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让我糊涂一回
25453200000033

第33章 鸟笼中的人(4)

不过,覃琨说,她演一辈子儿童剧,老在地上摔打滚爬,她至今也想着演一出在舞台上飞起来的戏,像日本长演不衰的《自然的精灵》里起飞的精灵。可是布景、道具、激光,哪有这钱呢?

不知道长大了会怎样

初春,蒙蒙的雨,泥泞的地,乍暖还寒的天气,灰蒙蒙中萌动着新绿,如果说二十来岁是人生的春天,那么十几岁的中学生,便如那未必绚烂、未必盎然的初春:一阵迷雾,一阵春风;忽而灰冷,忽而明媚。灰冷如那绵绵汩汩的春雨,明媚如那化尽冬雪的艳阳。

较之春意勃发的二十岁,十几岁便如同还埋在泥土里,还压迫在残雪下的新芽、新蕾。自己都不知道一巨抽出枝、绽开花是什么样。希冀、困惑、惶恐、躁动、兴奋、不安。既希望长大,又不知道为什么要长大。既怀恋儿时的无虑,又要求父母把自己当作长大了的人。

初春的新枝新蕾是柔弱而敏感的。那位老师带进一股不祥的寒风,那次做不出习题如入五里雾中,那位同学的智慧如春天的闪电照得自己黯淡、见拙,那次卖力气想给病中的同学带去春天的喧闹,偏偏同学不笑只好自己怪笑。少年人可能责怪那寒风,那迷雾。但是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自己对自己把握不住。那灰蒙蒙的雾,原是从心底升腾起来,弥漫到所有的景物上。分不清是对自己的失望、对自己的不满意,还是对别人的失望,对别人的不满意。雾大的时候,就对自己、对别人都不接受。怪父母不了解自己比实际年龄大得多,可是又像傻孩子一样等着父母的劝慰。少年人对这个绝非完美的世界太少承受力。然而又怎么去要求他们呢?初春的、没有绽放的小花蕾到底算花还是不算花?十几岁的少年人箅小孩还是算大人?一阵风吹来,就可能吹落了花蕾,我们又怎能要求小花蕾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承受力?

有中学生埋怨:学生的冬天是一件旧大衣和一条长长的人行道。不,学生的冬天至少还有新鲜温热的牛奶,还有厚实热烘的被窝。实际上,做父母的往往比他们的孩子所想象的要小得多。父母以为他们尽其所能了。而孩子要求父母适应并理解自己不同时候的不同心态。孩子感到失落,觉得长大了原来就是这样。不,如果长大了就是这样,那人生就太少波折起伏了。至少,要长大到自己也有了个中学生的孩子,到那时,或许刚刚知道长大了会怎么样。

让我糊涂一回

总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现在的年轻人哪!”然后是各种貶义词。

如果以自己为标尺去丈量年轻人,年轻人恐怕没有一个够标准。

如果以为只有自己是标准的,那他就把整个世界排斥、在外了,包括他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一谁都有一个年轻的、不成熟的、未必不糊涂不荒诞的、充满了奇想和创造力的时代。只是,有的人比较健忘,以为自己生下来就是老人,身体的各部都用标准件组成的老人。于是对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如外星人一样不能接受。

人是不是年轻,其实也不在年龄,而在心态。譬如,能不能“糊涂”一回。“糊涂”到一切都不规范、都越出常规,“糊涂”到穿着长裤到河鱼走,穿着凉鞋去爬山,扛不起柴捆就踢着走,没有被子就盖报纸。腿划破了好多口子,脚扎进了树枝,然而还要逞能,去走山里人都认为只有胆大的人才能走的险路。

如果盖报纸睡觉着凉了呢?如果腿划出血感染了呢?如果在河里长着水草的石头上走扭了腿呢?如果穿着凉鞋爬山掉下来了呢?

不,这些“如果”不属于年轻人。“如果”越多,心态越老。年轻人可能受骗穿凉鞋爬山,可能逞能而出什么事,就是不会揣上一兜“如果”。

他们真是太不成熟了。他们想入非非、别出新裁、标新立异、争强好胜,他们也因此而拥有新的梦幻、新的设想、新的创造、新的世界。多少习惯的、传统的贬义词,其实都有褒义的一面。譬如,不成熟难道不正是一种创造的优势吗?

让我糊涂一回!

