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醒黄昏
25460800000007

第7章 四时风情(1)

家乡有个七里海

说起家乡宁河县,真的,幸亏有个七里海,不然,真不知她以什么示人。芦台古镇风貌不再,美丽田园风光难觅,余下的景物还有什么呢?我真的说不出来。

本来那条宽阔如江的蓟运河,在我记忆里是那么美丽:两岸芦苇丛生,水鸟戏弄芦花。白日船帆竞发,夜晚渔火映天。这景象被我无数次写进文章。到了晚年回去一看,天哪,这条记忆的母亲河,竟然只剩下一条枯瘦水流,河两岸河面上景致都不见,仿佛一个经历生活磨砺的老人,秃发缺齿地喃喃诉说着她年轻时的美好时光。看到此情此景,别提多伤心了。

就是在这时候,知道我的家乡,还有个七里海。从此,她就成了我的牵挂、我的思念,成了我夸耀家乡的资本,成了我邀请友人的唯一理由。这时候作为宁河人的我,只要说起七里海就口若悬河,底气跟云南人说洱海一样足,声调跟无锡人说太湖一样亮,我相信说的时候我的眼睛会放光,说不定还因兴奋脸上皱纹会展平许多。我想肯定是这样。

由于少小离开故乡,对于景物并非全知道,头次听说七里海,还是在十多年以前。天津《今晚报》报道,作家柳溪大姐过生日,朋友们陪她到七里海,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我这才知道七里海。七里海到底啥样,我却想象不出来,只记住她在宁河县。

第一次到七里海,则是在次年秋天,好友林希、谭成健,邀请我们去天津玩儿,我就提出去七里海。那时七里海还很荒芜,岸上没有多少树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强劲秋风中摇曳,雪白芦花随风飘扬,天空偶尔掠过雁阵,发出几声凄厉鸣叫,越发显出原始蛮态。宽广的七里海水域,在秋阳中波光粼粼,像老人闪动的眸子,感觉是那么沉寂清冷。唯有那成群螃蟹,兴奋得满地乱爬,用肢体表示友好,热情地欢迎来客。这情景让我找回童年,这情景让我流连家乡。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一年雁儿归。我邀请林斤澜、姜德明、邵燕祥等师友,再次来到家乡七里海。尽管来也匆匆回也匆匆,却吃了一顿家乡饭,却看了一眼蓟运河,让我这久违的游子,总算亲近家乡土地,但是依然像个外乡人,因为未能回到我的生身地,七里海距宁河镇还很远。返京当晚有师友来电话,夸七里海蟹鲜美,赞汉沽镇葡萄甜,他们说:“你老家是个不错的地方,很有点江南水乡味道,河沟多虾蟹多稻田多,还有七里海那么大湿地。在北方真难得。”听后得意得我一夜难眠。后来有机会去了宁河镇,儿时记忆中的古镇景物,有的毁于“****”,有的毁于地震,好端端一个古老县城,如今成了破落乡村,看后让我心发堵眼发酸,真后悔这次冒昧探访,连仅存的美好记忆都消失了。从此,跟人讲家乡不再说杜阁老墓、老县衙门、渡船码头……,而必说新结识的七里海。七里海是宁河县的标志物,七里海是宁河人的骄傲。家乡人夸耀的紫蟹、银鱼、芦苇草,其实,就是在七里海聚宝盆中,老天赐予的三宗宝。七里海集中展示家乡美丽风情,七里海是乡亲递给来客的名片。这片京津地区绿肺,若不是国家有意保护,七里海早成旅游胜地,直到近年有限度地开发,她才渐渐被更多人知道。

我真正以宁河人身份返乡,还是在两年前跟随众乡亲,从北京踏上回家探亲之旅。当时正为一家出版社赶稿,书法家郭景兴来电话,让我跟他们一起回去,我毫不犹豫地关上电脑,跟随这位乡兄回老家。这次回家的感觉非常好。听的是家乡话,吃的是家乡饭,聊的是家乡事,认识了家乡人。打那以后有机会就回去,回去就带几位北京朋友,赏玩我钟情的家乡七里海。这时的七里海已经改观,在保持原始生态基础上,设计增添多处人文景观,比之我最初的几次来,更显得妩媚更显得动人,更显得有种水乡韵味儿。特别是那种叫荆叶黄的树,在暖阳中闪烁金光,给七里海增添了富贵气,漫步在林中小道,让人悠闲地获得一份尊贵。

