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之初
25453100000024

第24章 孔雀西南飞——说不尽的赵忠玉(一)(3)

我路过攀钢的电修厂。长长的围墙铺满了三叶梅,真正的一溜花墙。我不由走进厂内,两旁的白玉兰、月季花夹道欢迎。据说1985年时院里还鸡鸭猪狗烂泥塘的,如今喷水池好像故意要引起我的注意似的不断往我身上喷洒着沁人的水滴。更有曲折的回廊、废铁焊成的葡萄架。砌着花色磁砖的公厕有专人每天洒香水,每天放三次手纸。我特意入厕闻香。哦,感觉很好,工人都爱上班前下班后在花圃,喷泉、回廊处小憩。再不忍心往这么美丽洁净的地上扔烟头什么的。工人舒心,生产增长,事故减少。

真好!我对电修厂的谢副厂长说。

“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谢副厂长说。

一切关于烈火、钢花的对钢铁工人的礼赞,都不如在炼钢炉旁干上一天实在。暑天的炉前工,如同在烤箱里千活,每人每天要蒸发近30斤汗水。炉火在他们脸上烙下了黑红粗糙的印记。我真觉得像这样的人,给他们多少享受都不为过。

攀钢有18000名单身工人,其中15000人是老单身。来时是农村小伙子,婚后妻子在农村。一年回乡探亲一个半月,大都安排在农忙季节回家割麦、种稻、犁地。赵忠玉不说话,大家都是人。他们一年的钱都用来探亲了,还要在家乡访友上贡,否则扔下爱人孩子在家不放心。一定要把单身宿舍搞好。

攀钢的单身宿舍有56幢。我走进路边的一幢宿舍,叫木棉公寓,14屋。一楼有冷饮厅和供应盖碗茶的茶座。二楼是一个大平台,举行花展似的摆满了花盆。平台里边是一个大餐厅,有雅座。单身汉要招待朋友,要过生日,可预约订餐。冷盘、小菜、点心,我也看不过来。听说1.3元可吃一份丰富的点心:两只赖汤圆、两只豆沙包、一碗担担面、一碗银耳羹、四块糯米糍粑。我走进电梯即兴在三楼停下。攀钢的单身公寓都是旅馆化的。每人铺的、枕的、盖的和每人一把的折叠椅,都是公司发的。服务员拿着钥匙问我需要打开哪间房看?我看见17房正开着门,几个工人在下棋。桌上摆着几种饮料:高橙、桑椹和白酒等。枕边挂着镜框,里边满是妻儿在家乡的黑白照片。枕旁的相册里是妻儿来攀钢探亲时的彩照。夜夜守着照片睡,梦里到家几多回?我指着照片上的一个小伙子,问相册的主人:你儿子多大了?这位炼钢工人说:18岁。完成了。

照片上的那位“完成了”的青年,又可以来攀钢干活了。这位快退休的老工人,他对儿子的抚育就完成了,他对攀钢的贡献,也快完成了。

完不成的,是对于我们的钢铁工人的关照。如何地关照也终究不会觉得“完成了”。攀钢对生活后勤集中统管。生活服务公司的经理张祖生,我见过一次。攀钢怎么这么多精采和厚道相融、精细与气魄一体的人物。如果我是赵忠玉,我庆幸有这样一个张祖生;如果我是张祖生,我庆幸遇上了赵忠玉。张祖生讲及攀枝花市是大工业小农业。食品的自给能力很低,运输又紧,而职工超前消费的意识早已形成。生活服务公司在全国建立生活物资供应基地。利用地区、季节、价差给职工实惠。节前每个职工可买一份公司代购的鸡鸭鱼肉之类。后来想到职工各有所好,有人只想吃鱼,有人不爱吃肉。于是把鸡鸭鱼肉等分成ABCDE五组。由职工自选。攀钢十几万职工和家属,连不认字的老太太都知道ABCDE。普及英语了。

我从摄氏32度的高温下,一步走进了零下18度的一个冷库。温差50度。穿上棉大衣还直缩脖。与我一起进冷库的一位同道对我笑指那些冻猪,说攀钢这样好,你若不好好写攀钢,那就对不起了,今天把这冷库的门一拉,你就和它们一起待着吧。冻鱼、冻肉好化冻,人心要是冻结了,如何来化?这里存放着1200吨ABCDE之类。真是什么都有!听说赵忠玉曾经让攀钢电视台在电视节目里教生活在山城的攀钢人怎样吃螃蟹。在攀钢,不要说在老少成宜的文体楼,在堆满家电病历卡的服务部,在可以预订酒席的木棉公寓,就是在这冰冻的冷库,我也看到了赵忠玉直率、热,诚的笑。赵忠玉是无所不在的。

