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周有光百岁隽语
25459800000005

第5章 传统文化与文人(1)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在大同理想的启示下,康有为提倡“维新”,作《大同书》;孙中山创导“三民主义”,大书“天下为公”;******实行“改革开放”,以“小康”为建设目标。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传统力量束缚住历史,力量之大,远远出乎想象。“积重难返”不是一句空话。东方如此,西方也是如此。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中南美殖民比英国到北美殖民早一百多年,为什么至今中南美落后于北美?

——走进世界

我们的传统包袱十分沉重,我们的潜在惯性还没有被自己发觉。两千多年的出世传统阻碍着中国走进世界。

——走进世界

儒学曾经为两千年封建****服务,稳定社稷,功在竹帛。儒学不仅能为封建****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儒学中有跨越时代的至理名言,只要去除封建性,发扬现代性,就能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例如,反对迷信,重视现世;反对愚民,重视知识;反对暴力,重视和平。

——华夏文化的复兴

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美国的理想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国的理想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你选择哪一种?我选择“大同”。因为:“大同理想”,崇高、远大、广博、平易!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中国的科技贡献,不必盯住“四大发明”。我提出“五大贡献”,似乎比较扎实,难于动摇。“五大贡献”是:1.培育五谷;2.纺织丝绸;3.采焙茶叶;4.制造瓷器;5.发明纸张。当然还有其他。这五样贡献只是作为代表。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大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而可行的具体现实;理想玄虚只能仰望,现实具体可以实践。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华夏文化的复兴

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但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不是发展经济的实际方案。历代圣贤心里都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人类已经不能没有理想了,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但是,抬头仰望理想的时候,必须低头看清楚前进的脚步,不可把理想捧上天堂,把现实贬入地狱。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思想的催眠,逻辑的诡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中国群众的心灵起飞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个时代思潮,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华夏文化的复兴

被称为“十年浩劫”的“**********”,使整个中国筋疲力尽、奄奄一息,原来信奉马列主义的人们发生了信仰危机,事实上否定了苏联模式的马列主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觉得一切文化都消失了,脑袋空空如也。忽然听说“四小龙”起飞是以儒学为背景,由此想起了华夏文化。马列主义加上华夏文化可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说法也只是猜测。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儒家的知识信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然后知不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知识社会服务。儒家的民本信条(“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民主制度服务。儒家的反暴力信条(“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为贵”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和平建设服务。儒家的反迷信信条(“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启蒙运动服务。引申改进,要跟五四运动接轨。“有教无类”跟“赛先生”握手,“民贵君轻”跟“德先生”握手,这就是“现代儒学”。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有3300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经过原始的卜巫文化之后,从春秋到清末2500年中,以儒学为主轴,经历了四次演变:先秦的百家争鸣,汉代的独尊儒术,唐代的儒佛并重,宋代和明代的理学传播。清末以前,华夏文化为历代帝王服务,当时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上层建筑主要是封建制度。

——华夏文化的光环

今天重建“现代儒学”,第一件事应当恢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跟先秦的学术自由接轨,在竞争中树立儒学的权威,不是用垄断来强制改造别人的思想。上接先秦的学术自由,下接“五四”的民主科学,“现代儒学”就能贯通古今而融会中外。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修身:终身教育,知识更新。齐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治国:否定****,肯定民主。平天下:积极参与和创造国际现代文化。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儒学有三大斗争。1反神秘斗争:儒学没有天堂,没有彼岸,接近无神论。2反愚昧斗争:儒学重视知识,努力教育,反对愚民政策,反对以吏为师。3反暴力斗争:儒学不反对大统一,但是反对暴力统一,这跟今天欧盟的民主统一运动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三大斗争就是儒学的积极精神。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儒学不是宗教,把孔子当作教主,是侮辱孔子。三圣同堂,使人啼笑皆非。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表示了中国文化的宽宏大度、和谐胸怀。这是华夏文化的好传统。同时使我们明白,宗教有和平宗教与战斗宗教的分别。“儒释道”都是和平第一,不是“圣战”至上。这在今天恐怖主义闹得欧美天翻地覆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儒学是入世哲学,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这是中国最早的无神论。佛教重视来生(彼岸),重视死(涅),重视鬼(阴间),人的生死由众神管理。华夏文化缺少彼岸玄想,佛教填补了这个真空。

——华夏文化的光环

中国民间的原始道教,原来缺少教主,没有经典,借用老子和《道德经》来充数,教义庞杂,长生不老之说向无灵验。群众见神就拜,不辨佛道。“儒佛道”相互影响,“孔释老”三圣供奉于同一个庙宇之中。《孝经》、《心经》、《道德经》,同堂念诵。“三教合一”是世界少见的文化兼容。

