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25429900000011

第11章 小鲜供馔生蔬美(6)

道路迢迢,山河障碍。人们还在以脚步丈量版图的时候,交通工具的落后局限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饮食上的习惯口味被前人简单地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北为华北、辽东,南指苏浙江南,东即山东一带,西则不过山陕。北地寒凉,菜味浓厚追求烂熟,口味偏咸;江浙温热,鱼米之乡,口味喜甜;山东人喜食葱蒜,东辣之辣是葱蒜之辣而非辣椒;山陕之地,水土中钙质较多,食酸乃是身体需求而成的习惯。

视野和认识随着汽车、火车、飞机时代的到来快速拓展着,归结到味道上,忽然发现酸味食物无处不在。酸浆面从潼关一路逶迤到了宁夏、甘肃、青海,酸奶从蒙古草原到伊犁河谷再到青藏高原,东北、华北地区从冬天吃到春天的酸菜,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广西还有云南的酸笋,川、贵、渝的泡菜,湖南的剁辣椒、酱辣椒,山西的老陈醋、镇江的香醋、福建的红曲米醋、四川的保宁醋,酸已是全国飘香,遍布九州。无形的边界阻挡不住酸香的远行,山脉河流的延伸,远征军的西征铁骑,让酸香飘扬到亚洲、欧洲的许多地方。东南亚清新的果蔬酸、俄罗斯的酸黄瓜、德意志的酸腌菜,酸,已经是世界的滋味。

吃酸,北方是被动型,南方是主动型。北方种类比较单一,大白菜腌渍成的酸菜是东北、华北地区主要的酸味菜,而且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生长,因此,冬储大白菜和酸菜便成了旧时北方地区冬季的主要蔬菜,甚至还要延续到早春青黄不接的日子,而南方则比北方丰富许多,不仅范围广、时间长而且花样多。酸在川渝黔滇桂地区,更是百花齐放,各具风骚。北方因天气的原因,冬季无菜,无奈地吃酸菜;南方则是因为天气湿热,要靠酸味叫醒味觉,打开胃口而吃酸。北方吃酸菜只吃一季,南方则是四季吃酸,连年不断。物产的丰寡是因素之一,气候不同造成的饮食需求,则是南方地区酸味四季流行的根本原因了。

酸味因其来源不同、制作的手法不同,所呈现的酸香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酸味来源有天然的酸味,古人使用的梅子,现代人使用的青柠檬、酸木瓜、酸杧果、酸豆等蔬果本身自带的酸味,这种酸味源于自然,带有清鲜的果香,是酸味中最自然的酸,泰国、东南亚的菜品中多是使用这种酸味;腌渍菜(酸菜、泡菜、酸笋)的酸味来自于原料经过发酵后出来的酸味,是经过人类加工后的自然之酸,东北、四川、广西等地的酸味多是使用原料发酵带来的酸味;再有就是我们常见的醋酸,有原料发酵后提纯的醋酸,也有因为现代制作工艺的加入而合成的醋酸,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各种醋了。而非有机原料生产的酸味剂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里。

有朋友问,吃酸健康吗?

吃酸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它既能增进食欲、开胃消食,又有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之功效。

另外还要看此酸味来自于什么食物。酸味水果、酸奶、酸菜、醋都有酸味,吃这些酸健康与否还要看在吃进酸味的同时,还吃进了什么。

酸味的水果,如柠檬、刺梨、猕猴桃,除了为我们提供天然酸味外,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矿物质。《黄帝内经》早有“五果为助”之说,也就是说,水果可作为饮食的辅助;酸味的水果还可促进食欲,建议大家吃。

酸奶的酸味来自于乳酸菌发酵得到的乳酸,牛奶经发酵之后,乳糖变成了乳酸,这对于乳糖不耐症的人,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酸奶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矿物质的吸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豆类、奶类及其制品。每天喝300克奶,酸奶便是非常好的选择。

醋的酸味由醋酸提供,作为常见调味品,用于各种菜肴。吃来自于醋的酸有促进食欲、减少食盐用量等作用。

酸菜中的酸味也来自于微生物发酵,很多朋友都喜欢酸菜的酸味。可是我们在感受浓郁酸味时,也摄入了部分亚硝酸盐。腌制7~20天内的酸菜,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腌制20天以上的酸菜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总体上是安全的。

