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然是一部写儿童的小说;但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以儿童的生活为素材,写的成长小说,或干脆就是********。所以,这部书既是写给儿童的,也是写给成人的,而且主要是写给成人看的。
双簧,是曲艺之一种。一个人蹲在后面说,另一个则在前面配合着做手势和表情;最优胜处,是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如出一辙。凡常人家的家长,对子女都有着自己的主观设计,希望他们或规定他们要完成什么、要成为什么;所以,大多数儿童的生活道路都是父母为其选择的,更准确地说,是父母给指定的,儿童本身,只需完成规定动作,达到预定目标而已。
这正如双簧中的两个角色。
然而生活不是演艺。
舞台上的双簧是一种趣味,而生活中的双簧则是一种残酷——它意味着儿童自我人格的缺失,一个独立的生命,变成另一个生命的附属。虽然家长以关爱者的面目出现,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儿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实际上,家长是在潜隐中推行着极端自私的个人意图——他要儿童去圆他自己未曾圆的梦,达到他自己未曾达到的境界。
我感到这里寓含着极大的不公,是家长在脉脉的亲情遮掩下对儿童的无情挤压与掠夺。儿童一经出生,他就是个独立的生命体,从社会学角度说,他既是人子,更是他自己。他不应该附属于谁,他有他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他应该获得自主、自立、自由发展的自我空间,他有理由拒绝来自外界的、任何名目的规定动作和他人意志。
在我们这个国度,亲情是个温厚的东西,但也是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它美化和鼓励因袭,指斥和压制独创,麻醉和束缚儿童的自我意志。但是,不管传统的伦理多么的迷人,生活本身总是有它自身的逻辑——那些顺从父母意志的所谓孝子,往往是忠厚而平庸;那些忠于自己的心灵呼唤的所谓逆子,往往是练达而卓越。
于是,这部小说之所以取名为《双簧》,不是归顺它的本意,而是立意于它的反面。反讽往往是思想的起点,或日支点,它能唤起人们的换位思考。
特作说明,以示敦厚。
作者2004年10月9日于北京昊天塔下石板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