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牌知识分子
25453700000015

第15章 生命的延伸(2)

这天晚上,这两名学生吃完晚饭后又来学校补课了。怎么,他俩今天怎么偷偷摸摸似的,干吗都把手搁在背后?“杜老师,您吃面包!”第一个学生说。“杜老师,”第二个学生一层一层地打开包在饭盒上的毛巾:“这是西红柿鸡蛋汤。您老让我们吃了晚饭来,可您还没吃呢!”

“啊呀,这盒汤你是怎么端来的呀!我不用吃,我习惯晚吃饭了。你们这么疼老师,你们懂事了。以后在学习上也这么懂事就好了,啊?”

“嗳!”

这个班1983年毕业时全班四十四个人参加区统考,有三,卜四篇作文获—类文的分数,在南开区教育局编选的《小学生作文选》中选用了其中的十三篇作文。

但是,这一代小学生很有些是思想活跃而不爱劳动,理想远大而又怕吃苦。这天,杜老师这班学生拍摄《你长大了干什么》的教学影片。学生们抢着扮演翻译——当翻译多美啊,可以出国,坐小汽车;扮演足球队的铁大门——守门员多神气啊,那么多观众看着你呢;扮演科学家,歌唱家那么,谁扮演售货员、售票员、农民?

谁来扮演?这位同学,你来演售货员吧。

“我才不当售货员呢!”

“这……今天是拍电影,拍完电影以后,将来你愿意当什么照样还是可以当什么。”

这位同学想了想,可不,这是拍电影,可以不算数的。再说,能拍电影多好,以后一放映,银幕上还有我呢!

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孩子们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杜老师带着一组组学生访问了一个个普通劳动者。这天,他们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副食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就问吧。”“售货员爷爷,人家过春节全家都在一起吃饺子,可您还在店里卖醋、卖油的,您心里不烦吗?”“孩子,你们家过春节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兴致勃勃地把一盘盘饺子端上来了。突然,发现醋没了。这时候要是买不到醋,你们那顿饺子能吃得香吗?我看,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让别人过得更好,那是最快活的啦!”

哦——,一个人活着应该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让这些“天之骄子”般的独生子女要为别人着想,当然非一日之功,那是要像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的。

下雨了。一些家长拿着雨具上学校来接孩子了。一个小姑娘由妈妈帮着穿上了雨衣。她望着那些没人来接的同学,自豪地笑着,好像在说:看我妈多好!接我回家了!

那么,这小姑娘怎么就想不到那些没人接的同学怎么回家呢?嗯?

杜老师把她自己买好的随时准备借给学生的四件小雨衣分给几个没人接的学生。“这是老师给我穿的雨衣,是杜老师的!”一个穿着杜老师雨衣的学生骄傲地向妈妈“吹牛”。

杜老师淋着雨走出了校门。密密层层的雨幕让风吹得好像要把杜老师包裹起来似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在密密层层地包裹我们的孩子们。别让孩子以为周围的人都应该跟着他转,应该让孩子知道关心周围的人。

这天上课时,杜老师让大家看她画的题为《雨衣哪去了?》的两幅画。第一幅画,画一个带雨衣的孩子和一个没带雨衣的孩子。第二幅画,画那个带雨衣的孩子让雨淋湿了,而没带雨衣的那个孩子反而没有淋湿。“同学们,大家想想,这是怎么回事?那个带雨衣的孩子他的雨衣哪儿去了?”

“他是向雷锋叔叔学习,把雨衣借给那个孩子了。”

“他是向杜老师学习,把雨衣借给别人,自己就淋湿了。”

“同学们,我画的这两个同学就在我们班上,这是我们班上的真事儿。”

“谁是画上的人?”“谁是?”同学们敬佩地在全班同学中寻找着居然能上画的人。

两位画中人微笑着、通红着脸——真想不到老师把他俩画成画儿了,他们上画了!

这天杜老师回到家里,三个同学拿了一件雨衣来了:“老师,我们做值日时看见这件雨衣,您知道是谁的吗?”“你们这么晚还来!明天在班上一问不就清楚了?”“我们听了天气预报,”其中一个小姑娘说,“说是明天还有雨,那么这个同学上学就要淋湿了。”

啊,是这样!啊,这就是那个当初穿上妈妈送来的雨衣就对着没雨衣的同学神气地笑着的小姑娘。

又是一个雨天。下课后,离学校近的几个学生冒雨跑回家,一会儿又拿着雨具跑回来:“来,穿上我的雨衣,别让老师淋雨了!”

但是,雨衣还是不够用。杜老师晚上开完会正打算冒着雨回家,值班的老大爷送来了一件雨衣,雨衣上有一张纸条:

“杜老师,请您穿上这件雨衣,可别淋着回家。您的学生。”

杜老师慢慢地穿上了这件小雨衣。

“咦,这雨衣那么小,你穿的是谁的雨衣啊?”

“这是我学生送来给我穿的,是我学生的雨衣!”杜老师讲这话时,下意识地几乎是当初那个学生的话的翻版——“这是老师给我穿的雨衣,是杜老师的!”

代价做杜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做杜老师的爱人是……我也不好妄下断语。我于是走进了她爱人安康所在的天津市东南角中学。

校园里正在搞基建。“安康老师在吗?”我问搞基建的一些工人。因为安康是该校总务处的副主任,工人们一个个笑着望着同一个方向。我的目光顺着他们的视线滑去,落在这束目光的焦点上——一个拉着一车土微笑着的人,我看着他那球鞋上的土、裤子上的补丁,看着他那黧黑的脸庞,他就是安康?

