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岁月繁花
25450600000016

第16章 杭州话题(2)

南山路是杭州我最喜欢的路之一。它有两点是不能忽视的:其一,南宋明清时期的城墙的一边墙根就在这条路的地下;其二,中国美术学院就位于这条路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山路在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地位。像南山路220号的高墙,当年胡庆余堂鹿场的遗存清晰可辨。从它的对面绿杨新村具有民国时代特征的小楼,可以看到上海那种里弄小楼的痕迹。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杭州城市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或者封闭的。外来文化缓缓地影响着这个具有历史感的城市。这条路的另一个有特征的地方就是荷花池头,它目前还有一半的老房子。小巷的市井味使这条路多了几分自然和本真,所以这条南山路总是风情脉脉,当你走在画廊和酒吧间时,会有一种走在文化里的感觉。那感觉中的文化是恬静的,显然也是先进的。

我有时会陪朋友去南山路上的酒吧坐坐。南山路上的酒吧因了中国美院个性、自由与艺术的特点而成为招牌。水手、玛雅村……讲述的是一个个关于大海、玛雅文化的故事,是城市人熟识却又觉得神秘的;蒙太奇、米兰……则是为都市人提供了一方休憩之地。人们坐在南山路上的酒吧里,更多的感觉是一股浓浓的艺术氛围。杭州城还有一家独一无二的书吧。这家书吧叫纯真年代,它坐落在杭州亚洲城花园的沿街大道上。那是一座拥有三层楼二百五十平米的书吧。书吧布局雅致,中西合璧的装潢风格,使人恍若置身全球,世界无比辽阔。每一层楼都有世界各类经典名着和国内优秀报刊杂志。一楼还有全国着名作家的签名书籍。书吧的主人就是当今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的夫人朱锦绣女士。

朱锦绣女士热衷于书吧的沙龙活动。这很容易让我想起巴黎奥德翁12号西尔维娅小姐的书店,想起当年大诗人庞德、乔伊斯、艾略特以及许多着名画家常到这个书店聊天、喝咖啡,它聚集了那个时代巴黎着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书吧毕竟与酒吧不同,它更多一份艺术气息,多一份支撑人的精神。

那天我离开纯真年代书吧,是坐着三轮车回家的。三轮车是杭州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坐在上面游西湖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它比起步价十元的出租车要便宜一半。早在l943年初它就由坐海进入杭州,算起来也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我特别欣赏堇轮耄师傅走大街穿小巷的本领。他们往往抄近。当然这也是杭州小巷多的一个原因。

在我的印象中,杭州小巷虽没有北京胡同、上海弄堂那么有名气,但它实实在在是杭州人诞生于斯、终老于斯的地方。巷子里的一个个墙门,有两三户住家的,也有七十二家房客的。大家住在一起互相很熟悉,也很客气。一旦闹矛盾,吵架也是常有的事。但吵过之后通常都是互不搭理,或者想法子搬走。杭州人大多好马不吃回头草,宁愿遗憾走开,留一份残缺美。

巷子里的杭州男人不像北方男人那样豪迈。他们是机敏的,有一种西子湖的温情和悲悯。他们的笑容常常尴尬,他们的手头常常拮据,但他们生活在困境中却是倔强又安详的。比之杭州男人,杭州女人倒是刀子嘴豆腐心,勤劳而温柔的。小时候我家邻居新媳妇,自己绣着漂亮精美的枕套,钩着漂亮雅致的台布和窗帘,心里就充溢着一份感情和欣悦。这由自己的形式产生的欣悦,就是小巷文化的真谛。因此形式有时候是一种陶醉,它能使平庸无味的日常生活,变得有味道起来,就像过新春、闹元宵那样,杭州吴山景区就会举办各种各样活动,让城隍阁畔有灯有鼓,广场庙会又歌又舞。当然除了过节,平时也有不少热闹的地方。

吴山夜市是养尊处优的杭州人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吴山夜市并非是吴山脚下的一个市场,而是市中心解放百货大厦对面一条叫吴山路的老街上。每到暮色降临时分,便有些小商小贩在影影绰绰的灯光下叫卖古玩,夜市就此开场。摊位中各式各样的玉器、陶瓷应有尽有,翡翠玛瑙、象牙古画也满目流光溢彩,你完全可以讨价还价买回家去,说不定花几十元买的陶瓷,竟是一只值几万或者几百万元的高古陶瓷或者唐宋陶瓷呢!