——华夏文化的光环

儒学现代化的原则应当包含:l除去封建性,建立现代性:例如“君为臣纲”要改为“官为民仆”。2除去保守性,建立创造性:例如“述而不作”要改为“述而又作”。3除去玄虚性,建立实用性:例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这亇说法难于为现代青年所理解,形式和内容都要改革。

——儒学的现代化

儒学内容要逐项研究,分为三部分:1对现代有指导意义的,从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原理对、具体不对,改之。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要改为“孝敬父母,父母有错,好言劝说”。3不合现代要求的,弃之。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儒学的现代化

华夏文化有强大的同化能力,以炎黄子孙为中心,经过不断地同化四周民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汉族。从宋代算起,辽金统治半个中国337年;蒙满统治整个中国457年。外族武力征服汉族,汉族文化同化外族。汉族和外族成为兄弟民族,合力推进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的光环

华夏文化既有光环,又有阴影,阴影有时盖过了光环。高声歌颂光环而不敢正视阴影是自己欺骗自己。正视阴影是争取进步的起点。

——华夏文化的光环

佛教、道教和理学教条,软化了中国。这跟基督教使西欧进入黑暗时代有相似之处。

——华夏文化的光环

华夏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今天捧出优秀传统文化,依旧离不开“四书五经”。超出古代的进一步创造,实在微乎其微。

——四种传统文化略述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五四运动(1919),大学生们走上街头,吹响“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时代号角,被视作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没有发展成为启蒙运动。

——四种传统文化略述

中国有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不等于民主制度。

——华夏文化的光环

孔子说“均无贫”,“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怕穷,只怕大家穷得不一样。“均无贫”的教导不仅牢记在文人学士心中,而且扩散到广大群众。“安贫乐道”才是君子,经商致富君子不为。以农立国,小农生产,重农轻商,厘金盘剥,经济受封建的重重束缚,怎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呢?

清末革新派提出的改革原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体用分裂,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分裂,这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名为革新,实则保旧。

“格物致知”没有发展成为科学;“民本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民主。科学和民主是西欧脱离中世纪进入现代的关口。跟西欧相反,华夏文化吸收佛教的出世思想,从儒学的入世哲学变成理学的“准出世”哲学,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不幸进入了误区。

——华夏文化的光环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

——科学的一元性

赛先生出行不利,一到中国就遇到他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要求他脱下西装、穿上长袍,熟读四书,服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原则,也就是封建为体、技术为用,要他遵命办理他没有办理过的“朝廷企业”和“官僚工厂”。赛先生感到“水土不服”,头昏脑涨,得了“眩晕症”,久久不愈,时时发作。

——科学的一元性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而道远。

——华夏文化的光环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包含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主要是国际共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传统文化主要是本民族的文史哲和宗教。我国的大学课程大部分是现代文化,小部分是传统文化,这反映我国进入全球化的程度和保持民族特色的现状。每一传统文化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现代化。

——儒学的现代化

中庸之道有三种含意:1平庸无能,不讲原则,不求进取;2消极折中,调和妥协,按中线行事;3积极中庸,不偏不倚,可左可右,审时度势,选择最佳的中间道路。中产阶级的中庸之道是后一含意。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社会科学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地解决,新技术引进来很可能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的。“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科学的一元性

《公羊》中有一套独特的“文化语码”,所谓“微言大义”。这四个字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隐约委婉、提出批评,字里行间、褒贬古人。为什么有话不直说而要“微言大义”?古代没有言论自由呀!

清代的《公羊》思潮,连绵达百余年,直至今天,还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今天我们常说的政治语言如“小康”、“和谐”、“拨乱反正”等,其实是《公羊》学派的思想余绪。我们的政治理论,都要带点古来传统的意味,才容易获得国人的心悦诚服。

——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

宋明理学,是“儒、道、佛”的混合。理学的所谓“体用”和“理殊”,皆出于佛教。“理学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学、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冯友兰)。中国的宗教和哲学都深藏着出世意识。只有儒家有入世思想,但是受佛道感染,儒冠而佛心,儒衣而道言,失去了孔孟的积极入世精神。

——走进世界

**********大规模破坏文化之后,提倡“弘扬华夏文化”是及时的“拨乱反正”。可是,什么是华夏文化?如何弘扬华夏文化?什么叫做“西化”?为什么不搞“东化”?什么是现代化?传统文化跟现代化有什么关系?文化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是发展的,有没有发展的规律?一系列有关文化、教育和语文的问题,困扰着今天的中国青年。

——《文化畅想曲》前言

抗拒外来新文化是一切封建制度的共同特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洋枪为用”。

——文化的创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