冷库外正在建一个500吨的无人管理、仪表报警的水果冷库。攀钢引导职工改变膳食结构,水果需求量日增。1988年每人平均的水果消耗量,攀钢是66斤,日本是69.5斤。这个无人管理的水果库1990年6月1日就可使用。库外建一个火车站台。从火车上卸下的水果不用再经过高温天气,通过提升机直接上二楼冷库。

冷库的食品源源运往公司的52个职工食堂和培训中心的第一餐厅、第二餐厅。餐厅为职工食堂培训红案、白案的厨师,使职工食堂餐馆化。餐厅里有一间一个特色的红棉厅、晤憩厅、天晶厅,钒葩厅、天衢厅、烤鸭厅等。人家告诉我这里烤鸭厅的厨师是送往北京全聚德正宗培训的,做出的烤鸭比正宗还正宗。攀钢职工都在这里举办婚宴。周到的服务,亲切的环境,可人的菜肴。攀钢人说结婚时养成的文明习惯不容易背叛。

攀钢每天在职工食堂就餐的人次,约十多万。我从第一餐厅出来顺路走进52个之一的一个职工食堂。我一看,真觉得攀钢人有足够的理由自豪,我也有足够的理由嘴馋。糯米汤圆、糯米麻团、豌豆黄、小糖饼、春卷、面窝、抄手、凉面、金饼、饺子、锅贴、凉糍把、米面糕、蛋烘糕、赖汤圆、云南米线、天津狗不理包子……只一个小吃部,我愿天天在这里驻足。凉菜部,我数了一下,25种,还有十来种未及端出来,因为距开饭还有些时间。卤菜部的师傅是去桂香村“留学”回来的。自然更有小炒、大灶。这一个3000多人就餐的职工食堂,专有一间供一家一户包桌包伙的大屋。一家有一个本子。明天想吃什么,今天写上就行。一月结一次帐。我翻开一本,一个3口之家包一个月的中午饭,顿顿有肉有菜,总共才32元!哦,我怎样才可以在这里就餐?

攀钢有18个幼儿园。每个生活区一个。我走进清香坪生活区的幼儿园。我望着那游泳池,那大平台,我说这幼儿园的造价多少?说是130多万。幼儿园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春、夏、冬三套铺盖。母亲在攀钢的每月交3元钱,3岁以上的每月只交2元。独生子女免费。任何钟点都可接进孩子。保健医生负责诊断和定每日的营养食谱。一间最大的活动室里隔成一个个小活动区,写着:百货店、邮局、美发厅、娃娃书店、医院、火车站、售票处、交通亭等。图书室沿墙一圈的桌上,摆满了昆虫、种子和矿藏标本。光是矿石就有晶矿、风云矿,烧结矿、石灰石矿等20采种。美术室里的画童们在学吹画——把墨汁洒在白纸上,用嘴吹墨汁,吹出一张张随意洒脱的现代画。一个孩子正在旁若无人地用电子琴弹《欢乐颂》。他刚学了两个月琴,如何就弹出了《欢乐颁》?或许这里的孩子更懂得欢乐。

赵忠王说,老讲工人是主人,这主人吃不好睡不好叫他们怎么体会自己是主人?搞好生活后勤,是最具体最实在的思想工作。是的,如果抽象地号召为集体做贡献,好像为集体贡献就是要牺牲个人利益,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立起来了,那么,一个抽象的大目标如何能有凝聚力?赵忠玉耍让攀钢人过上好日子,使他们感到集体的利益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真正是休戚相关的,他们是在为攀钢的利益也就是在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奋斗,他们才能有主人翁的意识,地处西南山城的攀钢才会由原先的人员外流或者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变化为现在的孔雀西南飞。

赵忠玉对张祖生说,要让攀钢十几万人吃好睡好,我们这些人就不能吃好睡好,想想办法使攀钢职工的生活再上一个台阶。企业家就是要胡思乱想。

精采敦厚如张祖生,也感到沉重的压力。

公关先生们

美国《华尔街日报》1989年10月17日发表美记者伊格内关于攀钢工人生活的报道。攀钢随便伊格内走门串户,不事先向工人打招呼。赵忠玉不说了,老百姓最怕搞形式主义。伊格内走进炼钢工人李师傅家。李师傅对他说:“一个中国大工厂的厂长可以当美国的一个市长。但是,我认为一个美国的市长管理不了中国的一个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