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25274800000036

第36章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及其国外信息产业的政策主张(2)

信息服务网络化。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并与其他企业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达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统一协调。

利用网站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企业产品信息和服务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站向客户直接进行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网站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建立网站后还可以设置自己企业域名下的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企业通讯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极大降低经营成本。借助互联网,决策者得以迅速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闻,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

电子商务。商务活动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利用网络技术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储运商、银行、认证中心等团体和个人相互连接,进行各种商业交易活动。例如: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其信息化程度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转型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不到企业总数的1%。在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只有10%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比较好。大约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而且只从事单机工作。在1000余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与特征,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管理是基础,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系统、网络等等建设都是围绕着管理的。离开了管理谈企业信息化,势必会造成现在一些企业存在的计算机只是简单地用来充当打字机,建立的网络无信息共享,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实际收效甚微等等问题。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尽可能合理地构建起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以上述基本的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资源规划(MRPII)、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专家系统(ES)等等在内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这些各种各样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的内部信息源,主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建立Extranet,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顾客或消费者之间达成相应的信息共享。

接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己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网址,在网上开设虚拟商店,宣传自己的产品及其服务,直接在网上开展经营活动,通过企业与顾客或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互动沟通,进一步开拓市场,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水平。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困难比较多。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偏重于硬件建设层面,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网络和数据库建设还存在诸多重复建设问题,信息安全存在诸多隐患等。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系统大而全,功能复杂,难以实施和使用;价格昂贵,实施周期长,见效慢;资源短缺,负担重,难以应付;企业期望高,急于求成,成功案例少;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购买技术成本高;缺少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缺乏长期有效的服务保障。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地规划和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

领导重视,引进人才。为更好适应发展,顺应大势所趋,企业应广纳贤才。作为信息网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商务交流、市场营销、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

重视自主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我国企业大部分设备落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技术创新项目、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提供各种交易的途径。企业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手段(如企业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等),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电子商务运作。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它们可以用自己灵活、简便、低成本的优势与大企业展开竞争。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在运用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它,不断收到实际效益,进而增强推进信息化的信心,政府要为企业信息化做好组织工作,制定好发展规划。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在网络上建立虚拟商店,这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收集、传播、反馈,连通干家万户企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消解“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销售给谁”的问题。

总的来说,企业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效能,创造价值,使股东的资产(财富)最大化。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使管理、生产、销售融为一体,更加安全、准确和高效,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网络,企业的领导人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各分厂的经营全貌,运筹帷幄,并可迅速下达各种指示到各部门和分厂,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建网,树立企业形象,直接面对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通过上网,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提高市场竞争活力,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与国际贸易接轨。

归根结底,企业决胜于21世纪的关键在于:企业应当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强化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不断追求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竞争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化为企业所带来的运筹帷幄,将是提升上述能力的最基本的动因。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电子数据处理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事务处理阶段;70年代初期以后的系统数据处理阶段;进入90年代以后至今,企业管理信息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信息技术集成化方向的迅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主要有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化、信息应用的普及化、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企业有往来的各单位。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逐步做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数据加工应用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计划的制定更容易,减少库存,缩短货物运送时间,优化渠道,掌控资金流。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资本和货物流转的灵活性,使企业投资更加积极和更具创造力,并促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的运作转向资本(知本)密集型运作。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新经济时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具体涉及四大作用: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企业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管理项目及服务、信息管理职能范围和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业务战略和管理需求的充分理解,制定全面的信息化战略,即主要确定信息管理建设总体方向。

一般而言,企业的信息化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战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一般包括初、中、高3个阶段的发展战略。

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投入,节省时间,节省资金。该阶段必备条件:计算机广泛应用,企业内外部联网,完善信息管理机制,业务流程进行微小调整。

中级阶段发展战略。加强管理,控制风险,规范业务流程,控制业务风险,改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力度,辅助决策和危机管理。该阶段必备条件:计算机广泛应用,企业内部联网,完善信息管理机制,核心业务流程梳理和规范运作,引进部分联机分析(OLXP)和决策支持(DSS)工具。

高级阶段发展战略。建立IT核心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该阶段必备条件:企业内外部联网,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再造和规范核心业务运作,确定战略性信息化项目。企业决策由业务责任者制订,将IT部门作为战略顾问,技术部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支持。

明确了阶段发展战略,可以进行具体的信息化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需求分析、项目制定和组织制度规划。利用CSF、BSP和信息管理等方法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信息化需求;然后据此确定企业信息化项目,并对信息化项目进行价值分析,制订实施计划和控制预案等;最后是确定信息化的组织机构模式和职能的界定,制定信息管理和流程等。

企业信息化经营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企业信息化经营发展战略,要适应全球竞争形势;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没有经营战略的企业信息化会迷失方向。

(三)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

所谓信息产业,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查、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从狭义上讲,是指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从广义上讲,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与信息服务业、邮政业、印刷出版业、电影与广播电视业等。

对于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到底有哪些行业组成,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我国有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信息产业的一系列认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1.国外的学者对信息产业的认识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认为:信息产业是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组合。

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认为:信息产业是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工业。

信息学家P.G.Zurkowki认为:信息产业不是简单的服务业。它是既包括传递信息内容,又包括信息的传输过程和传输手段的信息服务业。它拥有支持信息生产、传播、发行的设施、技术、市场以及某些属于非市场活动性质的流通环节。

信息经济学家W.J.Matin认为:信息产业是信息物品和服务的综合生产活动体。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生产结构、生产者、创造发明者和用户,其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受经济效益所驱动,但不是百分之百地面向盈利。

美国的马克卢普将知识产业划分为5大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在职教育、社会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公共图书馆等;研究与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通讯媒介,包括出版印刷、照相录音、戏剧、音乐、电影、广播、电视、广告、会议等;信息设备,包括印刷机械、电影机械及设备、打字机、计算机、其他办公机械;信息服务,包括职业信息服务、与金融服务联合的信息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