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牵手叫温暖
25018300000006

第6章 渴望阳光

回顾岁月也是一种活法,然而岁月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就是问题,有的岁月有价值,有的岁月没价值,有的岁月根本不值得回顾,然而有的岁月却是回忆一次还不够,还需要再回顾再回顾,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岁月。人世间万紫千红,在城里是一种岁月,在乡下也是一种岁月,然而这些岁月构成人世间的社会公德。

乡下的石碾

我到乡下,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村东头老榆树旁边的石碾房,几乎每次到乡下,房里的石碾都让我牵挂。一次次看见它,一次次让我兴奋地扑上前,抚摸着石碾,亲近着石碾,离开时又是依依不舍,仿佛石碾是我的恋人似的,总是有些恋恋不舍的味道。其实我没有用过石碾,这里的人也很少用,但不知为什么,看见石碾,我似乎看见了沉重,本来很好的心情不知为何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

也许石碾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每次看见它,内心都滋生出一种情绪,好像我又回到了苦难的原始时代,回到了旧石器时代。可是我又很不甘心,不愿意再回到从前贫苦落后的岁月,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从前如何无知,如何多愁善感,甚至连我在这里当过几天知青的事也不想让人知道。也许我的这种念头,才使我一踏上这块土地,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村子东头的石碾房。好歹我在这里呆过,留下了许多怀念和记忆,这也是今天我为什么要写出来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石碾早已没有昔日的丰采,四周墙壁上的土已经脱落,唯有粗糙笨重的石碾还能勾起人的一点回忆和联想。大大的石盘很圆也很厚,碾磙又兴又粗,看得出当年老石匠是如何在风雨下凿刻的。老石匠的手艺成全了千家万户,谁家有谷有米都要在石碾上细细地碾上一回,就像那磨豆子一样。别看碾盘粗糙,但因有细细的纹络,碾出的米面就是比一般机器磨得好吃耐嚼,越品越有风味。不知这石碾在世上有多少年了,从老老辈的人开始起,到现在的小小辈的人,他们都在使用这沉重的石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碾声不断。那时我看石碾,像看见农家用具一般,永远有一种亲切感。然而,乡下的石碾,有时并不完全是欢乐。有时像一驾战车,碾出滚滚硝烟,更碾出庄户人沉重的心情。多少年过去了,城里的人用上了电,用上了机器设备,可是山沟里的庄户人家依然在使用笨重的石碾,依然在结实的碾盘上摔打着生活。每每此时,我的心里都跟石碾一样沉甸甸的,仿佛石碾下磨的不是米面,而是庄户人的汗豆子。后来,山沟里有了电,有了粉碎机,盖起了磨米房,几百公斤的米眨眼间就变成了面粉,十分方便。但日子久了,朴实的庄户人又用起了石碾,他们说:“别看石碾笨重,但石碾稳当,往那里一站,让庄户人过日子放心!”

为这,我感动。庄户人过日子,不就是图省心吗?乡下的石碾毕竟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岁月的再现,有了它就有了一些远远的回顾,有了它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相思。远的不说,我当知青的时候,山里人还在使用石碾,那时的石碾啊被庄户人推着,用驴拉着朝前碾……不知碾过多少岁月,碾过多少风雨和坎坷,终于碾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天地,石碾成了乡亲们夜晚纳凉讲故事的好去处。许多乡亲蹲在石碾上歇凉,讲动人心弦的故事,谈古论今,齐议天下大事,述说世间沧桑。那时有了石碾,标明吃饱饭的日子不再遥远,所以石碾也是通向城里的通道,许多庄户人坐着这车直达目标。

如今乡下的石碾已经越来越少,似乎是向人展示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我不再为乡下的石碾发愁,不再为沉重的日子忧虑,因为庄户人吃得饱穿得暖,搞绿色食品开发忙里又忙外,没有谁再用石碾。只有需要换换口味时,才有人上前扫扫尘土,同时扫出一片小天地,扫掉一个小失望,换了口味也换回了一种贮藏。从乡下归来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乡下的石碾越来越少,但物以稀为贵。有石碾的日子毕竟是美好的,它能勾起人们的无限回忆。而没有石碾的日子也是美好的,它能激发人们的更大热情,把山乡建设得美如画卷,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甜蜜。有时我要发挥一番:哦乡下的石碾,你碾过祖先的骨肉,碾过岁月的辛酸。如今你又在时代的潮头碾过污泥浊水,碾过浪花奔腾,碾出了坚固的坝基,以沉稳的精神挺立世间。哦乡下的石碾,你是好样的!

