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25274800000019

第19章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要求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2)

2007年底,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经济状况报告》也指出,在1999至2006年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还要多,财政收入增加了近两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全社会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也几乎消失,更有占13亿人口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庞大的官有资本要求不断增值,就产生出强烈的投资冲动,使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2003年为40.9%,2006年已达52.4%,不仅远高于大多数国家的20%,甚至也大大超过日本在经济增长最快时期的34%。官有资本大多投资于冶金、石化、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行业,不仅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由于产能过剩,投资收益率低,也使银行增加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可能带来金融和经济风险。

大量的贫困人口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同时也是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瓶颈。贫困人口主要存在于农村人口和城市失业人口中。

因而说,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极力要求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

(四)如何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要突出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胡****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就给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究室张泰同志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要突出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具体要注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因为经济发展只有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也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特别要注重开发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综合治理技术,开发资源勘探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构建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改善创新创业投融资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全面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要更加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内容。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以及炼焦、有色金属等六个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69%。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可以减少约2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地下降1个百分点,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可减少277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个百分点。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劳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升级,推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力争在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先进制造业上取得突破。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重大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发展专业生产和分工协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品牌。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结构,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全面发展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要更加注重节能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真正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降下来;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发展方式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投资强度。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着力推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出口政策,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把节能降耗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和企业业绩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整治,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其广大农村污染的控制。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物价的现状,逐步使资源型产品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环保收费标准要达到能够补偿污染治理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发挥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耗等环节,加快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能源、资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加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更加注重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要以更大决心、更大气力推进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要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改变以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为中心的考核方法,从对GDP的简单考核,转变为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考核,引导各级政府按照新的要求去转变自己的职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竞争秩序,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代价的资源价格体系。加强竞争制度建设,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竞争在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促进贸易结构优化。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把利用外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引导外商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在海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