茶之水

品茶离不开水,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

明代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可见水之于茶的重要性。

品茶,在中国不仅仅是喝水解渴,在文人雅士那里,更是一种以艺术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关系,追求细微处的感觉,追求美轮美奂的极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茶饮也不例外。在茶饮中对水的追求,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致和中国人灵敏的味道感觉。

茶圣陆羽曾笼统地说过:“山水为上,江水中,井水下。”这种认识是陆羽通过当时的实践品尝得到的,可是也拘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人把陆羽游历过的地方的水质分为二十等,庐山康王谷水帘为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为第二(就是《二泉映月》的二泉),扬子江南灵水第七(镇江金山寺旁,有天下第一泉的碑刻),雪水第二十。也有人认为扬子江南灵水第一,惠山水第二,苏州虎丘水第三;还有人转述陆羽的话说天下楚水第一,晋水最下,不一而足。

唐代张又新看到《茶经》中对水的评价之后,自己就到陆羽说过的地方一一品尝,得出的结论是,天下第一水是浙江桐庐严子滩的水,此水“溪色甚清,水味甚冷”,远远超过扬子江南灵水。明代张谦德说通过自己的品尝,第一水应该是惠山水。徐霞客认为云南安宁县碧玉泉是第一。清代人郉江把峨眉山金顶的玉液泉定为第一。

关于天下第一水的归属,自陆羽对水做了评判之后,一直争论不止,难有定论。这些争论只是以个人足迹所到和个人口感为依据,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因此很难有一个定论。乾隆提出了一个客观标准,他六次南巡,都带着一个特制的银斗,把各地的名水都用银斗量一下,从而分出各自的重量,确定水质的差别。乾隆银斗量出北京西山玉泉山泉水斗重一两,塞外伊逊之水同玉泉山,济南珍珠泉重逾二厘,扬子江中泠泉重逾三厘,惠山、虎跑重逾四厘,平山(扬州)重逾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北京碧云寺各重逾一分,于是把玉泉山之水定为天下第一。水轻,说明水中的杂质少,可溶物质也比较少,这虽然只是水质的一个方面,但标准毕竟是客观的,结果也和历来对水质的评判差不多。

古人评水,一种是从水源出发,像陆羽的“山水为上,江水中,井水下”,有一定道理,但明显不足;还有就是凭感官鉴别,这就比陆羽的方法进步了许多。宋徽宗讲具备了“清、活、轻、甘、冽”这五个特点的水就是好水,适于泡茶,也容易泡出茶的香味,这样的水才能和好茶相得益彰,交映生辉。清是肉眼看有无杂质;轻是用器具量一下水中有无杂质;活就是流动的水;甘是入口微甜有回味;冽就是冷、寒,石上之水必寒,泥上之水必热。“清、活、轻、甘、冽”五字并用,就能找到冲茶的好水。

泡茶用好水,明朝张源在其《茶录》中对此做了最好的说明:“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以我来讲,水,尤其是泡茶之水,很难定出谁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当地的茶配当地的水,应该最能体现茶的滋味。龙井茶的绝配就是虎跑泉水。蒸馏水最清、轻,但是蒸馏水泡出的龙井茶不如虎跑泉水泡得好喝,只比上海的自来水泡出的好一点。上海茶叶方面的专家用虎跑水、深井水、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泡龙井茶,得到的结果是虎跑水泡得最好,深井次之,蒸馏再次,自来水最次。到过上海的朋友大概能够知道,上海的自来水中漂白粉的味道足可以熏倒意志薄弱者,用这样的水泡茶当然不会有好味道了。原产地的气候环境一样,水与茶的配合也可以相得益彰的。

我们今天在家里(北京)喝茶,用自来水肯定是不好的,最好能用香山御泉的桶装水。如果实在要用自来水,也要先接出来放上六个小时,取上层的水用,能在净水用的桶里放上几块石头,则水质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和自来水本身相比,好水不得而取其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