岁月的河流

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流,尚阳堡就是一块石头,被岁月的河流冲刷着,越冲越光滑,越冲越美丽,放出异彩,震撼千秋。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来到这里寻找当年的辉煌,寻找昔日的丰采,然而岁月的河流实在是太长太久远了,数不清的历史真迹被岁月的河流冲刷没了,有的只是一些有关名人的传说而已。其实我们来这里考察是为了寻找历史,寻找当年与这里有关的人物故事,或多或少指点现实就算了了我们的心愿。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历史毕竟是历史,尚阳堡再有名也是在岁月的河流中被冲刷着,而且还将延续着。为此我想到人的生命力实在是太短暂了,即使活了百年也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瞬间,剩余的还是那些岁月淘汰的记忆,还有数不清的回顾。可是谁能回顾我们呢,是历史吗?当我们走在充满幻想的路途时,我们的心激情澎湃,我们的血沸腾着,我们为自己生存在当代感到了自豪,于是留下了一串思索。

关于尚阳湖的故事已经消失了许多年,数不清的历史名人被埋没着,他们如同石头一样沉在水底。然而历史潮流仍旧滚滚向前,冲击着沉睡了千年往事,把我们的思绪掀了起来,于是有关尚阳湖的故事又被当代人重新记起。尚阳湖是辽北的一座小城,说起来它只有一个区大小,然而它的作用却比一座城市都大。也许是它历史悠久,又是当年皇帝流放大臣的地方,因此提起来至今都有许多人对照着说出许多故事,连我这样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写出几篇文章,为的是给历史一个纪念。我是在一个早晨来到这里,当我看见太阳的光辉为这里铺成金黄时,我真的兴奋了。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尚阳堡如此有名,居然使那些著名作家到此写出许多佳作,读过让我怦然心动。于是鬼使神差来到这里,顺河而行,越往上走越感受深切,这哪里是尚阳堡,分明是一条河流,一条岁月的河流。

这条河已经流淌了上千年,冲刷了数不清的污泥浊水,也冲破了历史阻碍,然而面对这样的河流,我敬佩不已。不管岁月发生了多少变化这条河流不变,尽管拐弯抹角,还有沙滩,毕竟闯过了难关成为现在有名的城区。站在岁月河流的岸边,眼望滚滚红尘,发现了许多名人在此匆忙走过,他们是在干什么?是为历史讨说法?还是为自己讨说法?飞逝的河流叹息着,无法说服眼前的人们,任由他们匆忙。

尚阳堡我以前多次来过,从小至今来的次数数不清了,然而现在来感受却不同。从前来这里是为了摘水果搞鱼虾,现在来这里是为了凭吊古代战场,至今还有数不清的硝烟在此飞舞,吸引我们的向往。这里是最早的边关,也是中国长城最北的烽火台遗址,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古代故事,也可以找到名人事迹,也许这才是真正吸引我们的地方。

顺河而走,越走越感觉历史在延伸,越走越感到当年的境地还在,还有岁月的河流在滚动着,于是我的心也在滚动。每往前走一步,我都感到脚步在放开,不知不觉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期望着自己对这里能够有一个了解。曾几何时,我对这里的一切感到了如指掌,可是当我走进这水流旁边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这里,似乎陌生。尚阳堡如同一个沧桑老人,在岁月的间隔中朝我们慢慢走来,在他的背后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辉煌世界,在这样的地方走,心情别提有多兴奋。虽然我不是历史研究者,但我对岁月的河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只要他对这里有意识,有钟情,我们就应当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此发挥着作用。好像那些被流放的流人一样,不论以前是什么职位,到了这里就有用,到了这里就算是重新活过一回了。尚阳堡在岁月的河流中越来越清澈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旧如此。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有关尚阳湖的故事依旧在传说中延续着,吸引我们向往着改善着。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与古人见面,说些可敬可爱的话,或写出秀丽的文章,只有那些朋友仍旧与我们同行,同行在天地间,同行在岁月里。

走进电影城

早在几年前就听说尚阳堡有一座电影城,当时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及时去看看,留下些许遗憾。这次如果不是为了写出好剧本,如果不是朋友的提醒,如果不是观赏,还是不能来。电影城在尚阳堡城区的东面,方圆不足五百平方米,这里原来就是永安寺,里面的建筑宏观伟岸,看了就让人心旷神怡。我是在五一节前来到电影城的,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气候暖人。这时出外旅游是最佳时节,可是我的心里却有千丝万缕的情绪,我在这里生存几十年了,看见的景物不算少,然而看见电影城里面的变化,我忽然感到我来迟了。这是上世纪30年代典型的城镇,有奉天茶馆,有当铺,还有银行庄馆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甚至一个小小的绿色邮筒都设在当街。走进电影城,如身临其境,让人产生数不清的幻想,仿佛走进另外一个世界。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发生了“九·一八”战争后,沈阳这座城市就成了中国人愤愤不平的地方,让数不清的爱国人士激昂着。如果不是当年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中国也不会有8年的抗日战争,更不会有十几年的亡国奴岁月。在伪满洲国统治下,东北人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现在的人不得而知,然而走进电影城体验一下就会发现,这一切似乎并不遥远,似乎就在我们的眼前。当年的战火早已烟消云散,走近一座水池让我产生联想,这是永安寺放生的地方,游客们将自己得到的鱼虾放入这里养生。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应当得到赞美,据说这里曾经来过日本人,为当年的侵略忏悔,也为以后的日子祈求平安。他们是为善意而来,佛是会保佑他们的,如果当年他们早些放下屠刀,历史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当年的日本关东军做过许多坏事,如果他们知耻辱明是非,就不会给中国人带来如此痛苦的往事。

