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母亲如何用柴火营造归家的气氛/用燃烧的光芒/让我们在温情中感到生动的心跳和呼吸/当夜色漫来/炊烟无言而歇/晚风中不再生长情绪/我常忍不住把眼睛揉了又揉
——《晚炊》
那只是一个镜头,但镜头穿连着的往往是我们最为朴素的心。
1998年底,我再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眼前又出现了那个镜头,心也再次感动。我决定把它拿出来寄出去。我不是一个可以隐瞒自己内心情感的人,我常常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释放出来,就永远无法和别人取得心灵上的沟通。我读着那首诗,忘记了它的具体写作时间。我很少喜欢在稿子的下端注上日期,常常把它们写出来之后,就堆在一边。像我后来发表的很多诗一样,它们大都是我以前的某个时期写下的。之前,我一直把它们藏起来,觉得它们只属于自己,应该独自欣赏。
往事如潮。我在房间里这样形容来回涌动的思绪,一次次回首自己醉在水中的记忆。
相信不止一次地看到过母亲的劳作,听到过母亲对我的呼唤。她那被柴火映着的面孔,总是像夕阳一样充满着幻炫的色彩。从小,我就是一个易于感动的人,曾为天上垂落的流星,或树上坠下的落叶,流过眼泪,为每一个离去的乡亲伤心。我从不为此有过怨悔,并深深地感谢那些带给我爱的人们,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的这种心动。像音乐从天际漫下来时,是他们用爱的手掌轻击我的头颅,使我混沌的头脑打开,涌现出无限的霞光。是他们的爱,让我在音乐里看到了隐藏着的博大情感与希冀。
我热爱着柴火营造的气氛,热爱着最为普通的情感。我知道我粗疏,但我可以信籁,我相信自己是个心怀慈念的人,就像那些在柴火旁长大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怀满慈念的心,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带给我可以感之的爱。是的,我永远感激他们,感激那爱,爱是胜过一切的财富。像我害怕的时候靠过来的肩膀,跌倒时候伸出来的大手,迷惘的时候出现的方向标。我心路的旅途很远,但怀揣着他们的爱,路边的每一棵小草都能让我感受到无限的暖意。
我热爱炊烟,在行走的路上,每次看到炊烟,心头就会漾满幸福的情感。我不在乎捧给我的是粗瓷大碗,还是简单的瓦罐,我会一口气喝下他们的爱,然后递给他们美好的祝愿。
我曾说过,我不喜欢城市,城市在带给我文明的向往时,也带给我罪恶的感触。是不是所有的罪恶都要有美丽的陪衬?我不喜欢城市,更大的理由是无法在城市中看到炊烟,无法感受家的意味。就像我通常坐在自己寒凉的水泥建筑里,只能用记忆一次次遥望乡村,想象乡村上空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看着它像我曾经喜欢过的女孩的粗辫子,或者像一根流动的布蟠,在暮霭笼罩的村庄里起起伏伏。我的心里会有温馨、恬适的感觉,同时也会有无法言说的伤感……
我知道,在城市中这些话我不能说给一些人听,我只能说给自己,为心头积满的记忆陶醉。
晚炊,母亲留给我的最初印迹,我在那最初的情感里,拥有了让自己日臻成熟的智慧与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