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周有光百岁隽语
25459800000012

第12章 漫谈信息化

信息化不神秘。说话、写信、打电话、看电视、用电脑,都是信息化。能讲普通话,走遍中国,不要翻译,信息化。能讲英语,走遍世界,不要翻译,信息化。在电脑上输入拼音,自动变为汉字,跟网友互通电子邮件,信息化。在电脑上查找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目和资料,信息化。电脑和手机结合,进行通信、通话、传递图片和摄像,跟国内外学术同行作学术交流,信息化。信息化在你身边。信息化使你得到新消息和新知识。

——学写八股文

美国不仅物质发明多,非物质发明也多。例如电脑硬件是物质,软件是非物质,软件已经成为美国的重要财富。一瓶可口可乐行销全世界,一家麦当劳开遍全世界,这是物质,还是非物质?与其说是物质,不如说是非物质。他们推销的实际不是一瓶水和一个汉堡包,而是一种服务技术,一种无中生有的非物质的发明创造。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美国得到同样重视。美国认为,美国的建国得益于西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后来,社会科学的高峰转移到了美国。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是使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知识。社会发展不健全,自然科学也难于发展。学术自由,科学平等,是美国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我国传统说法“衣食住”,人生三大需要。……孙中山加了一个“行”字(交通),成为“食衣住行”,人生四大需要。……现在,要再加上一个“信”字(信息),改说“食衣住行信”,人生五大需要。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人是“信息动物”。“人为万物之灵”,依靠善于利用信息。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扩大人脑的信息储存,组织信息成为知识,利用知识应付环境。

——“衣食住行信”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的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学写八股文

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视、电脑、手机,以及层出不穷、功能奇特的信息产品,成为主导资源。由此,劳动力从农业和工业转向流通和服务产业,劳动密集产业转向知识密集产业,白领工人多于蓝领工人。知识成为主要资本。

——学写八股文

资本主义时期之后的历史时期叫什么?有人叫它信息化时期,有人叫它知识化时期。这里暂且叫它后资本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时期已经露出曙光。读报人在不经意中看到跟过去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机械化发展为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智能全自动化。劳动不用劳动者,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不是不断扩大,而是不断缩小,这是后资本主义的第一特征。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信息化依靠“三大件”:电脑、电视、手机。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人有三个脑袋:脖子上面是人脑,图书馆是纸脑,电子计算机是电脑。脑袋延伸,智力飞翔,人类成为真正的“智人”。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全世界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国际互联网,成为人类的世界神经系统。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电视使穷乡僻壤和通都大邑连成一片。花花世界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世界不再是零碎、片段、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整体化、联系化、息息相关、互通声气。视野扩大,世界观大变。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北京马路上骑着自行车飞跑的人,一手扶车把,一手听手机。这情景告诉我们,手机时代已经来到中国。耳听十万里、话通全世界,远地亲友随时见面谈话。手机兼作相机,还能代替电视,又能贮存大量资料。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信息化”的含义包括“二战”以来一切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尤其是新的信息技术。

——文化的创新规律

最近三十年,科技的新发明和新发现,相当于过去两千年。科技的******,方兴未艾,使以往一万年间的所谓灿烂文化,黯然失色。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第三个高峰。相应于科技的******,人类生活、人际关系、人类思维、人文科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调整。对抗变为对话,猜疑变为理解,争夺变为互助,破坏变为建设。结合的正在分散,分散的正在结合。世界一盘棋,正在重新下子,找寻更好的布局。

——文化的创新规律

历史的脉搏越跳越快。“农业化”费了一万年,“工业化”费了三百年,“信息化”还不到五十年。人类的文化车轮正在以加速度而前进。

——文化的创新规律

人类文化的三个高潮,也就是人类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停留在农业化阶段,还没有深入到工业化阶段。所谓“发达国家”就是经过了工业化阶段,进入了信息化阶段。文化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后进的在适当的努力下可以赶上先进的,先进的在继续努力下还可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文化的创新规律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传信工具。农业化时代发明文字,使语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业化时代要求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从文盲众多和方言隔阂,到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这是“前现代”和“现代”的分界。后来又发明留声机、电话、广播、电视、多媒体等传声技术,使语言不依靠文字也能传远而留久,并且能相互自动翻译。国内普及全国共同语,国际使用国际共同语,人类进入不怕语言隔阂的双语言时代。

——从社会发展探索现代化的含义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把语言传到远处、留给未来,开创“有史时代”。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人们进一步创造各色各样的“传信技术”:电话、电报、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脑、手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手机小巧玲珑,集多种功能于一掌:通话、短信、摄影、会面、名录、计时、电筒、定位,功能不断增加。将来还会有翻译电话,我说汉语,你听到英语。“手机”是“顺风耳、千里眼”,各地的亲朋好友聚会到耳边眼前,共度良辰佳节!在这样的生动活泼的“信息时代”,不能不更新我们的生活概念。

——“食衣住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