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距离叫遗忘
25018100000003

第3章 笙——低语的响手

笙,这种东西我并不陌生,在乡下,所有的“响手”队伍中都有。“响手”,其实就是民间组织的乐队,他们并不专业演出,只在哪家死了人或者娶媳妇时才被派上用常我认识笙却从没有真正地触摸过它。我这样说有时会遭到乡下的兄弟反对,在农村没有几个孩子没在那些场合上摸过它们。但我从小就是个破坏性极强的人,为此母亲和姥姥一致反对我接近响手,怕我一不小心坏了人家的乐器,那是很让人反感的事。

我现在想起了笙,我相信将来我也忘不了笙,就像我永远忘不了的那个叫连生的同学。

连生和我认识是在进入中学以后。那时我们在同一个班,而且同使一张课桌。连生的成绩不是很好,人却是个十足的好人,这一点我绝对承认。只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干起吹笙的营生。我不相信连生有音乐的天赋,我只能说他有坚持不懈和永恒的毅力。也许他最终成不了音乐巨匠,我却不能不对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满怀敬意。

我说连生是个好人,是我从未见他和任何一个同学红过脸,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尽管那时候我们总是和女生保持着距离,连生却是有求必应。我至今还记得发生在我与他身上的事。

我们的中学在远离自己村子的另一个村子,因为远,我们只能带着干粮作为午饭。我和连生之间的事,就是从午饭开始的。那天,因为起的太晚,赶上学的时间太紧,早饭就胡乱地扒了一些,午饭没带就匆匆走了。那时正是我们长身体的年龄,才上了一节课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唤了,上课也没了精力,好不容易捱到中午,看着别的同学吃午饭,我只得趴在课桌上的假寐。但饿是一种很难受的滋味,我忍受不住的时候,只好跑到学校的压水井处,喝了几口井水,谁知喝了水的肚子更受不了。当我手捂着又饿又疼的肚子走进教室,连生已拿着自己的干粮在等着我。他说他带的干粮吃不完了,也许是因为饿得太急,我什么也没想,就三下五除二地吃了。我相信那天如果没有连生的那点干粮,我的整个下午将不知如何度过。只是下午我看着连生不时走神的样子,却没想那么多。我知道有一些事情,在经历的过程是懵懂的。后来,我才知道连生那天把所有的干粮都给了我,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吃。我现在极力搜索和回忆着这些往事,并不只是想把一篇文章写得更为完整和充满感情的色彩,我想努力地记起一些人,我不想让记忆空得只剩下喝光的酒瓶和枯燥的钱币。我渴望在幸福的回忆和温暖的留恋中保持那份曾经的心跳。同时我也希望拥有那颗爱心,在匆匆的人群留下一丝可以点燃春天的火种。

我看到连生吹笙的时候,是在离开故乡又回到故乡的十多年后。那天,我因为参加一个伯父的葬礼,才有机会遇到了连生。

连生就在那群请来的响手中。吹笙的连生,还是那么平静,一脸从前时就有的憨厚相。也许是时间过得太久也许是连生太过专注,他竟没能认出我,我却不能不认出他。连生曾经和我说过,他父亲是一个响手的头头,曾不止一次地要他学习乐器。连生说他最不喜欢的就是乐器,如今他的笙却吹得很好,不知是生活磨砾了他,还是他磨砾了生活!连生还告诉我,他现在不单笙吹的好,凡是响手用的乐器他都能弄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他独喜欢笙,他觉得笙像他,像他的脾性,无论是它的低沉平缓,还是它的不事张扬。连生的这句话我信。那天,我在他的手里认真地看了那种被称为簧管乐器的笙,那种由簧片、笙管、斗子组成的竹制乐器,是那么的简单与普通,就像农人用来耕种的农具。也许这就是民间的乐器为什么能得到乡亲们亲睐的原因吧!我记得连生说过,他最喜欢的笙曲是《凤凰展翅》,只是他吹不好。我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像凤凰样展开翅膀,翱翔。

现在,乡下依旧管那些人称为“响手”,我不知道“响手”这个词是从何时发源的,我得说,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词。响手,也许就是用手把乐器吹响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