最近一次去七里海,是在壬辰年的初夏。由于即将开放旅游业,西海芦苇荡岸边,增添了观景设施,天人合一情趣极浓。远眺苇海可乘电瓶车,近赏苇景可乘游览船,玩累了有休憩处,饥渴了有购物店,七里海不愧休闲胜地。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七里海大道那些灯盏,远看似飞翔鸥鸟,近观如惺忪睡莲,在蓝天绿树映衬下,成了七里海一道新景观。比这更绝的是岸边,那座座精美小木屋,那张张挺拔遮阳帆,宁静与动感互映成趣,仿佛告诉每位游客,你完全可以由着性子,在这里或求静或张扬,七里海都会宽容地接纳。

七里海东海去过多次,这次去依然无重复感。鸟岛比过去更加丰满,麋鹿苑成了新景点。无奈这天雨路泥泞,我腿脚不便未去麋鹿苑,在我多少算是个遗憾。然而乘船去鸟岛途中,突然一条雪白鲢鱼,跳跃到船上向我扑来,惹得满船人开怀大笑,有的说这鱼来认乡亲了,有的说这鱼来迎客人了,我却以为是鱼来告诉我,无论外边世界多么精彩舒适,最自在莫过于在自己故乡。在鸟岛观赏群鸟飞落景色,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有道理。你看被我们惊扰的鸟儿,飞得那么劳累都不肯远去,一圈又一圈地在岛上盘旋,就是要告诉世人家乡最好。这大概就是所有动物的天性。

这次去七里海观光,我邀请的居京作家,头次去的惊叹相见恨晚,二次去的惊喜变化太快,他们的共同感觉是,这块风水宝地太美了。距京城又只有一百多公里,想亲近水乡享受天然景色,一句话,要去就去七里海。我听后自然高兴,就打趣地说:“七里海还有蟹面哪,那味道天下难寻,这次未来得及吃。”朋友们听后愕然,这表情仿佛告诉我,就为这碗蟹面,总得找时间再来。

2012年6月20日

美丽的麋鹿之乡

秋天去香山赏枫,是北京人的享受。只要腿脚能动弹,谁不想去看看呢?谁知此刻的北京城,被雾霾裹得严严实实,别说是攀登香山了,据说车堵得连路都难行,只好枯坐家中饮茶。就在此时友人邀请去苏北转转,几乎未加思索就答应了。再问去苏北什么地方,说是盐城大丰市,就更让我心动了。

早听驯养动物的朋友说过,大丰是我国麋鹿之乡,这就越发引起我的兴趣。我家乡七里海湿地,前几年也引进几头麋鹿,只是数量上难成景观,我始终未去观赏。这次能有这样机会,去亲见这珍稀动物,对我简直是天赐良机。

说起这麋鹿来,不禁想起往事。童年跟姑姑们学剪纸,我的手不怎么灵巧,剪出的纸没有模样儿,奶奶说:“你剪的是啥呀,人不像人,物不像物,简直是个‘四不像’。”从此记住了“四不像”。可是,这“四不像”是神是鬼,是动物是植物,还是传说中的怪物,我一直未闹清楚。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记住了“四不像”,而且当作一般成语,写文章说话都使用。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未弄清楚这“四不像”是啥。

这次到大丰市,参观了麋鹿园,这才算知道,这“四不像”呀,敢情就是麋鹿。麋鹿属鹿科动物,却并非真正的鹿。由于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说不准到底是啥,由此俗称“四不像”。我想正是这麋鹿,既像这又不像这,既像那又不像那,这才显得它珍奇。大画家齐白石老人,谈到画时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依此标准,来观赏这麋鹿,岂不是动物界另类?何其尊贵,何其独特。大丰人应该以拥有麋鹿而骄傲。

麋鹿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性好合群,善游泳,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供皇家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到一起,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只剩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一群,被八国联军捕捉窃走,从此在我国完全消失,不过“四不像”名字,依然在民间话语流传,像个多年远去的游子,家乡人隔不断悠悠思念,时不时会提起“四不像”名字。1898年英国人繁殖到255头,1983年将部分送到我国,麋鹿才回归自己家乡。这小小麋鹿从此结束传奇经历。

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园,林木茂密,花草丛生,沼泽潮润,芦荡空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气息,是麋鹿的理想生活家园。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江苏盐城大丰麋鹿,总数已达到2027头。可见在老祖宗土地上,这些曾经流落异国的小家伙,生活得更快乐更舒适。当然,得到的呵护也是前所未有的,让它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感觉,自然要繁衍生息绵延后代。

被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的大丰,麋鹿园在世界上面积最大,麋鹿保护区拥有湿地7.8公顷,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这片广袤洁净的土地上,存在着2000多种动植物,陪伴着麋鹿安详自在地生活。唯恐惊扰胆小的麋鹿,我们老远地屏息观赏着,只见那一群群可爱麋鹿,悠闲自在地玩耍漫步,享受着故乡的深情爱抚。

