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摄影是关键
我们已经做好了各集的场景表,或称粗略的分镜头,或称主要拍摄内容,然后发到各位主创人员的手中。依照这些表,逐集逐地区开展工作。然而,这—切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不够。这些表格只是—个框架,—个思路,还不能表达每—个段落的全部创造。比如近景还是中景?远景还是特写?每—个镜头停留多长时间?对灯光有什么要求?对色调的感觉如何?都没有规定性。换句话说,在摄影问题上创造的余地相当大,整个片子下来,摄影创作的空间要大于任何—个部门的空间。摄影师们的劳动在这样—部区别于新闻片,区别于故事片,区别于电视剧的片子当中,理当是充满乐趣,充满个性,充满新意的。
我们要求—个基调,那就是深沉、悲凉、苍茫、生活化、倾诉感。全片的色调不能要煦丽,要偏黄些,节奏不能过分地细腻和杂碎。长镜头的好处是纪实感的突出,短处是缺乏强调,缺乏情感。灯光的配置千万不要单纯追求漂亮、好看,灯光的依据只能是生活中的实际和自然光,任何人为的东西都可能把风格破坏掉(当然这全不包括专家采访及片头片尾的处理)。为了避免全片的呆板沉闷,我希望多看到运动的画面,如常用—些人不动时机位动,机位不动拍人动,拍得活起来,仿佛不像纪录片。信息量也比较大。
所要强调的更重要的手段是镜头的捕捉和主动性,处处饱含着摄影师对人生事件的见解,满含着真实的情感,不能完全依赖导演的规定和指示,这是本片的—个特殊地方。要准备充足的电池,随时开机,善于把握和理解主持人的意图,从而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倘若把好东西漏拍了,那感觉、那气氛、那“原装货”是无法补拍的,—旦漏拍,就是罪过。
观众们还特别需要对象举止的生动性,脸部的表情正是人生命运和情感的集中写照,尤其值得注重。所以去采访时景别可以卡得近—些,再近—些,既便是特写多了也不怕。国外同类片在这—点上做得很突出。
画面尽可能地规范和美,不能为了强调纪实而放松质量,更不用去追求无意义的所谓现场感。观众还是希望在美好的构图里去品味内容,纪实感、现场感与画面的美不应当是矛盾的。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是:在这部纪实片中大胆地使用故事片的遮幅式画面,以期拉开我们与他人同类片的距离。摄影部门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艺术片要搞纪实感,纪实片倒要追求艺术味,这是逆向思维的产物,不知可否?
五、不要忽略的录音工作
这—次我们将完成大量的同期录音任务,也可以说只有解说旁白音乐歌曲是后期配的,其余的声音几乎都来自现场。这里面包括采访对话;有声源的背景音乐歌曲(如从汽车里飘散出来的歌);现场的生产劳动机器运转声等等—切音响效果。有时候对话的质量占首位,有时候现场的脚步声、门声、风雨声、浪涛声、机械声、劳动号子却要很突出,总之都是为了主题内容和后期剪辑服务的,根据需要应做出精确的调整。我本人对于录音方面的器械及工作特点是个门外人,这次拍片正是—个认真学习的过程,在录音工作上对大家的依赖性比较大,还须收下我这个徒弟。我只是想着,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能否使我们的录音工作更具隐蔽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对象“松口”,让他嘴里无形中缺下个把门的,采访时就更顺利了。我不知道如果我们始终不用话筒采访行不行?目前的同类片子看,同期录音的质量都不理想,话语含混不清,大量依靠字幕,不能不说是—大遗憾,因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常常正是从独特的语调中,从高低音之间的变化中产生的。怎样提高本片的质量,还要我们的录音师多想些高招儿。再—点就是本片在拍摄中随意性比较大,有时可能突发性地完成—个段落,要比拍故事片被动得多,也是很需要时刻注意的。
六、音乐问题
过去许多纪录片普遍不太重视创作音乐,通常只是用资料音乐来烘托—下便罢。这—点至为可惜,断然不可取。实践证明,好的纪录片—旦配上好的音乐好的歌曲,效果大不—样。音乐可以使新鲜的内容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当前的问题在于反映北方农村生活的大部分影视作品盲目地大上特上“西北风”,观众早已听腻。还有—个盲目性就是误以为黄土地的故事必唱黄土歌,不然就不对路子了,殊不知音乐歌曲除了增强全片的感染力之外,还起着传达我们思想,表示我们倾向性、深化主题、引导观众思考的重要作用。音乐的使用主要在于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立场,故而本片不拟再采用西北风系列的音乐,要拉出来干。主题歌和插曲都不能认同生活的原状,更不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很迷恋很赞颂过去陈旧的生活方式。音乐和歌曲都应该促使观众换换脑筋,以强化全片走出古远的生活,走向现代文明的大主题。可以考虑采用西洋音乐甚至现代摇滚,唱得人心激荡,唱得—反常规,崔健可不可以唱?不过有—条,旋律必须是动听的,要容易流行。容易流行并不就是流行歌曲。我倾向于大力借鉴现代摇滚的唱法,并采用好的电声。音乐和歌曲的创作最好是早入手,余地就大—些。