世界之大,还需要我们加紧时间了解,可是我们一生中能知道多少呢,即使知道了又是如何?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来这里,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如果早些来这里我们的心还会产生这种离奇的想法吗?还会觉得自己到这里是观光旅游吗?不,不是,我到这里的确是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有一种为了写出好剧本才来这里寻找源程序。不是我对自己挑剔,实际上有些事并不如愿,比如我们写剧本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当然随意写出来,然而这种写法实际上浪费了数不清的钱财,如果早一些来这里看看就会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在哪里下笔,在哪里结构故事情节,知道了这一切,再写作时就不会浪费笔墨。同时我也希望其他作者也应当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对拍电影或影视有所了解,对周围景色一目了然,这样才能写出好剧本。

在电影城里走了一圈,看了许多景物,知道了许多事情,对现实与历史有了回顾。虽然走马观花,但对城区了如指掌,香客们可以拜佛,可以诵经,而我可以观赏,可以回顾,印象最大的还是那些典型环境下的建筑物。每走一处,心里都有一份虔诚,一份期待,一份希望。看着那些香客,我常常会问:他们是为自己祈求吗?是不是事与愿违?其实为自己有何不可,我们不也是为自己吗?在如此沸腾的年月里,自私一下有何不可呢?走进电影城如同走进一个世界,让我心明眼亮看清自己的行为,看清了未来世界。

校园外的火车站

不知应当写出校园外的火车站,还是应当写出火车站旁边的校园,总而言之,我就是生活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里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见过火车是什么样,知道有一个叫瓦特的外国人发明了蒸汽机的故事,因为火车就是由它推动的。那时的火车站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留下的客站,也叫票房子。还有一个货站,也叫站台,是专门运输货物的。抗日战争时期,关东军就是利用这个站台运输货物,东北的大米就是从这里被运到日本的,他们把中国的大米运走,却不让中国人吃。

我上学的时候,国家并不富裕,每个家庭也都贫困。我记得第一年上学时,学校不要我,嫌我小,第二年才算入学。我个小,跑得快,经常趁学校下课时跑到家吃饭,匆忙吃几口后再返回校园,一个来回也就是几分钟时间。因为距离火车站近,学校经常发生意外,不是学生被火车碰撞,就是被辗断胳臂,有的断腿。可是看见火车头,我们还是义无反顾。

火车头很大,叫起来响彻云霄,别说影响上课,就是几里外都能听见。有时好奇,几个同学悄悄出去看火车,看见庞然大物,吓得我们不敢说话,在火车头后面是长长一串火车厢连在一起,要多长有多长,那阵容别提有多壮观。曾几何时,我和同学追赶火车,眼看着就要追上时,又吓得不敢上,害怕火车站的警察抓我们。然而追赶火车的乐趣乐此不疲。

小学几年期待,同学丢失了6个,还有几十个是其他学校的。有的我认识,有的我不认识,还有的刚刚上一节课就被火车辗碎了骨头。虽然火车头让同学心惊肉跳,但好奇也驱使同学不顾一切去火车站看火车,危险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谁能把校园换一个地方呢?谁能解救同学呢?学校经常出事,学生总是莫名其妙少了一个,可是学校照常办下去,学生照常去上课。每天仍旧观看数不清的拖拉机汽车从站台经过,淘气的小孩子就去掏车里的货物,有时是水果,有时是海枣。海枣是外国产的,每年都往这里运,目的就是造酒。有一次,一个叫六月的小孩子,跟随拖拉机跑,谁知被东方红链轨拖拉机卷进去,骨头碎裂,再也活不过来了。

城市不大,一个公园一只猴,一条马路看两头,这是当时城市的真实写照。上中学后,情况似乎好了一点,然而还是有不安全因素。中学生毕竟比小学生懂事,除了学习外不再有什么课外活动,可是仍旧有学生受伤,被火车碰撞,辗死。每天,我们都有一种惊惶失措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猛听一声爆炸,我们以为是火车碰撞,跑到跟前一看不是火车,而是一座油厂苯车间发生爆炸,据说这次爆炸惊天动地,惊动了中央,并派出许多专家到现场指挥灭火。真正让我感到安全的时候,是我入伍当兵,结束了学校紧张的生活。如今这里已经没有校园了,火车站距离城市远了,实际上是萧条了。十几天也不见货物运输,许多职工都下岗了,昔日轰轰烈烈的火车站变成寂静的土台。那些美好的日子,和难忘的日子,似乎都一去不复返了。校园生活只能留在记忆深处,若想看看以前的火车,只有到乡下。在那里,还能看见陈旧的列车,一天一次从山沟通过。

