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枯荣家园梦
25455500000042

第42章

全世界红豆杉属植物共有11种,我国有4种和1个变种,而云南省则独居3种与1个变种,红豆杉是中国明令保护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省丽江、迪应、大理、怒江等10个地、州、市的24个县均有散生的红豆杉分布,是地球上红豆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怒江和澜沧江之间三角地带上有一座叫志奔山的海拔4100米的大山上,终年积雪环境独特,山上林海是30万亩亚高山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林区各种植物星罗棋布,远远望去时,是永远望不透的森林古木、婆娑枝叶。但会有四季消融的雪水晶莹地流出,汇聚成云龙县漕涧镇外的空浆河,泛着幽幽蓝光的河水,人说那也是由原始之雪从原始森林中流出的原始之水。

山上有奇树,当地的山民称之为紫金木,即红豆杉。

1994年初,一个澳大利亚的植物学家以考察志奔山20多种杜鹃花为名进入这片原始林,当他走出这片森林登机回国时,他巳经带走了红豆杉的枝叶标本。时隔不86久,澳大利亚的科研机构便向世界提供了惊人的发现:在这片名叫云龙县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特别的红豆杉,其根、茎、叶和树皮中的紫杉醇含量达1知。而迄今为止地球上巳经发现的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均在0.50以下。云南志奔山红豆杉是世界上紫杉醇含量最高的树种。

这一信息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人们把灼热的目光投向:寂静的云南云龙县的这一片原始森林中,因为世界进入90年代之后,正是红豆杉资源紧缺、紫杉醇价格暴涨之际。

1989年,美国人把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作为抗癌新药用于临床试验,三年之后结果证明疗效显著,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治愈率达3396,有效率60.4以上。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界引发震动,1992年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紫杉醇针剂应用临床,紫杉醇热达到高潮。

1克紫杉醇价值600美元,为黄金的数十倍;一支进口的紫杉醇针剂合人民币3000元。正是紫杉醇的昂贵,使一些国外的商人来到了云南,红豆杉的劫难开始了。

1994年底,外国的中国的商人用金钱诱使山民闯人自然保护区,不到半年,保护区内的红豆杉被砍伐、剥皮九万多株,直径5厘米以上的红豆杉树无一幸免,其中有大量百年千年古树。

志奔山林区的惨状不忍卒看,“到处都是被剥光皮的裸树,红豆杉已被砍光了,连河水都被浸泡在里面的无数红豆杉汁液染成了血色”〔《科技日报》1996年3月30日云龙县遭洗劫的九万多株红豆杉,被剥树皮十三万多千克,盗伐木材一千多所立方米,剥皮后成为枯木的红豆杉树二万立方米,“直接损失10亿美元以上”。

云南省环保部门的调查是:凡是人的能力能够到达的地方,红豆杉资源几乎都遭到了破坏。云龙县属交通不发达地区,像丽江等交通发达的地方,红豆杉被破坏得更加严重。1994年,在重点林区,共查处破坏珍稀树种案件128起,没收木材500立方米,红豆杉树皮41吨。1995年初又扣押了红豆杉木材54.2立方米。

可以说已经查出的仅仅是冰山的尖顶。

你看空桨河畔,仅一个乡每天就发出40辆拖拉机满载手执刀斧的山民奔往林区。

云南的一个生长着红豆杉树的林区,由这个林区延伸到一枯荣家园梦‘以森林的名义省、到整个中国,为着红豆杉被剥皮、劫掠的思考,甚至应该跨越国界。资料表明,野生的红豆杉全世界仅一千万株左右,而云南就有五百万株,可以说红豆杉是寸枝尺金。最早从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是美国,惟一获得生产紫杉醇针剂专利权的厂家―公司也在美国,胃公司把生产基地设在印度的原因是,美国的法律不允许在美国境内开采红豆杉。因而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商贩便涌往红豆杉资源丰富的云南,最早他们是用5角钱1千克的价格,唆使山民砍伐红豆杉的。难道只有别的国家的法律才是庄严的吗?

红豆杉血流成河(《科技日报》语)之后,空浆河的忧思却仍在郁结着流动着,两岸的人民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金钱的诱惑总是像鬼火一样闪光。云龙县的干部说:“我们是靠着金山讨饭吃。”一个不可思议的例子是,该县林业局种植的十六万株红豆杉苗一株也卖不出去,“山上有野生的,干吗自己种?”山民不愿掏一点钱合法地营造自己的红豆杉树,部分原因是他们要栽培五年才能摘叶子卖钱,人已经毫无耐心了!卡夫卡说得好:人由于缺乏耐心被逐出天堂,也由于缺乏耐心而回不了天堂。

云龙县或者云南省的思路,总不能始终围着红豆杉转,对于贫困和富裕也应有各种层面的可持续的眼光,如果有一天那里的山民仅仅靠红豆杉富起来了的话,那么下一轮更加彻骨的贫困已经等待着了一在红豆杉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之后,你先富起来的钱早已用完了一这一代人怎么打发余下的日子,下一代人又如何生存发展?

徐刚环境文学选.第但愿红豆杉不再流血。

那是中国森林的血、中国的血……

1996年10月5日,潇潇雨声中,我赶往北京图书馆的一个展厅,观看了一个令我没齿不忘的图片展览,绿色的悲歌使我走出展厅时流下了热泪,在北京的秋雨中冷得发抖。

这次展览展出的照片,均为1996年夏天大学生绿色营远赴云南德钦县,为拯救滇金丝猴而一路上拍摄的,所有的画面都吐露着真实的震憾。我在大西北戈壁沙漠中见到的只要有绿色便有相对富裕、宁静家园的规律,从照片上看德钦县时使我困惑了:谁能解释如此众多的绿色之下的贫困?

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县一一也是国家级特别贫困县。德钦县森林覆盖率9096,人均耕地不足1亩,所收获的故粮食只能吃半年,剩下半年靠救济粮,农民的人均年收人不到400元。在僳僳族居住地,至今仍然刀耕火种,播下60斤青稞种子只能收80斤青稞。目前,全县80的人口还不得温饱。

1995年,地方财政收人838万元,其中0.4%来源于木材输出,也就是砍伐森林所得。

德钦县所在地的森林又是如此茂密、富有。

仅仅是县政府决定准备砍伐的一百多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属施坝林区,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这片原始森林与保护区相连接,在空间上天然一体。这一百多平方千米的森林中有滇金丝猴200只,占滇金丝猴总数的五分之一。

作为一个物种,无论是1000只还是200只都太少了,少到很容易灭绝的程度。如同别的野生动物一样,滇金丝猴随着人类自称的文明的大踏步前进、大规模破坏而一再后退,所剩无几的这一种群的幸存者,已退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云冷杉原始森林中。这是它们的最后一块栖息地,曾经以为这里是清静的,近几年砍伐的刀斧和油锯声从未停止过。

我看过金丝猴的照片,这是一个六口之家,一雌一雄的二只老金丝猴带着四只小金丝猴,它们在林间小憩,紧闭着嘴,眼睛里流露出的神情不知是淡淡的忧郁呢还是哀怨?据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六个成员的金丝猴之家的照片。原来不仅是人有家园,野生动物也有家园。在德钦县,如果真有一天,把原始森林砍尽伐光,滇金丝猴走向灭绝,人类好像是胜利了,他们又征服了一处山林,又毁灭了一个物种,并且得到了卖木材换来的钱。

人类破坏征服大自然的所有行为,都将得到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