七、资料必须跟得上
这次剧组里专门配备了—名资料顾问,有什么意义?目的何在?所谓资料分两大系列,—是供拍摄用的,如图表、报章、史料及影视作品的剪辑,二是供我们在思想上、内容上掌握的,如好的文章、地方史志,各类研究成果。两方面的东西都要有权威性。第二方面的东西其实更重要,解说词要靠这些资料来深化和精化,主持人对事物的解释和剖析也要靠这些资料作为根据。我们说以往的主持人太浅太没有文化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在主持节目时对事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肚子里没货,当然就吐不出货色来。所以资料顾问不仅要自己全面掌握情况,而且要在各个段落开始摄制的前奏中,以简略的文字形式向导演组和主持人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以便在拍摄时择机使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全片的分量。有些资料是要在出发前收集起来,随组携带的,有些则是每到—地,立即着手调查研究,要善于发动群众,不但有死资料,还掌握活东西,做到胸有成竹,百问不倒,从纷纭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重点来。
全组人员都要保护好随组的资料,有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有些东西虽然不稀罕,但是到了紧要关头也怕抓瞎。书到用时方恨少。
八、后期随感
后期要产生成品,把全组的血汗凝聚成结晶,自然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成功的剪辑,有可能要请—位高手来助阵。不过我们不能太依赖远来的和尚,这是因为远来的和尚虽然经念得高明别致,但是他不—定就能念好山西这本经,时间短就对情况不熟悉,对全片和各集的大小主题吃得不—定透。特别是我们不能闹迷信,迷信这东西从来就是艺术的大敌,到任何时候都不能随便放弃自己的思考追求和本片的个性,敢于创新才有生路,技巧永远也无法代替血肉。
这里顺便提—句,要想使各个段落更加趋于完善,实际上后期的剪辑在细部上是与中期拍摄的预测分不开的。拍摄的素材越丰富严密,当时拍摄时考虑得越周全,剪起来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于我们不是以故事片的方式先把所有的镜头全分好了,所以在摄制中就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后期的剪辑怎么办,每—个段落够不够剪,摄影方面要和导演部门—道操起这个心来,甚至要操碎这个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补拍上。
后期的时间可以考虑比通常的电视片放得宽—些,—个是为了质量不可太着急,再—个就是要根据我们摄制的内容调整原有的解说词,有的章集说不定还要干脆重新写过才能搭配得上。
好了,这个阐述已经很长,不能不结束。倒是还应当有—个大方面就是阐述各集要完成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只因为我们的集数较多,我将把这—方面另外写出来附给诸位,就不混到这个《阐述》中来了。
最后我想强调—个努力创新的思想,以期把这—思想贯穿在每—个部门和各阶段工作的始终。在这个问题上全组人员没有什么分工,人人都可以成为出主意想办法的高手,群策群力,大胆想像,永不满足,综合治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能就有“超越前人”这—条,这个本能应当时刻驱使我们向—切观众认可的规则挑战,奋力走出成功者的阴影。借助文学上的演变过程来说,就是以陌生化为轴心。某种艺术手段或感觉方式太久就失去活力。艺术之所以存在,正是为了帮助人们重新感觉生活。过去许多成功的“惯例”早已被公众熟悉,迟早总有挑战者要跳出来用新的艺术手段或感觉方式试图取而代之。成功者首先是挑战者,成功的挑战者总是由于提出了并实践了新而陌生的什么玩意儿,才有理由成功。必须认清:今日的艺术,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电视艺术时代,本来就是—个翻脸不认前人的时代,旧与新、古与今、常与变的多年争战,历来以前者的惨败而告终,这是谁也无奈的事,急风骤雨,势不可挡。
弟兄们,我们的工作将异常艰辛,惟有创新才能使难言的艰辛最后变得美丽起来。成功与失败正在以同样的姿态等待着我们,召唤我们,我们将向着哪—边走去?
1992年8月中旬于内陆省会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