自然不属于人类

自然不属于人类,或者说自然不完全属于人类,也许这样说有人不理解。然而换一种解释人们未必清楚。

自然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动物的,凡是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都有自身的存在。人类不能因为自己聪明,才智过人而不顾自然界的万物生灵,轻易毁掉自然。如果谁毁灭了自然,也就是毁灭了生命,毁灭了人类自己,这就是自然的规律,也是极其危险的规律。

有人说,存在就是合理的,可是也有人说存在未必合理,难道土匪存在也合理吗?尽管他们看法各式各样,人世间总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具体办法了。

不知为什么,现在的人自我膨胀,他们聚集在一起看不起现实社会,这是极其危险的。也许生活水平高了,不缺吃喝了,甚至背离了原来的信仰。人类为了赚钱不顾文明礼貌,肆意毁灭树木,毁灭社会公德,到头来人类也算毁灭了自己,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其实钱财算什么,经济又算什么,只有自然才是真正的生存之地。天有多大,地有多长,不是人类可能预测的。宇宙万物只有人类才是最渺茫的,也是最小的一群,浩如烟海,人类算什么呀?

人类历史就是文明史,如果人类不如动物,人类就要被毁灭。自然对人类是多么恩赐呀,可是人类对自然给予了什么样关怀呢?你我又是如何面对呢?人与人之间原本可以聚集在一起享受自然带来的温暖,可是人类却三番五次互相争夺,结果好端端的自然环境变成坟墓,有的连坟墓都不如,你说悲哀不悲哀。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历史是最长的,可是人的行为却不是一流的,为什么?其中原因谁都明白,就是文化教育太少,有时尚未达到理想目的。为什么鲁迅以前提出国骂,不是他提出国骂,而是老百姓自己张嘴就来,遇事就打,因此才有国骂。娘西P,不是哪个人都有的,如果不是独断专行能有如此辉煌的国骂吗?

由国骂想到自然,想到现实社会,实际上也是为人类自己着想。人的生命有几多,自然存在了多少年,谁也数不清。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草没了还可再长,人没了还能再活吗?因此,尊敬自然也是尊敬自己,尊敬自己才能尊敬社会。在此,我劝朋友们,有时间到自然界中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马观花,也能看出风景的。只有在自然中体验到了自己的渺小,才知道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只有了解自然情况才知道人类社会也是渺小的,因为自然不属于人类,它是属于宇宙的。

春天境界

我一直对春天具有好感,因为她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这个时节是我对自己最有信心的时候。

每当有人提起春天时,我都十分兴奋,因为他们所要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他们替我表达出来。其实春天对谁都一样,温故知新没有偏见,对人热情没有抱怨,不同的是其他人如何看待春天。有人知道春天来了就兴奋地叫喊着,或走到自然里享受,唯独我在春天里静静思索。

也许思索久了,我渐渐知道春天是有境界的,她和人一样,也是具有同情心的。现在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境界,可是什么样的境界是境界恐怕没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为人处事,可是就是不知道自己处的是什么事。

古代有忠臣,他们的行为成为当今楷模,然而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个为皇帝效忠,说他们有境界实在让人为难。就现在的人来说,什么是境界,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可是我的回答与众不同,我认为境界就是人的最高忍耐,不论是吃苦头还是会享受,只要是表现得让步就是最高境界。换言之,让步就是境界,让步就是伟大。我这个人平时喜欢让步,干什么都有忍耐性,所以境界对于我而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

我这人最愿意与人交朋友,可是我却最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因为与人交流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有共同语言,否则交流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朋友们经常说我工作整得不明白,这么大的人了办事总是拖泥带水,还有人直截了当地批评我没有抵抗力。我不服气,与他们争执着,结果往往是我败下阵来。其实不是我没办法抵抗,也不是没能耐,因为现阶段干什么都讲关系,我不想讲关系,我讲境界。

朋友们听之任之,他们不知境界是什么,也不懂我的意思,于是我就对他们讲述我把工作当事业了。我说我曾经当过兵,军人向来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说这算不算境界。朋友们说算是吧。复员后我参加工作,原以为分配在机关,你们说这算不算境界。朋友们说算是境界,可是你还需要进步。我告诉他们我不能再进步了,首先我是一个作家,在哪里都是写作,如果我不写作我就不愉快,我不愉快别人会更不愉快,所以我愉快不愉快实际上挺重要,这也是境界。

境界对人是平等的,不论是谁,只要有境界工作就会顺利,生活也是一帆风顺。现在春天到了,春天也有境界,你我他都有境界,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不把境界当回事,哪怕过后回顾一下也是高兴的。

留在家乡

现在的人绝大多数都有这样的认识,走出家乡就是有出息,有前途,走不出去就是没有前途。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不论在哪里都有发展,关键是看他想干什么。比如写作,有人可以进作家协会,加入什么组织,然后有一个工作。可是有人什么组织也不加入,也不参加什么作家协会,然而并不能说明他什么也写不出来。在我看来,在哪里都有可能成为作家,就看你写什么。