杜老师是市模范教师,安康是区先进教师。作为搞总务工作的人,什么事儿都得管,这种拉拉杂杂的工作要得到大伙儿的承认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学校的事再杂也可以找出头绪,找出规律,而家务事是最叫这位安总务主任伤脑筋的。

安康在家庭生活上的最高愿望,莫过于一家三口晚上能坐在一起吃顿热饭了。这实在是一个“微观”的愿望。本来么,他买菜,他做饭——别忘了,他也不是闲人——只要你杜老师按时坐下来吃,这总可以了吧?但是,谁知道她几点回家?七点热饭她八点到,九点热饭她十点到。有的时候她总算七点多就到家了,“蕴珍,吃饭吧。”“哎。”“蕴珍,饭要凉了。”

“等会儿,我正改作文本呢,你们先吃。”“我把饭菜做得了,还得求你吃啊?”“你饿,你们先吃。”“我一天干到晚,你也太过分了!”“你要累,你就别做嘛!买来吃,凑合着吃,不就完了?”

小小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双方似乎势均力敌——有理的一方宽厚,理亏的,一方执拗。杜老师怎么不理亏呢?小红一岁的时候,她就给她断了奶。她经常很晚才家访回来,小红一闹,做爸爸的只好左腋下夹一个奶瓶子,然后两手横抱着女儿,让她躺在怀里,吮吸着奶嘴,以为吃上妈妈的奶了。安康就是这样以假乱真,给孩子断了奶。

小红给断了奶,也断了母女之间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的,她得到的只是母亲的粗线条的爱。她在中营小学上二年级了,放学后坐在妈妈身边一边削铅笔一边掉泪:“妈,我们班同学都是他们妈妈给削铅笔,包书皮的。你什么也不管。你就管你的学生!”

杜老师放下她正在看的学生的日记本——这些日记她天天得看,这需要她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啊,她再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她……她看见泪珠掉在铅笔上了。这是谁的泪水?不,她必须装得高高兴兴、满不在乎的样子:“小红,妈妈觉得你已经有本事自己削铅笔了。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妈妈现在教的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更需要妈妈的帮助,对吗?”

“嗯,妈妈,人家都说我不像独生女儿。”

“人家这么说你,这是在夸你呢,这说明你的自理能力强,说明你不娇气。你说是吗?对,乖孩子!”

不过,这个乖孩子可不是好当的。这天杜老师回到家里,一看绳子上全晾了小红淋湿的衣服。“小红,你淋成这样?”

“妈妈,我们班的家长都来送雨衣了。我想,我妈妈是不会用上班时间给我送雨衣的,所以我冲进雨里拼命奔回来了。”

小红,妈妈是没有想到给你送雨衣,妈妈正忙着给学生发雨衣,妈妈……妈妈算个什么妈妈哟!妈妈终于给女儿送雨衣了——不过,这时小红已是南开中学的学生了。这天中午一下雨,中营小学的校长就找到杜老师:“快给你们家小红送雨衣去吧,中午又不是你的上班时间!”“啊,是的!”杜老师拿起雨衣跑到南开中学:“小红,雨衣!”

但是小红像不认识妈妈似的愣在那儿了:“妈,你怎么会来的?你是上总理纪念馆联系事情正好经过这儿吧?”

“不,我是专门来送雨衣的。”

“妈——!”小红一把搂住妈妈的脖子,激动得喊了起来,“你是伟大的母亲!”

做妈妈的不敢告诉小红,这次还是校长让她来的。不,不能告诉女儿。否则她这母亲就不伟大了她伟大个嘛哟?

她那些奖状啊,荣誉啊,实在应该献给她的安康。可是献也没用,这些奖状总是她杜蕴珍的。那么,她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她又能给他什么呢?再不能犟嘴了。不管他说什么就让他说去。瞧他累成这样,也舍不得吃点好的。“你上饭馆去改善一顿吧!我也不会做饭,你好好吃一顿,别舍不得花钱!”

安康正在缝他的一件旧衣服。唉,这本来是我应尽的义务,如今一个男人老得自己补衣服,可我又实在没这个时间!

“你快别缝了,出去买一件穿吧!买一件!”

唉,安康!你这个不像有爱人的爱人!

唉,小红!你这个不像独生女儿的女儿!

人门常说智力投资,杜老师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投进了自己多少智力与精力!

1978年入一年级的这班学生,她一直带到他们毕业。1983年夏,全班四十四名在本区(南开区)报考的学生中,三十二人考入市、区重点学校,其中有十八名考入南开中学。体育达标率百分之九十六。该班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班里有三名同学的书法获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二、三等奖,并参加了国际巡回展览。一名同学的国画曾在四个国家展览。两名同学在市无线电收发报比赛中获优秀成绩。两名同学的作文选入小学生作文选。一名同学制作的简易对讲机在全市获优秀奖。只有牺牲自己,才能获得自己。杜老师无穷尽地开发和奉献自己的智力和精力,同时也无穷尽地获得了智力和精力。杜老师的生命正在从学生们的身上延伸。而她自己,不年轻啦!她十八岁刚当小学老师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总觉得他们那么大,总得叫他们伯父、伯母。现在她看见学生家长,又觉得他们那么小——比她小十来岁、十多岁呢!她的好多学生都结婚了,带了他们的孩子来了:“来,叫杜奶奶!”

不不,别叫奶奶;叫,叫阿姨吧。我已经这么老了吗?可是我还想从“一”学起呢!不能照搬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要把社会发展的信息带到课堂上,要使教学科学化、规律化,要立足于改!要想让人尊敬教师,就要以自己的行动来赢得尊敬。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时代的挑战。别再给我这样那样的荣誉了,少牵扯一点我的精力,少一点这样那样的会议,让我从头学,让我好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