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谢志峰艺术人生
25452700000029

第29章 文章亮风节,专著见才华(16)

节香楼主——谢志峰致答谢词:

今天,我要讲的话很多很多,但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就是衷心的感谢。我能取得今天的成果,离不开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老师的教导,朋友的支持,同志们的帮助。有人说我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其实并不尽然,我却喜欢唐代诗人韩昌黎的一句诗:“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根小草在广漠的草丛中,添一点绿就足矣!我记得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有句名言,就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认为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是吃的是人民的奶,奉献的只是小草。对我来说,个人的奉献更是微不足道的,就是奉献了一根小草,然而,党和人民却给予很高的荣誉,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给予认可,老师、朋友们给予很大的爱护、鼓励和支持。从今天大会高朋满座、书画满堂的盛况看,充满着情谊、充满爱心、充满着诗情画意,令我激动得难以言表。

最后,我要说的还是一句话,谢谢大家!这是从我心中涌流出来的心声!

十、《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点评》

至今我仍不可思议的是,谢志峰在1979开始至1989为中国画坛110位著名书画家撰写评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想看,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在他写的评论中有容庚、商承祚、李可染、刘海粟、王个簃、唐云、谢稚柳、胡根天、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等等一些国家级的书画大师。虽有香港一家大报提供版面,开辟专栏,但这不是作家在某报开设专栏,文章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随笔。

谢志峰作为专栏作家,主要是写书画评论,推荐名家名作。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看到哪位美术评论家写过如此庞大壮观的书画家阵容。谢志峰并非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没有专门学习美术理论,但却有这样的气魄与胆略。我想起他童年失学时在禾坪里写的“火炭诗”——人生曲折如流水,敢驾风帆上九天。就是这句话,成了谢志峰的人生格言。也唤醒鼓励了像刘绍棠这样受过磨难的作家。1979年,是一个怎样的大政治背景呢?是年冬天党中央召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三中全会”,思想解放剐刚开始,“凡是派”还横行思想界,但谢志峰却在香港一家大报上开辟的中国书画专版已经启动了。为被“******”迫害的书画家们伸张正义,恢复他们在书画界应有的地位,连珠炮似地在香港报纸发表文章,威震中国画坛。许多书画家从此与谢志峰交上了朋友,而谢志峰也因此而拜了许许多多书画界的老师。可惜,在广东知识界和媒体便有这样的怪事,这样轰动画坛的大事,许多人并不知道。有些人则装出不知道。“谢志峰,哪里冒出个谢志峰?”“哪里冒出来的?你不知道广州节香楼主谢志峰是位鼎鼎大名的收藏家吗?”你不知道的时候,你装聋作哑的时候,著名美术教育家胡根天,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著名画家、文物鉴藏家唐云,画坛大师刘海粟、朱屺瞻等已迈开虽老犹健的步履登上节香楼,在那里题诗作画,玩赏文物了。幸而广东有个谢志峰,他在中国书画家们饱受“******”蹂躏践踏摧残后,抬出氧气筒为中国书画家们输氧,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头上一块晴朗的天空。现在,我仅在谢志峰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点评》专著中,选出几篇书画评论文章与读者共赏。让那些不了解谢志峰书画评论的朋友们也开开眼界。

笔力千钧,气宇轩昂

介绍刘海粟大师的书法艺术

刘海粟教授是美术界的老前辈,是我围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这位饮誉中外、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今年已87岁了。这次偕同夫人夏伊乔,在他的高足、著名书画家陈大羽教授的陪同下,不辞辛劳,跋涉千里南来广东作旅行写生。年登大耄的老人,创作精神还如此旺盛,实在令人佩服。