一个人有一个主题

小C:

来信收到。在巴黎的北京女孩的信,简直是最好看的电视连续剧。你说感受太多写方块字是挡不住的诱惑,我说你太应记录一些片片断断,将来,当巴黎的一位服装界新秀,二个北京女孩子第一次开自己的服装发布会的时候,她的电视连续剧脚本也完成了。

这里,随着经济发展现代意识增强,原始积累时期的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也在“走俏”。有一位美国的老教授,他说国内人的变化叫他吃惊。他说七十年代末他回国时,觉得国人实在太忠厚老实,实在好得叫他难过。现在回来常常觉得有些人真是太坏了。当然,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而文化教育太脱节,加上一些深远的****遗风正在显影出来一这里不是指“左”,“左”是大家早就明白的,早就显影的。我是说****中的或整人或被整或为生存或为逃避而逼出造成的不讲信义不管情谊不顾脸面不择手段,这一切,当商品经济同时诱发出人性善人性恶人的各种潜能潜欲的时候,就呼啦啦轰隆隆地出来了。

所以我高兴在你的信里,我看到的是天空与海(借用你的花布图案设计的名称),是纯蓝复纯蓝,是一个明朗单纯的世界。你说你只有一个主题一服装。其实,社会中的人,本毋需关心太多的社会,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塑造好,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就不会有很多的错位和越位,大家立体交叉着,人际关系自然复杂起来。一个人只有一个主题,多好!那么很多的人在一起,就是一个有很多色彩的美丽世界,如同你天天面对的图案、花布。

我至今很难想象你这个撞到巴黎的女孩子怎么就过了法语关。你的满分、满分、满分的背后,有多少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你的聪明。你的天资和潜力,若不是出去闯世界,怕也未必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

我一切都好,就是忙乱不堪。相信三年后,等你重返故里,我这边的一切都有序了。当然,也许到那时,又有了新的梦幻。这就像你经常做的那个梦:效果图还差一张,还差一张。

送你一副友人在台北庙宇中看到的对联,同在梦中无你我,放下身心即乾坤。”

此信到?訂8时快春节了,春节快乐!

祖芬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从香港到北京有几条路

你好!下午我听说你考上了东北大学,我想,我得给你写封祝贺信。一个内地小姑娘,后来在香港定居读中学,后来要到东北读大学,每一次地域的跨度都这么大。这种大反差给人带来的冲撞和体验,是一份多么丰厚的人生礼物。

能够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有很多。能够像你这样“纵横捭阖”地大跨度地上学的,有几个?我所知道的学生中只有一个:你,幸运的小丫。

我知道你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你也并不怀疑自己能否考上。有这样的志向,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单纯明确果断简练的思维,这一切都是可爱的,可喜的,可贵的。结果考上的不是北大,也是可贺的。你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定一个比一个更舍不得你。然而上帝或许觉得小丫的家庭太温暖了,赶紧送她一个苦其肌肤、劳其筋骨的机会,让她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然后咚地一下掉在地上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东北的土地上了。

你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在插队,并不知道她沾满泥水的双脚将来还会行走在大城市的柏油马路上。你嘛,现在巳经在香港吃腻了麦当劳。我十来岁的时候告诉我妈妈,说老师说的美国的椅子一坐就塌。后来到像你这样高中毕业时,对美国的了解也没有增加多少,譬如从来不知道麦当劳。我珍惜今天世界向我开启的每一扇窗户。你妈妈嘛,第一次从香港回京到我家时,啃着一只烤白薯当晚餐,感觉中好像她刚刚插队回来,虽然她是堂堂经理了。年轻时的一切艰苦,都是今后人生用不尽的财富。

小丫,如果你从香港到北京怎么走?当然,可以乘坐从启德机场直达北京的飞机,不过这需要一笔不少的港币。也可以从九龙坐火车到广州,然后飞往北京,还可以在深圳过关,坐深圳直达北京的飞机或火车。或者干脆坐船从香港到大连。一路航行。再从大连坐一小时飞机到北京,再不经七海来北京,经南京来北京,天知道有多少条路。人生也如此‘面前的路其实很多很多。如果不走,就没有路;认真地去走。路是越走越多的。

再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当你到了东北,在女生宿舍里一觉醒来,想到今天不再有大人叮嘱你该穿几件衣服了,你会觉得多快活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