当有人在外转了一圈又回来时,我已经在此扎实工作了几年,这是我曾经熟悉的故乡,是我从小系着红领巾,不同的是我说着的东北话慢慢变成了北京话,然而没过几年我又说了东北话。在家乡,我生活得十分充实,虽然没有那些有钱的有权的人活得舒适,起码也是小有成就,成为一方知名人士。家乡的土地孕育着我的身体,也孕育我的情感,使我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不是我在为自己吹牛皮,实在是我对家乡土地爱得深沉,因此当我走了许多地方后为自己能够返回而骄傲。

留在家乡,吸收的是清新的空气,一条河流,一座山冈,一处田野,到处弥漫着土地的芳香,到处弥漫着青春的热情。我的心,我的感情,我的腾飞的理想,都在瞬间发生改变。早晨我迎接雨露,傍晚我迎接黄昏,就在平时走习惯的路上,我倾听着时代气息。我的校园还在,我的楼台还在,我的城市还在,不同的是单位没了,城市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了。

留在家乡,看不起我的小人仍在,我看不起的小人也在,可是他们都没有这样的成绩单。有人在此奋斗一生,结果临了什么也没得到,我却不同,我有写出的小说,写出的散文集,还有数不清的对社会的感受。

在家乡的路上闲走,我看到四面八方都是竞争的压力,还有数不清的关系网。他们为什么升,他们为什么有钱,我没去研究,我只是看到了自己努力多年没有半途而废。走在宽阔的路上,耳闻目睹,心甘情愿为家乡写出什么。也许我唱的是歌,也许我写出的是文章,然而当我的心与家乡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时,心跳不由地加快许多,我还需要热泪盈眶吗?

留在家乡,我是唯一的写作能手,那些有名气的家们他们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了,只有我还在坚守。我的写作成绩,我的写作目标,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我又写出多少作品,又出版多少部小说。经常在写作之余,收到编辑部的来信,还有一张报纸或一份杂志,上面有我写出的文章。于是,我感到自己没有白来人世,还真的写出了许多大作品。

有爱就说

现在的中国人对爱情的表示有各式各样,可是以前却不是这样,男女之间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不说,闷在心里互相折磨,甚至造成他们终生痛苦也心甘情愿。有爱就说这是我的生活经验,中国人对爱的表达方式与外国人有所不同,外国人形容中国夫妻的感情时说爱情是暖水瓶,看外表是冷淡的,实际上里面是热烈的。显而易见,外国人对中国人是有研究的,他们说得没错,我们中国人在爱情问题上的确还有误区。

人生在世如果你对谁好应当马上说出来,否则就有可能永远失去这样的机会,爱情也好友情也好,还有亲情都是如此,因为只有人是可以死的。在我小时,我的外祖母经常管我,有时甚至管得有些过分,曾经几次我在心里憎恨她。可是后来我上中学后渐渐发现外祖母这是关心我,如果她不关心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把我赶出家门,为此我想对外祖母说些感激的话,然而由于我腼腆,见了外祖母我仍旧不好意思开口,加上我这人净爱说一些伤人的话,有的话能气死人,在说之前根本没想到听话的人会不会接受,能不能接受,于是我就说长道短。以后我发现我对外祖母有些不孝,就想把这些话拉回来,可是说过的话如同洒脱的水没有收回来的余地,即使是我诚心诚意的表白也是无能为力扭转我的人生了。就这样我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不说话,结果就失去了机会。等到我人生成熟越来越感受到亲情的必要,真正想说话时,外祖母已经病逝了,这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后悔什么叫后悔晚矣。在我的人生中,外祖母带着她的失落永远地走了,而我带着遗憾和内疚生存着,多少年来我对外祖母的思念都是前所未有,我永远失去了我与外祖母公平对话的机会。我为外祖母对我的爱没有表达出我的感激而后悔,经常警告自己珍惜自己珍惜亲人甚至包括那些朋友们,然而我还是错过了数不清的机会。

有爱就说是刻不容缓的,也是至理名言,因为一个人的生死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说出来有可能今天活着明天就死了。我们活着是为了与人为善,是为了爱而活着,因为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国家,爱这里的人民,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些我们活着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我们之间有什么话尽力讲出来也是为了更好活着。有一次我在列车上遇到一个朋友,他是我在农村认识的老知青,他回城后始终开车。那天下车后我本想回家,可是他说什么也要送我一程,我想给他钱可是他不要,我说以后再给吧。然而就是这以后让我永远还不上这个人情,以后我多次思念他,可是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当我听说他的事后也是在列车上,原来他那天开车送我回家的路上忽然遭遇车祸,这事不怪他,要怪就怪对面的那个司机,只轻轻刮了他的车一下就把他的车推到了沟里,他见危险马上跳车结果被卡在了车门处,就这样他悄悄地走了。我听说此事后目瞪口呆,因为我还欠着他的人情,我坐他的车没给钱,而且这钱是永远不能给他了。为此我心里难受,如果我早一点找到他即使不还他钱为他的孩子买一些吃的东西我心里也是安慰的,然而就这一个借口让我永远内疚永远的不安。有一阵子,我在心里总是不知不觉想起他,想起他开车接我的情形,想起他拒绝我给他车钱的态度。我想来想去我又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本来就不多,现在越来越少,为什么人世间的巨大不幸会落在他的身上?是命运吗?我想说是,又想说不是,这一刻让我为难。