最近,笔者为了研究海粟翁的书法艺术,曾多次登门请教,得到他热情、亲切的教诲,获益非浅。同时,还欣赏了他南行写生的一批油画,感受更深。海粟翁用书法行草笔意“写”油画,这是大胆的创新,既富有强烈的油画特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很有中国画的韵味。真正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愧为大师。海粟翁的油画、中国画有高深的造诣,一定程度得力于他的书法功底。所谓书画同源,盖画源于书,出于此理。海粟翁对我谈到他的油画融入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观点,很感兴趣,他说:“几十年来中外许多学者曾研究过我的书法,也写了许多文章,还没有人提出过这一见解,你算是我国第一个提出来的。记得在1931年,我在巴黎开过画展,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文学家,名叫路易.拉鲁阿,他看过我的画后,也曾说过我的油画中的书法痕迹,此一评论只我所知,时隔半个世纪,你又提出来了,而且更明确,说明你对我的书法艺术的研究很有独到的见解。”

此话他高兴地反复说了几遍,可见海粟翁对后进鼓励、奖掖的良苦之心!如果说,与路易.拉鲁阿有共同的心声,那也是由于海粟翁的书画艺术的魅力,拨动了观者心中的琴弦,产生共鸣的谐音。

在谈到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时,他总是不忘前师之恩。

他说:“我与你们广东是很有墨缘的,康有为是我的老师。”

此事引起老人的一段遥远的回忆。那是1921年刘海粟邀请吴昌硕、王一亭等著名画家在上海淮海中路高贤堂开画展。

此时,刚刚结束流亡生活的康有为也赶来参观画展,对刘海粟的画非常赞赏,问:“刘海粟翁在不在?”在场的丁悚告诉他说海粟不在,并请康老先生为画展题字留念。康有为即兴挥毫写了一首《赠刘君海粟》诗,题完诗刚走出门口,刘海粟恰好赶到,康老先生一把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问:“你是刘海粟的儿子吗?”闹了一场笑话。后来经过第三者的解释,康有为才恍然大悟,没有想到20多岁的青年人能够画得如此苍劲,赞叹不已地说:“老笔纷披!”评价很高。自此,他们结为知交,并收海粟为学生,教他诗、书、文。海粟便经常到康有为家认真学书,苦练基本功。康有为推崇南北朝碑,扬碑抑帖,尊魏卑唐,要海粟先写《石门颂》,再临《石门铭》,给他很深的影响。后来其选择圆笔一路的碑刻下功夫,喜欢写《石门颂》,同时还经常临摹康体,甚至临摹到乱真的程度。康有为去世后,他就把康的东西融化,开始摆脱康体,尽力表现自己的书法艺术的个性。他说:“学康体很难,而要摆脱康体就更难了。”海粟翁知难而进,他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博览六朝碑刻,后又学米南官,熔冶百家,吸取精华,做到法古而不死于古,钻得进去,跑得出来,窥其堂奥而不落巢臼,闯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所以,他临《石门》,又能跳出《石门》,学康体亦能跳出康体,使其书风为之一变,形成自己沉雄道劲,风神畅达的风格。对于学书法,他主张首要者是人品,次为心胸学识,要学传统,苦练基本功,要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会有时代的气息。他说,学书还要讲究执笔,大小字均应悬腕,写出来才有韵味,抓死了,写出来便没有味道。

现在海粟翁年届高龄,但其腕力极强,意量宽博,把《石门颂》碑融入行草之中,笔道圆畅,雍容厚重,笔力千钧,气宇轩昂;他的狂草注入篆书笔法,结体高古,枯笔飞白中见刚劲,铁画银钩中见妩媚,他那意到笔不到的手法,像弹古琴一样,弹一段略停一下,再弹,无声再声,很有节奏感,韵律清新,意境无涯,给人巨大的艺术享受。而今,他垂70年的艺术生涯,其书法艺术与其画一样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海粟老人童心未泯,艺术上仍不断追求创新。他说:“人生有限,学问无穷,要写到老,学到老。”

海粟翁这种一生勤奋,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治艺精神,是十分动人的,我们祝愿他老当益壮,艺术常新。

