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棠棣之殇:曹植传
25457600000071

第71章 附录一 曹植年表(1)

汉献帝初平三年壬申(192),曹植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省莘县),父起名:植,字子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初平二年,袁绍表太祖(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初平三年,鲍信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太祖徙家由东武阳而居-城。夏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董卓。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傕等擅朝政。故植表云“生乎乱”也。冬,太祖受降黄巾军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魏武之强自此始。

初平四年癸酉(193),曹植二岁。

春,曹操整饬军阵于-城。

兴平元年甲戌(194),曹植三岁。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是时荀彧与程昱共守一城。

兴平二年乙亥(195),曹植四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秋八月,围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兖州平。

建安元年丙子(196),曹植五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裴注引《魏书》: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数万斛,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凶,克平天下。植随家人由-城迁居许昌。

建安二年丁丑(197),曹植六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曹操)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侄安民遇害。

建安三年戊寅(198),曹植七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九月,公东征生擒吕布等,皆杀之。

建安四年己卯(199),曹植八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袁绍将进军攻许,公进军黎阳。刘备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

建安五年庚辰(200),曹植九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东征刘备,备奔袁绍。公还官渡,绍众大溃。

建安六年辛巳(201),曹植十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建安七年壬午(202),曹植十一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进军官渡。绍自军破后,发病呕血,夏五月死。公携诸子从征,植随郭嘉、荀攸于帐中,惊慕关羽斩颜良。

建安八年癸未(203),曹植十二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夏四月,肥进军邺。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

建安九年甲申(204),曹植十三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邺定。植随家人迁居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

建安十年乙酉(205),曹植十四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正月,攻谭,破之,冀州平。

建安十一年丙戌(206),曹植十五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植从征,其《求自试表》“东临沧海”即指此行。

建安十二年丁亥(207),曹植十六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春正月,公自淳于还邺。夏五月,北征三郡乌桓。植从征,北出玄塞。郭嘉病逝。

建安十三年戊子(208),曹植十七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九月,公到新野,刘琮遂降。植从征,结交王粲。植曰“南极赤岸”,即指与孙权战于赤壁,兵败。公痛惜郭嘉不在。

建安十四年己丑(209),曹植十八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植随父征战首次回到家乡亳州。

建安十五年庚寅(210),曹植十九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春,公下令曰: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植作《七启》,为魏广纳文士才俊。

建安十六年辛卯(211),曹植二十岁。

裴注引《三国志·魏书》:封植为平原侯,邑五千户。封丕为五官中郎将、丞相副。《三国志·魏书·邢颙传》: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属官。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遂以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淡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是年秋,植与母后随父西征马超于潼关,此间作《送应氏二首》《离思赋》等诗文。

建安十七年壬辰(212),曹植二十一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其文采轰动邺城。建安文学日兴。

建安十八年癸巳(213),曹植二十二岁。

随父东佂孙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正月,进军濡须口。五月,天子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植作《叙愁赋》。

建安十九年甲午(214),曹植二十三岁。

改封临淄侯(今山东省淄博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太祖伐吴,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裴注引《文士传》:丁仪、丁廙、杨修等从容谓太祖曰:临淄侯天性仁孝,发于自然,而聪明智达,其殆庶几。至于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实天所以钟福于大魏,而永受无穷之祚也。太祖答曰:植,吾爱之,安能若卿言!吾欲立之为嗣何如?裴注引《魏略》: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邯郸淳名,欲使在文学官属中。临淄侯植亦求淳,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唤随从取水自澡,敷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讫。于是,乃更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杨修《出征赋》:公命临淄,守于邺城。侯怀大舜,乃号乃慕。

建安二十年乙未(215),曹植二十四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月,公西征张鲁。植从行。植作《赠丁仪王粲》诗、《三良》《述行赋》。其《求自试表》“西望玉门”即指此役。

建安二十一年丙申(216),曹植二十五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植,琰之兄女婿也。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植纳陈氏为妻。

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曹植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