回顾过去,有许多事让我感慨千万,同时更加让我鼓足勇气奋勇当先,恨不得早早说出我的想法,让数不清的人都知道,这也是在痛苦中熬出来的感受。年轻时,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子,与她交往多年,可以说我是非常喜欢她的,然而我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直到她结婚后我才或多或少地表示了我的意思,结果我们陷入了痛苦中。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说出来不就没这些烦恼了吗?可是我不敢说,也不好意思说,于是就造成了这千秋痛苦。我为什么不能早些告诉她我喜欢她呢?为什么千方百计掩蔽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痛快淋漓地说出来有什么不可以?难道说出来就会有人摘掉自己的牙齿吗?谁有如此胆量敢阻止你的爱?

其实男女之间谈论爱情是正常的,说出来对谁也不是伤害,如果不说出来这才是对人的最大伤害。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说,我爱一个人,可是你爱一个人是怎么爱的?他或她知道吗?为什么不对他或她说?有爱就说这是多么直截了当的方式,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顾一切地放弃呢?如果你早早表白兴许对方就不是别人的而是你的了,如果你早说出自己对家人的厚爱,亲人之间就不会产生误会,更不会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为你而留下什么遗憾。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谁抓得如何,有人抓得紧就得天独厚,有人抓得不紧就失去机会,所以趁现在身体还好就要抓紧机会表达自己的友爱。你对谁好就说出来,你爱谁就直截了当地表白,这比日后后悔要强得多,因为谁也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更不可能挽回早就失落的东西。

渴望阳光

人在中年生了一次病,虽然病情不大,但让我思索,从此我对生命比较重视,对前途和利益不大关心了。然而,由此我却热爱了生活,对有限的生命充满了渴望,有时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对生活做出了规划,如同红军长征似的。我的规划有时极其简明扼要,就像大白天说梦话一样让人听了有些不切实际,实际上这是我人生最为真实的一面。经常在黑暗中生活的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见一见阳光,这样的想法在煤矿工人那里最为常见,他们长年在井下挖煤,每天看不见一丝阳光,可是他们仍旧挖煤不止。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于是便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心态,看不见阳光的人想见阳光,看得见阳光的人对阳光又无动于衷。于是我想,现阶段可能是这样,没有阳光的时候渴望阳光,没有辉煌的日子渴望辉煌,没有温暖的岁月渴望温暖,可是有谁会想到在红军长征中的故事片呢?有谁会把现实中的事与过去时的事联系在一起呢?

生命是重要的,可是当年的红军战友们,他们的生命就不重要了吗?那些红军在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上走着,艰难险阻他们也是有人在走,在没有人走过的雪山上有红军在走,有了红军便有了奋勇当先的部队,有了这样的部队便有了对新生活的渴望。跋涉在充满风险的雪路上,虽然漫山遍野睁不开眼睛,但每个人的心里却充满了渴望,红军的部队走过之处留下了他们的脚步,直到生命力的终止都有着不屈的渴望。于是有人说有了红军就有了中国,有了红军就有了人民,于是有了红军就有了炊烟,有了炊烟就有了茅草屋里传出来欢乐的歌声。数不清的阳光激起了乡情,抬眼望,一片灿烂,红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吗?雪山在哪里?草地在哪里?寒冷的空气和湿润的草地需要阳光,红军战友更需要阳光,然而那些岁月阳光就是不足。乌云压城,风卷残云,无情地吞着红军战友的生命。这一刻,哪怕是飘来的一股暖流或露出的一缕阳光也是好的啊!可惜,这里除了雪山,没有阳光。除了风险,没有安全,于是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心愿,渴望阳光,渴望雨过天晴。

曾经有一个班的战友,当他们爬上雪山准备休息时,不知是他们太累了还是因为条件太差了,这个班的战友躺在雪里再也没有起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也没有人叫喊,直到解放后多年了才有人发现他们,于是有人为纪念他们建成了一尊雕像。

在过草地时,有数不清的战友默默陷入泥泞的沼泽中,有人救了他们算是生存,没有人救他们就这样走了,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牺牲的,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牺牲吗?他们知道,对死他们了如指掌,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原因就是他们心里有人民,心里有国家,心甘情愿为这个新国家贡献自己,哪怕是牺牲自己也是义无反顾。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奋勇当先精神,这是民族精神,只有中国才能有这种精神,只有中国才能出现这种精神。在长征的途中,雪山有人会发现他们,草地里谁能发现他们呢,生存是他们唯一的渴望。