谢志峰

1982年5月14日

苍苍石涧松,人与树不老

——记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胡根天老人

谢志峰

我因为爱好书画之故,有缘与根天老人相识。胡老待人热情谦逊,治学严谨,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胡老今年已90高龄了,但他的艺术生命仍保持着苍松般的活力。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而且也是社会活动家。胡老过去喜欢写山水画,晚年较多画松石梅竹和书写刚劲挺拔的行草书法。

胡根天是广东省开平县人,从小酷爱美术,15岁时开始学习中国画和铅笔素描,1914年去日本留学,考入东京美术学院专攻西洋画。此时,胡根天就结识了彭湃,深受彭湃同志革命精神的鼓舞。1920年春天,胡根天学成回国,先后在福建、上海、南京等地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教学。

1921年初,经郑振铎、许地山先生介绍,加入了新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并为该会《小说月报》撰写文章。同年八月,许崇清先生邀请他回穗筹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这是我国第一间公立美术学校。1926年,胡根天担任该校校长,当时正值革命高潮,学校面向广大进步青年,培育美术人才。北伐时,胡老还向郭沫若介绍了关良、吴子复等九名师生参加北伐。

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有一定联系的是“赤社”。这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于1921年10月1日,由胡根天、陈丘山、冯钢百、梅与天等人创办的联络西洋进步画家的社会团体。定名“赤社”,取南方属赤,又代表热烈、诚恳、进步的含义。赤社成立后,他们团结当时的美术界,在社内外举办过各种画展,和培养美术人才,推动了广州美术创作前进。1927年,国民党******先后在南京、上海、广州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之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抄,胡老在1928年也遭到通缉。后来因为查不到所谓异党的证据,“赤社”被强迫改名为“尺社”。胡老在上海知道后,发表了一篇宣言,坚决反对,表现出不畏强权,不肯低眉折腰的坚贞气节。

九.一八事变后,“赤社”和美术界进步人士联合开展画展,筹款救济难民。胡老在梅与天画的一幅国画《难民图》题诗曰:“民生阐义不须夸,柴米油盐酱醋茶,却讶饥民沿道泣,笙歌酒肉党人家。”给国民党贪官污吏以辛辣的嘲讽。

表现了书画家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恶。

1937年芦沟桥事件发生后,胡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沦陷期间,胡老辗转粤北,参与战时艺术馆、广东省艺术学院、广东省立艺专教学工作,为抗日救国培养宣传人才。胡老办美术教育事业数十年,呕心沥血,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人才。

胡老不仅是美术教育家,在书画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对美术史和艺术理论都很有研究,写过不少文章。他的画,功力坚实、深厚,倾向写实,蕴藏着自然风趣和豪放笔调,尤其写松梅竹石,笔墨精湛。

他的书法艺术,更为人们所共知。他学书法,不拘一家,而是博取众长,独辟蹊径。有人认为接近颜柳,兼学南宫。特别是晚年的行草,笔力雄健,火辣苍劲,富有潜力。

有人说这是长寿的象征,他的书法确有老而不衰之感。

但我认为,胡老尤为值得赞颂的是他的为人和品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家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崇高的人格。”胡老就是这样的一位美术家。

他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已走了70多年的途程了,对待艺术的成就,从不知足,锲而不舍,学而不厌,不愧为孜孜不倦的顽强的探求者;对于名利,从不追逐,严以律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清淡简朴,上下班或开会坚持走路,90岁高龄了,还是坐硬板凳,睡硬板床,自理日常生活,不求享受;对待朋友和同事,不论职位高低,一视同仁,热诚相待;对待学生,关怀爱护,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严肃的创作精神。胡老说,搞书画艺术,猎名争利,找机会出风头是无出息的表现;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实践,多懂些社会前进的因素,才是正路。胡老的美德,不仅足资中青年美术工作者立为师表,而且也值得大家学习。

墨海浩翰,金石生辉

——介绍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教授

谢志峰

著名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商承祚先生,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他是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长,今年已是81岁。商老远祖是汉军旗人。许多人误以为他是满族,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广东番禺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