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岁月繁花
25450600000015

第15章 杭州话题(1)

它镶嵌在繁华市容里,有着一道别样的景致,淡淡的,散发着千年不绝的幽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了这句俗语,杭州人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某种优越感。他,系家园,无论跑到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会感叹天下之大还是杭州最好。不错,杭州这个天生丽质的城市,古都气息虽不浓,却也有着皇帝佬儿坐享江山的遗风。我从小生长在杭州,家门口有山有湖还有江,满眼看到的除了自然风光,还有人文景观。比如从良渚文化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当人类社会刚刚一只脚踏进文化时代的门槛时,苕溪之滨已展现了一个城邦的雏形,经历了沧海桑田,终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杭州是让饮茶成为一种文化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还有官窑青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以及西泠印社等。我顺口一编就把它们编为:孤山南鹿读浙博,文明起源问良渚,玉皇山脚观丝博,南宋官窑访闸口,悠悠双峰观茶博,胡庆余堂展药史,自然博物解奥秘,金石精华藏印博。然而这些地方,大多数匆匆来杭州的游客,一般都不会去。他们所热衷的地方,通常是围绕西湖一日游。其实一日游既不能真正欣赏西湖美景,也不能真正了解正在不杭州的两个窗口:杭州火车新客站和萧山国际机场。

应该说杭州近几年发展是神速的。它再也不像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杭州时说的那样: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如今的杭州城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广场,以及四通八达的高架桥、高速公路的发展外,还建造了钱江一桥、二桥、三桥……真是旧貌换新颜。小时候我最熟悉的街道是庆春街,那街上有一座着名的菜市桥。菜市桥是整条庆春街最热闹的地方。桥下边的河就是东河。东河在没有治理前,是一条肮脏的河。河上有许多农民划来的乌篷船,他们吃睡都在船上,大多是来杭州买煤饼、卖鸡蛋和甘蔗的。我经常跟外祖母到农民的船上去,用外祖母节省下来的煤饼票换鸡蛋。有时候也用布票和粮票换鸡蛋。那时候农民好像不发票证,只有城市居民才有。那些住在河边的人,就像小桥流水人家那样,江南水乡风味十足。他们有的养着麻鸭,有的养着白头鹅,河面上浮动着鸭、鹅的嘎嘎声,总让我想起外祖母最早教我背的一首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如果外祖母还活着,看见她最最熟悉的庆春街前些年已拓宽成宽敞的大马路,且两边的房屋统统是新盖的一栋栋高楼大街。

那里的丝绸品种繁多,价格一般都比商场便宜得多。若有外地朋友来杭州,如果是女性我就陪她们去丝绸一条街逛逛。杭州是丝绸产地,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就成为江南地区丝织业中心,这一局面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就坐落在西子湖畔玉皇山下,那里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如果是男性,我就陪他们去茶叶一条街逛逛。丝绸装点着女性的美丽,茶叶却是一首哲理的诗。我每天在案头都有一杯茶,茶是中国特产,盛于唐代。陆羽《茶经》的广泛流传,使茶发展为一种雅俗共赏的精神文化。我们可以很讲究地喝,也可以很随意地喝,无论怎么样喝,饮茶后的回味就像人生。茶叶一条街上卖的大多是西湖龙井茶。龙井茶产地是西湖区梅家坞村。朋友来杭州买茶叶最怕假冒伪劣产品。好在如今识别假冒伪劣产品不难,只要到标识查验点一查便知道真伪。在我的感觉里,杭州人从来不为自己大包大包地买茶叶,如果买也是拿来送人的。然而龙井茶又是杭州普通人家必备的东西,他们拿它来招待客人,也为自己沏上一杯。尤其在晚饭之后,杭州男人无论坐在电视机前还是与人闲聊,都喜欢喝上一杯龙井茶。仿佛那杯沁人心脾的龙井茶,会给他们带来灵感和智慧。而杭州女人这时候一般不会为自己沏茶,她们忙家务、管孩子,即使坐下来看电视,手上也会干些编织毛衣之类的手工活。茶自然是不喝的,若口干了,她们就去喝饮料或者白开水。杭州女人真正喝茶的时光不在家里,而在茶艺馆。

她们在茶艺馆里一边喝着香茶,一边与朋友海阔天空地聊着,这时候茶就是沟通她们心灵的桥。杭州有许多茶艺馆,那些林林总总的茶艺馆几乎千篇一律地采用仿古装修。在仿古装修上,他们已不满足对古代器具和装饰纹样的形式摹仿,而是直接从材料上打主意。比如他们使用最多的是隔扇、槛窗等,那种花棂空透的视觉效果的确耐人寻味,仿佛传递着几百年前的隔帘花影,抑或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曲折心路。当然还有屏风、挂落飞罩,还有佛翕、匾联、挂屏……大件小件纷列杂陈,一屋子古迹斑斑。坐落在西子湖畔湖滨道上的青藤茶艺馆,临湖而筑,江南文人气十足,从早晨八九点钟到凌晨两点,每天都顾客盈门。这样好的生意,老板却是一个叫毛毛的女孩子辞了固定工作和伙伴青青合伙开的,这说明杭州人越来越会做生意了,连女孩都出手不凡。从前杭州只有一小部分人有经商意识。

那些靠贩卖小商品起家的商人,被称为杭贩。杭贩做生意非常精刮。老底子上海人见到精刮的杭贩,就说杭州人刨黄瓜儿,意思是大雁飞过拔根毛。杭贩在杭州历史悠久,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风风雨雨都能够生袭覆蔫。i藿中间曲折离奇的故事很多,优胜劣汰。那些最精明能惫峻纛釜雾霉霉革开放中期就已成为百万富翁了。而这些富翁大部分都出生在小巷子里的穷苦人家里,他有时候从不说普通话,一群人聚在一起大着嗓门聊天,很容易被外地人误解成吵架,这就是杭州话快而硬的特点。杭州话自南宋******后,由于北方人南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杭州官话。杭州官话也就是类似如今的杭州话,它接近普通话却与普通话有着很大差别。当然如今的杭州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用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尤其在南山路酒吧一条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