此草率,一定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这样,才显出对人才的尊重。

刘邦说:“好!就依丞相所言。”

刘邦要拜大将的消息在汉营传开了,好几个跟随刘邦多年的将军都很兴奋,他们以为出头的日子到了,自己就要成为大将了。可是,到了拜大将的日子,他们都愣住了,原来汉王要拜的大将竟是他们平日里看不上眼的韩信!

刘邦举行完拜将仪式后,问韩信:“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可以助我破敌吧?”

韩信谢过刘邦,随后滔滔不绝地向他分析了他与项羽双方的优劣条件,以及刘邦战胜项羽的计策与步骤。他说:“只要大王发布檄文,起兵东进,关中之地乃至天下就都是您的了!”

刘邦听完,拍案叫好,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发现这个人才。

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后来人们常用“胯下之辱”来形容那些为了干成大事的人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侮辱,赞叹其坚忍的品性。

千金一笑

从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宣王已是第十代了。

宣王临终前,嘱咐几个老臣说:“太子宫湦虽然不小了,可性情不好,贪图享受。我走以后,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宣王死后,宫湦即位,就是周幽王。他狂妄自大,根本没把老臣们放在眼里。

一天,岐山守卫报告:“泾水、渭水和洛水流域同时发生了地震。”

幽王满不在乎地说:“山崩地裂再平常不过了,还用向我报告吗?”

太史伯阳父对大夫赵叔带说:“当年伊水、洛水干枯,夏朝灭亡了;黄河干枯,商朝灭亡了;现在三条河流域同时地震,一定会堵塞河道,使河水干枯,看来西周危险了!”

赵叔带就去劝幽王。幽王不但不听,还免了赵叔带的职。

幽王喜好美色,叫人到处在民间找美女供自己享乐。大臣褒珦上朝劝说,希望他为国家和百姓着想。幽王勃然大怒,把褒珦打入了监牢。

褒珦的儿子褒洪德是个孝子,为了救出父亲,把民间女子褒姒献给了幽王。褒姒是个绝色美女,幽王一见,马上被她迷住了,答应释放褒珦,官复原职。从此,幽王整天就陪在褒姒身边,待在琼台宫里寻欢作乐,连朝政也不理了。褒姒给他生了个儿子,起名叫伯服。

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申侯的女儿。申后几个月见不到幽王,心里很不痛快。一天,她看见幽王和褒姒如胶似漆,心中怒不可遏。她想给褒姒点颜色看看,可找不到机会下手。

太子宜臼见母亲闷闷不乐,就问是怎么回事。申后把心事告诉了儿子,宜臼就盘算着如何给母亲出气。

一天,幽王上朝去了,宜臼派了几个宫女到褒姒的花园里摘花,褒姒听到声音,出来正要发作,宜臼跑过来,揪住她,狠狠地打了几拳,然后扬长而去。

幽王刚回到琼台宫,褒姒就向他告恶状,哭着说:“太子是想要我的命啊!现在有您做主他都敢这样,若他掌了权,我们母子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见美人受了欺负,幽王气愤异常,立即废除了宜臼的太子之位,把他赶出都城镐京,流放到申国。之后,他又废掉申后,将褒姒立为正宫,把她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

褒姒天生不爱笑,幽王想尽办法要博取美人一笑。幽王问她:“美人儿,怎么才能让你笑笑呢?只要你高兴,我什么都能做到。”褒姒想了想说:“我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就是听到布帛撕裂的声音感觉很痛快。”

周幽王马上命人拿来百匹布帛,让宫女们用力撕,“哧啦哧啦”的撕裂声此起彼伏。一百匹布帛撕光了,也没见褒姒露出一丝笑容。幽王对褒姒发誓:“我一定要让你开口一笑!”他传令下去,无论是谁,只要能让王后露出笑容,赏赐黄金千两。

有个奸臣虢石父,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谄媚地说:“大王,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让王后一展笑颜。”幽王马上来了精神,急忙问道:“是什么好主意?”虢石父说:“先王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在骊山脚下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烽火台里放有大鼓。如果有敌人入侵,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狼烟,擂响大鼓,附近的诸侯看到狼烟,就会赶来救援。大王可以带王后到骊山游玩,点起狼烟,擂响大鼓,诸侯一定会匆忙赶来。看到诸侯被戏弄的情景,王后还能不笑吗?”幽王感到这个主意不错,就带褒姒来到骊山。

郑伯友听说了这事,急忙赶到骊宫劝阻。他说:“烽火台是用来抵御外敌的,无缘无故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如果真的发生了险情,诸侯就不会再相信了。”幽王一心想博得美人一笑,哪里还能听得进去。他挥了挥手说:“现在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还用得着调兵吗?就是真有一天出事了,也和你没关系!”郑伯友没有办法,只好郁闷地退下去了。

随着一声令下,鼓声如雷,一道道狼烟直冲云霄。附近的诸侯看到狼烟,以为镐京受到敌人侵犯,纷纷调兵遣将,火速赶往骊山脚下。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幽王正在和褒姒饮酒作乐,哪里有敌人的影子?诸侯们面面相觑,既生气又无奈,只好下令收兵,悻悻地回去了。

站在骊宫城楼上的褒姒,看见诸侯兵马急匆匆赶来,乱哄哄转了一阵,又无精打采地走了,觉得实在是太滑稽了,不禁拍手大笑起来。这一笑把幽王看呆了,他痴痴地说:“你这一笑,可真是太美了,果然价值千金!”幽王于是赏赐虢石父黄金千两。“千金一笑”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