然而这种渴望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版的天方夜谭,数不清的红军战友就这样默默无闻牺牲在长征的路上,默默无闻成了泥土。然而雪山再险红军也是过得去的,草地在难红军也在努力走着,红军趟过了沼泽,趟过了草地,在没有人走过的路上红军战士们在走。

他们是为了打鬼子,是为了中国人民有一个好日子,当年日本人为什么侵袭东北,原因之一就是******与红军打仗,那些岁月虽然没有阳光,不能温暖,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红军战友,他们硬是凭着民族的精神给予人民巨大温暖,给予群众许多希望,数不清的人就是靠着这样的希望度过了艰难险阻的年代。

当一个世纪以后,人民得到了太阳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当年的红军战士?现在有的人因救人成为电视里宣传的对象,认为他们是英雄,可是在战争年代,在爬雪山过草地时,随时随地都有人救别人,也有人被救,这已经是家常便饭。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她的丈夫与她新婚三天就参加红军长征走了,她是那样留恋他们的生活,每天她都要唱民歌希望丈夫回来,可是至今没有回来。

老奶奶的事让人感动,这不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还让人感动吗?眼下这些爬山过雪的红军战友已经剩余不多,如同那些老树一样慢慢孤独着瘦下去,没有人知道他们叫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他们走过多少草地爬过几座雪山,打了多少仗消灭了多少敌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只有天上的太阳知道,继续放着温暖,护佑着当年红军的壮志凌云的行为和年轻的生命。

然而现实的人中有多少人还在想着他们的英雄事迹,还有多少人怀念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有的人每天只是为了钱财而活着,为损人利己而活着。可是我却不能,我渴望阳光,渴望温暖,渴望崭新的生活永恒。

喜欢夜色

喜欢夜色就到夜里走走,看看夜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看看自己在夜色里有什么情绪。不要以为夜晚是可怕的,有时夜晚比白天还要让人兴奋,不信你就走走转转,保证让你知道什么是享受。

我喜欢夜色不是一天两天了,经常喜欢在傍晚走出去,走到没人的地方看看。看看夜色里的小草,看看夜色里的山冈,然后在有月光的地方留连。曾几何时,这种想法只能是空想,机遇没有,时间紧张,只能在城里转悠。夜色是什么?在夜色中我想干什么?只要在夜色中走上一圈,我就感到心里兴奋,可是离开夜色回到现实中,我又感到难过。毕竟我在夜色里走过了,走过了就有收获。我曾努力忘掉夜色,可是夜色却总是让我喜欢,每天傍晚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夜色。夜色为什么让我喜欢?为什么让我废寝忘食地观察夜色,难道它是见不得人的黑暗吗?其实不是,夜色是我崇敬的神灵,这里还有一段插曲。过去我是最怕夜色的,可是有一天通过发生一件事后才知道夜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夜色可怕,而是我没有完全认出夜色是什么,认清自己后我不再怕夜色。

其实夜色的优点许多,有时夜色是寂静的,寂静得没有风,没有喧哗,甚至没有吵闹。当白天的闹市停了,吵闹声没了,就连汽车的响笛也烟消云散时。就在夜色下,你会想一个人,这人对你非常重要,生命中不能没有这个人,可是有时又看不见,其实这就是爱,就是生命中的最重。在夜色里,我也想人,想劳动人者,想友情,想过去的生活和岁月。不要把夜色看得如妖似的,只要有生灵就是景色,只要有生命就是幸福,世界上还有多少生灵被涂炭。走进夜色,如同走进一个阵营,有数不清的黑暗降落,可我仍旧一往无前。此时此刻,夜色对我就是幸福,带给我的就是温暖。寂静的夜色里,有人唱歌,那歌唱得人心碎,唱得人灵魂都飞了。不知有多久,我就静静听着,哪怕听一会儿,也心满意足。听远方有人唱歌,歌停了,声音也没了。可是心里的歌刚刚开始。

不知这是第几次观察夜色了,每一次都有崭新的体会,每一次都有崭新的感受。每当我独自在夜色里行走时,我都看见有许多生灵,我知道夜色有时也害怕,怕我们的人类搅乱它,搅乱这片刻寂静。可是我仍旧前行,即使有向往也是少见,于是我为夜色送行。感伤中,夜色渐渐稀了,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志在翱翔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针对成功者说的,然而还有一句话应当是对我说的,这就是志在翱翔。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还有一小段插曲,有一阵子我的心里像有一只小鸟一样总想扇动翅膀飞翔在蓝天上,可是乌云的现实让我的人生极其不如意,不得不躲藏在窝里窥探伺机寻找新的方向。记得有一次我刚刚飞出去,尚未到达目的地就被凶猛的狂风卷走了,紧接着又下了一场暴风骤雨,将我的志向散落在荒岛上做着志在翱翔的梦想。

