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2536500000004

第4章 伊斯兰教的产生(3)

凭借宗教信仰之力,穆罕默德迅速树立了他的世俗政治权威。他把从麦加来的追随者一一迁士,以及麦地那本地的拥护者一一辅士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乌马",并为之制定了《麦地那宪章》:穆斯林皆兄弟,禁止互相仇杀;穆罕默德是各种纠纷的仲裁者;穆斯林一致对外,进行圣战,保卫伊斯兰教;犹太人享有宗教自由。

这样,宪章就确立了两条原则:一、以宗教信仰代替部落血缘关系,管理人们事务的统一力量是信仰而不是部落;二、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权威,而且是世俗权威,教权也是政权。

这两条原则的确立,实际上意味着麦地那的阿拉伯人的部落社会,变成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人国家的雏形。

穆罕默德本来是想争取麦地那犹太人改宗,但他对《旧约圣经》的理解远不如犹太人的拉比(犹太教神职人员),他的宗教启示遭到拉比们的嘲弄。

所以后来穆罕默德下令把犹太人赶出麦地那,分其财产,并把聚礼日由星期六改为星期五,把朝拜方向由耶路撒冷改为麦加,规定了祈祷、斋戒等各种仪式,形成了更具阿拉伯民族色彩的伊斯兰教的主要内容。

阿拉伯人好激动,易急躁,厌恶纪律,不愿听命令,但愿意接受劝告,伊斯兰教在心理上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自制力;同时,伊斯兰教还发出了"圣战"的号召,它对战斗者许以战利品,对战亡者许以有许多物质享受的天堂。

这样,它既弥补了阿拉伯人的不足,又符合了阿拉伯人的习惯,从而把阿拉伯人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

壕沟之战的胜利,被认为是真主保佑的结果,使贝杜因部落纷纷皈依伊斯兰教,连麦加的古莱西贵族也认为不能消灭穆罕默德及其新教势力。

阿拉伯国家的形成,是以教立国的结果。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武器,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形式。可以说,没有伊斯兰教,就没有阿拉伯国家。

二、四大哈里发与初期对外扩张

穆罕默德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自己也没有子嗣,他死后各派势力不断争夺,故四大哈里发都是推选产生。

四大哈里发意思是"四个正统的哈里发",他们都出自古莱西部落。哈里发是"先知"的代理人或继承人,是集宗教、行政、军事于一身的国家首脑。

第一任哈里发  艾卜·伯克尔   632 ~ 634 年  穆罕默德的密友、岳父

第二任哈里发  欧麦尔     634 ~ 644 年  穆罕默德最早的信徒之一

第三任哈里发  奥斯曼     644 ~ 656 年  穆罕默德最早的信徒之一

第四任哈里发  阿里      656 ~ 661 年  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

艾卜·伯克尔在位时期,派军队进攻叙利亚,以夺取伊斯兰圣地之一的耶路撒冷,但他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镇压穆罕默德死后半岛各部落的叛乱。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位时期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扩张。

635 年 9 月,经过半年围困,大马士革投降。

636 年 8 月,"安拉之剑"大将哈立德在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畔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派遣的军队决战,结果拜军大败,统帅战死。到 640 年,包括凯撒里亚、耶路撒冷,整个叙利亚从南到北全被征服。

雅穆克战役后,欧麦尔派遣赛耳德率军开赴伊拉克前线。 637 年 5 月,在卡迪西亚与波斯军会战,阿拉伯军队大胜。

6 月,赛耳德胜利进入波斯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已弃城而逃。 643 年,波斯皇帝在北方最后的避难所伊斯法罕陷落,皇帝逃奔波斯东部呼罗珊。

在进攻波斯同时,阿拉伯名将阿穆尔率大军 640 年攻入埃及。由于得到当地土著科普特人的支持,在阿拉伯人攻克几座城市后,拜占庭驻埃及总督纳贡求和。

642 年拜占庭军队撤出亚历山大里亚港,阿拉伯人占领全埃及。

经过短短的十年,阿拉伯人就占领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和伊朗的大部分。这时,被征服地的居民,仍接受原拜占庭和波斯官吏的统治,仍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原信仰,但须按条约交纳贡税。

这些贡税和没收的原皇室土地,作为公产,用来支付军费、行政费和阿拉伯穆斯林的年俸。欧麦尔时期曾对阿拉伯人进行调查登记,以确定领取年俸的名次等级。

第一名是先知的遗孀阿以涉(伯克尔的女儿),以下是迁士和辅士,直至普通百姓、妇女儿童,都按等级资历而获得一份年金。

动产和俘虏则作为战利品,五分之一归国有,其余五分之四分配给全体战士。但土地不能分配,以免分心,影响战斗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全体阿拉伯成年男子都是战士,按部落氏族关系编成部队,驻扎在远离城市的兵营。后来这些兵营都发展成繁荣的都市,如埃及的开罗,伊拉克的库法、巴士拉。

644 年底,欧麦尔遇刺身亡,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被推选为哈里发。

奥斯曼虽是穆罕默德的早期信徒,但其家族却原是麦加古莱西部落最有权势的家族,曾是穆罕默德的政敌。

奥斯曼本人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许多重要官职,都用其族人担任,结果引起不满。 656 年 6 月,一些受党派斗争利用的阿拉伯战士,包括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儿子回到麦地那,杀死了八十岁的奥斯曼。于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被推选为第四任哈里发。

然而,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为首的倭马亚贵族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里展出了奥斯曼的血衣,提出阿里不配当哈里发。赞同的还有先知的妻子阿以涉,因为阿里曾对她不敬。

于是两军对垒,当阿里的队伍快要打胜时,好几部《古兰经》拴在对方的长矛上,高高举在空中,意思是不要用武力而要用《古兰经》来决定。

直率的阿里同意把问题交付公断一一阿里的无能就在于此,他缺少哈里发应有的气质。结果引起双重后果:一是拥护阿里的这一派分裂,出现哈瓦利及派(意为"出走"),他们认为除真主的调解外,绝无调解。

哈瓦利及派遭到阿里的镇压。二是公断的结果不利于阿里,阿里又拒绝退位,但其权威已落地。 661 年,阿里被哈瓦利及派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