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25274800000020

第20章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要求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3)

要更加注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已经发展到必须更多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要坚持内需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经济的基本立足点,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收入调节机制和宏观监测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稳定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继续发展住房、汽车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要更加注重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提供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劳动者队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人力资源保障。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实施实施各类人才战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高达9.8%。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净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升到了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高达10000亿美元。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加到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是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08年在我国冰冻、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在特别严重的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影响下,我国国内GDP仍然增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第4位。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加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1400多万。总之,在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举世瞩目,世界罕见。

我国经济在近乎膨胀增长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内部也孕育和潜藏着诸多问题和重大危机。从大的方面讲,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国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弊端还尚未根除,甚至在一些领域至今还盘根错节。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至今还十分严重,投资过热或投资或热或冷的现象以及靠投资拉动经济的现象,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贫富悬殊现象越演越烈,公共投入不足的现象在一些领域凸现,地区差距明显。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继续恶化,产业的发展不符合比较优势,环境污染加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了我国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的粗放而导致出现了上述诸多问题。

综上所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而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六)在发展进程中,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所以说不能离开发展这一主题,如果离开了发展,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科学发展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为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把发展作为主题,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的。我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所以,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大力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新思维解决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旧问题旧矛盾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因为******早就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同志也曾强调指出:“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富民强国都无从谈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胡****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另外,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指出:科学发展强调第一要务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其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可是我国至今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因而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也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的期盼。因而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和放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高科技、人才等等的竞争。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科教与人才兴国战略,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均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大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为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又重大大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转变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更好地完成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任务,使经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更好地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就必须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上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责任,也是使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发展观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各国的发展与发展观,都与主观因素分不开,甚至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罗万象,十分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目前,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党政领导,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化需要,又着眼于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在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内涵丰富。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全方位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恒常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东部与西部的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文类资源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