我知道做梦容易,然而生存却是艰难的,于是我鼓足勇气一往无前。在数不清的岁月里,我努力揩净那些不干净的污泥浊水,把自己的思想洗涤,眼看着小岛上的树林长成了巨树,勾起我思乡的想法绕着荒岛一圈圈飞翔着。志在翱翔关键不是字,而是志,这不是梦想,这是人生的努力方向。谁能因为生存艰难险阻就不做梦了呢?谁能因为中途受阻就不去远走高飞了呢?没有人,没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阻止不了前进。过去我想靠外界的力量飞到理想之地,可是我费尽心机也没有达到目标,由此可见我对外界还需要了解情况,如果不了解情况我对外界就失去了依靠。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论何时何年何月何日,只要有力量就会有奋斗,只要有精神就会有民族气概,这是做人的品德。

志在翱翔,是说人要有志气,如果没有志气什么结果也达不到。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得有骨气,有志气,有吃一堑长一智的魄力,如果没有志向等于汽车没有方向盘。

其实吃苦并不可怕,从此我们不再靠别人,更不靠外地人的翅膀来炫耀,因为别人的翅膀毕竟是别人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于是我认识到自然的天空有时是丰富多彩的,只有独树一帜的往事才能飞到自由的世界,为此我想说什么样的靠山也不如自己的靠山,什么样的力量也不如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人生格言,也是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现实生活如同天空,理想目标就像小鸟,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选择,稍不注意天空就会出现乌云或风起云涌,这时的小鸟肯定会受到损害,因此我提示朋友们:志在翱翔,不仅仅是飞黄腾达,也是等待机会,等待途中出现的晴天丽日,等待那些飞黄腾达时表现出来的欢乐与痛苦,还有那些满面春风的希望和幸福,有了这些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是不成问题的。

父亲心愿

父亲经常告诫我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可是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学习有什么好处,相反,认为学习是苦难。于是我经常逃学不上课,直到老师到家说我学习不用功时,父亲才知道我在学校的表现,从此开始对我严厉管制,甚至亲自到学校看我在不在。每每这时我感到父亲有些多事,有时看见他来故意隐藏在树木后面,听他跟老师谈话。

我们的校园很美,周围是树,一圈是树,另一圈也是树,最后一圈还是树。校园没有门,树的缝隙是出入的地方,谁都可以走进来。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自由是可想而知。父亲看见校园对我说,儿子,你不好好学习就像校园的树,有的有用,有的没用,就看你怎样成长了。父亲的话我没搞通,但我知道父亲是为我好,于是我开始认真上课了。

校园生活说结束就结束了,我开始走向社会,当我与人打交道时,这才知道父亲为什么让我学习,原来社会是以学识来看人的。会写作的人高人一等,不会写作的人就低人一等,这是我当时最朴素的想法。我依稀记得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他的哲理。真正的含义是,天理,人欲,是正常的,换言之,是吃饱了还要吃好,娶妻一个不够还需要再娶。我对他的想法是有意见的,可是他的想法让我们明确许多,有些事不这样似乎是不行的,于是学习读书的事再次成为我的重中之重。

后来我当兵了,成为空军一员,父亲为此高兴。他说,儿子,你当空军很好,你知道你老爸在抗美援朝时被美国飞机炸的故事吗?我摇头说不知道,如果知道我给中央军委打电话不让志愿军上前线。父亲就说,你知道啥,就知道吃饱了不饿。其实我知道父亲想跟我说什么,他无非是想让我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岁月。可是一辈人有一辈人的岁月,我为什么记住他们的历史而不记自己的历史呢?我发现,自从我当兵后,父亲就不再管我了,一切由我自主。虽然自由了,但书我还需要读,而且得认真读。

俗话说,男人一夜,女人一生。一个复员军人的情结,总是与人格格不入,穿上军装永远都是军人。可是不穿军装又是什么人呢?几年军队生活改变了我的性格,当我从北京回来后试图用北京人的先进理念改变这个千年古城时,没想到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阻力。我不服,试图改变,经过多年努力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我陷入了一种传统的模式,陷入了与人斗争中不能自拔。工作不如意,我知道父亲当初的教悔是多么深刻,我为什么就不听父亲的呢?尤其是父亲曾经说过,不会写作就不会当官,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于是我写作,重新读书,开始写诗。于是我知道诗不在多,贵在精;文不在长,贵在心;人不在身份,贵在诗的意境。一首小诗,哪怕只有几行,也是会留存的。甚至一句话也会被人传颂,这就是诗的作用,也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

岁月扭转,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艰难地走着,始终不渝地写作着,直到今天我仍旧在写作,为的就是实现父亲的心愿。我想父亲应当满足了,应当为他的儿子高兴了,写出几十部书已经够吃老本的了,唯一的就是没法告诉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