我很想靠得近便些,仔细看看麋鹿模样,真切听听麋鹿叫声,可惜这些小家伙惧怕打扰,只好远远地观赏着。它那清爽爽肤色,它那轻灵灵身姿,虽说没有大熊猫的憨态,但是它的宁静性格却蛮招人喜爱,仿佛在告诉观赏游人,在今天这个浮躁世界,能保持我麋鹿这样的生存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远离闹市,与世无争。好像只有麋鹿这种动物,经历过四海艰难漂泊,而后回归故乡安然生活,难怪与大丰人相处,连客居者都有和谐感。

正是由于有麋鹿存在,大丰人就特别注意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发展。早年间贫穷落后的苏北只留在老人们回忆里,现在的苏北,现在的大丰,在改革开放如椽大笔点画下,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美丽风景图。

好像是为这麋鹿家族的存在,给了大丰人美化家园的机缘,他们让大丰这片土地,处处闪耀着夺目光彩。有着异国情调的荷兰村,风车在蓝天白云下旋转,郁金香花海漫翻着细浪;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恒北村,梨园景色清新怡人,天然温泉吸引八方来客。就连工业创业园中,设计新颖的轻巧家具,都是那么多姿多彩,更不要说蛮荒依旧的湿地,仿佛都是在给麋鹿营造生存环境。我甚至于觉得,今天的大丰人,绽放的笑靥,柔曼的语声,都是为了跟麋鹿相衬映。

可能是看厌了北方雾霾,当我们来到大丰市,这里竟是另一番天地。天空蓝得更显高远,海水静得更显温柔,树木绿得更显活力,花草艳得更显妩媚。同行的一位诗人说:“看看人家大丰人的脸,个个都是那么洁净,让你猜不出他们年岁。再看看咱们北方人,个个都是灰眉土脸,一看就是雾霾焐出的样儿。”话是说得直白点儿,不过倒也不算离谱儿。为了这珍奇的麋鹿,大丰人就是应该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

祝福你,大丰——美丽的麋鹿之乡。

2014年1月16日

秋水丰年鲅鱼圈

秋天去有山有海的地方,领略山的雄健,观赏海的辽阔,顺便尝尝海鲜山珍,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倘若这个地方从未去过,连地名都是头次听说,那种陌生感和新鲜感,就如同小时候读童话书,给你的惊喜和惬意,在梦中都会笑醒几次。营口市鲅鱼圈,对于我,就属于这样的地方。

从鲅鱼圈回来许多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直让我沉浸在遐想中。它昔日的荒败与传说,它现在的繁华与美丽,简直就是一部童话书,读着读着不禁让人兴奋。如果不是亲身感受,我想我不会相信,它奇迹般变化,确实是真实存在。像每座新兴城市一样,随着名声不断提升,鲅鱼圈越来越受关注,吸引来更多国内外游客。

鲅鱼圈这个地名,听起来,有点怪有点土。传说早年有个后生,打鱼遇到海风翻了船,把嘴含的避水珠掉了。后生向鲅鱼公主求助,公主知道后生有只笛子,提出以笛子为交换条件,后生一口答应了,并保证八月十五那天,把笛子交给鲅鱼公主。鲅鱼公主将后生救出,然后喊来众姐妹,为后生寻找避水珠。到了交笛子时间,后生吹起笛子曲,只见满海的鲅鱼,高兴地张着圆嘴唱歌,却不见后生交笛子,气得公主给众姐妹发信号,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怪叫,咒骂后生言而无信。几百万条激愤的鲅鱼,咯吱咯吱地吞吃海岸,很快把海岸啃去一大块,原来直线形的海岸,从此变成月牙形。这个小渔村由此得名:鲅鱼圈。

传说毕竟是传说,却能警示后来者,做事为人要讲信用。鲅鱼圈被列为经济开发区,以诚信为本招商引资,如今取得骄人成就。在规模上和名气上,它也许比不上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可是它的经济发展速度,乃至建筑的精致、漂亮,丝毫也不逊色大哥哥们。我甚至于觉得营口鲅鱼圈,更有属于它自己的韵味儿,因为浓浓的民俗文化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地域风姿。像个帅气的东北小伙子,浑身透着壮实的精气神儿,硬朗朗地屹立在渤海北隅。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它是前进中国的见证。

鲅鱼圈面积268平方公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有优越地理位置和良好自然环境。1981年经******批准建设鲅鱼圈港区,被列为国家“七五”建设项目,成为辽东半岛重要“窗口”。1992年又被******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昔日渔村,一跃成为城市,从此改变命运。救助鲅鱼圈渔村的,既不是神也不是怪,而是富有魔力的国家政策,比之所有传说,更神奇也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