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游思无轨
25454700000001

第1章 燃着蓝焰的青春心——《蓝焰文丛》总序

刘心武

这套丛书中所收的,都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们的作品。其中好几位是直到六十年代末才落生的。他们写作这些篇章时,正处于走向三十岁,或接近四十岁的人生途程。

我也曾有过自己的青春岁月。比我更年长的一代当然也都有过自己的青春岁月。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空中,青春的花朵也总是要力求恣肆地开放,并努力地使自己的花盘绽成浑圆,散发出往往是充盈着浓酽理想情怀与浪漫追寻的芳馥;接着而来的会是花瓣的谢落,外在华美的暂时脱卸,但同时也便胀出了青果,饱含遗传密码与个体变异信息的青果将在人世的风雨中经受更深层次的锤炼与雕塑,于是那循环在果实内的汁液往往会更富于理性,或更幽默风趣……通过三十岁,走向四十岁,超前而立,惑之弥深,这是果实痛苦而甜蜜地膨起并充实的岁月!这个人生时段中的文学,常常不仅凝聚为作家个人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在作为一辈人的总体推进中,也往往凝聚为一代文风,或至少是文学史上的一道明显的印痕。

当然,每一代,或者不贸然划代,而说成每一茬吧,各茬作家在其三十岁上下的创作,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特别是文化氛围的不尽相同甚至大异其趣,便会在总体风貌上,显现出有别于上下各茬的独特韵味。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茬,“****”时他们或仅仅有些朦胧的社会性记忆,或竟全然没有相关的生命体验;因而他们的文字一般不会抚摩“伤痕”,也不大会慨叹“蹉跎岁月”;他们心性的成熟期,已处于大开大放的社会转型之中,物欲即使不能说是业已横流,但给予他们身心强刺激的已不是诸如“红袖章”、“国防绿”、“黄土地”以及“黑墨汁”加“批判稿”加“浆糊桶”等等社会因子;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最令他们心旌摇动,或至少是引动他们观察思考的,已是都市里万丈红尘中的光怪陆离、农村里飞速跃动改变着的天际轮廓线与鸟瞰效应,其中包括诸如股票期货、多媒体电脑、好莱坞大片、家用汽车销售广场、西方国家领事馆外等待签证的队伍、夜晚像钻石山般赫然耸立的五星级大饭店……以及豪华俱乐部门外的乞丐、离风景区很近的以破屋土桌等待“希望工程”快来救援的小学、在被污染的江河湖泊边上新开辟出的巨型人工景点,生机勃勃的高科技开发区与圈起来却未及开发的荒芜耕地,个体书报摊上花花绿绿的纷然杂陈,等等。于是他们或令上几茬人吃惊地倾诉欲望,语涉比如说性爱这样的话题,或以想像力的飞扬与叙述策略的趣味为其美学追求的核心,令习惯于将社会责任感与严肃性作为阅读与评说规矩的人们不知从何处抓挠,欲听任之而不忍,欲规劝之而畏难。但是这些六十年代的作家们喷涌般地书写着,在他们的文字中,欲望与调侃固然常常令一些人感到担忧与可疑,然而你细细地品味吧,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在他们张扬欲望的悲欢嬉怨中,融汇着力求灵与肉、欲与德、行与法、意与矩、已与群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焦虑与索求;在有几位作者的文字中,更显示出对前辈精神结晶的积极继承,与处在新的人文环境中自我沐灵的自觉性。

不管人们的出生年代是多么接近,甚至于是“生辰八字”全然一致的人,他们即使基本上一直生活在相同的人文环境中,他们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依然使他们在一旦进入文学创造时,显现出不同的美学取向与文字风格。这套丛书所收的各位作家的作品,个性特色十分彰著;分开看是独特的心灵图像,合拢来是互补的断代绘画。相信会有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出多味而厚重的审美快感。

常常忆念自己已逝的青春岁月,也偶尔翻阅自己在那独特的生命悸动期中,匆促而真挚地书写出的东西,时时“马后炮”似地自问:为什么不能更沉稳些?更精致些?更成熟些也更深刻些?青春期便结出无疵硕果,因而不悔少作的天才,世上曾经有过,将来更必会再有,然而那真是凤毛麟角,非我们一般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所敢跻身于列。我的想法,是既有一颗燃着蓝焰的青春心脏在强烈地悸动,那便无妨先将创造一个文学空间的欲望尽可能灿烂地释放出来,犹如花蕾拼力地胀圆,或许那过份强烈的开放所带出的某个花瓣未及规整,又或是某个花瓣竟过早坠落,但花至开期最好还是放胆地开,莫待无花空有枝!这不是为自己的少作辩解,更不是教唆现在的青年人勿重质量单求频频发表,而是实实在在地悟到:人生只有一个30岁上下的由花变果的微妙期,这时期的生命体验与心灵悸动,实在是铸就血肉鲜活的文字篇章的最佳精魂!我祝福这些60年代出生的作家在九十年代留下了这些鸿影心迹;我祈盼在今后的人生途程里,还能从他们的心焰中获得光与热、惊与喜!

一九九七、五、二十七绿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