逛完吴山夜市,如果想吃消夜,穿过延安路就到了杭州着名的知味观了。那里的猫耳朵、小笼包子、馄饨、南瓜饼等上百种小吃,叫你大开眼界。应该说杭州人会吃也会玩,虽然杭州菜按中国四大菜系而论,是入不了什么大流派的,但几道地方特色菜却颇有名气。比如:叫花童子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等。即使几道家常菜,也让人百吃不厌,常吃常新。比如:凉拌马兰头、雪里蕻豆腐、炒螺蛳等。炒螺蛳是一道价廉物美的荤菜,清明螺,抵只鹅。就连过去一些大户人家也禁不住馋。小时候邻居男孩家因为经济拮据,其父就专门去城河里摸螺蛳、钓鱼,有时候竟然能摸回来一脸盆螺蛳,钓回来好几条鲫鱼。那时候杭州人钓鱼多半是为了谋生,而如今在西湖开放的垂钓区钓鱼,却是一件修心养性的事。

西湖景观丰富,又瞬息多变,仪态万千。它有朝夕晨昏之异,风雪雨雾之变,春夏秋冬之奇。前人曾总结道:西湖之胜,晴嘶网,时疏时密,形成一种朦胧的美。这种美在静谧的郭庄最能体会。郭庄面向西山路,三面临湖,是西湖园林中最具江南古典特色的私家园林。在郭庄找一个角落,泡一壶热茶,在细雨弥漫的亭台边,在古色古香的家什边,拉家常,谈人生,品香茗,从容自如是最惬意的。这时候的杭州女人多半穿得漂亮、典雅,她们再也不是从前到上海去买花布、买衣裳的杭州女人了。她们穿着自己的杭派女装,有秋水伊人式的淑女休闲装,也有维婷黑白T恤,她们让外地人觉得杭州真是出美女的地方。

从前小人书中说,美女总是出在小巷子里的贫寒之家。杭州大井巷里真出过不少美女,传说那大井巷五眼井里沐浴出来的美女,还有好几个当上皇妃呢!大井巷是河坊街上一条古巷。河坊街如今是一条修复完整的复古步行街,而大井巷却依然还是一条市井小巷。然而它比河坊街更古老、更具独特的风韵和历史厚重感。不少年轻人不知道它的来历,其实它是一条吴越时代就得名的古巷。它的历史鼎盛期是从元代至lJ20世纪初这600多年间。它是当时杭州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因为它依山而建,随着吴山香市的繁荣而繁荣。有药业、香烛业、饮食业和旅游用品四大行业。杭州最着名的天竺筷作坊、木梳店、铜锡器店、酒楼、参店和钱庄等都在大井巷内。

着名作家夏衍曾说:身老几经沧海换,童心犹弄浙江潮。

这位1900年lOB30日出生在杭州严家弄的一代文学巨匠,是钱塘江的儿子。他在晚年曾数次回到杭州对人说:我活得够长了,该回杭州老家了。骨灰就撒在钱塘江里吧!

这会儿我想起来了,夏衍活着时还喜欢吴越古桥。一座座古石桥带给人们心归自然的安详。它镶嵌在繁华市容里,有着一道别样的景致。淡淡的,散发着千年不绝的幽香。比如苏堤六桥历来是西湖上有名的苏堤春晓和六桥烟柳的景色。比如古运河畔的新市太平桥和杭州着名的六部桥,吴越风情如同老照片隐隐地泛着黄晕。它们是风雅的,又是稳重的,它们有着岁月淘洗出的从容。

现在我想关于杭州的话题,真是有说不完的话。然而无论什么话题都不会改变杭州人的本质:热爱故乡、热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