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25986500000088

第88章 人间论坛(8)

以智性凸显情感的体悟而扑捉意象的表达,是这一层面的第二阶段。王爱红、野松、老巢、云外野鹤、梅笛、夕婉和雷子,是只一层面的典型代表。

王爱红在《冬日老去的阳光》中,通过对冬日阳光下的原生状态的生活摹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磨难以及人生的寒冷而恪守自我完善的信念以及对民生关注的悲悯情怀,写下了诗人在冬日阳光下的瞬时心态。诗人感受到冬日瘦削的阳光正聚集在墙脚,看不到的寒冷,正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在冬日,那些老去的老人镶嵌在墙脚,那呛人的旱烟漫过诗人坍塌的记忆,宁静的颓废来不及整理。冬天的阳光就像温暖的血液,注射进一座童年的雕像,心情复杂得有些富丽堂皇太高太美墙脚不是那么轻松。无须说些什么,冬日的阳光似乎到此为止了。

野松在《大海的深处,依然是大海》中,以其深刻的感悟与清晰的思辩,书写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雨雾之中,谁凌波蹈浪而去?峰巅。谷底。上腾。下坠。呼叫尚未发出,眼睛已然睁开,游动的鱼群,千手舞动的珊瑚,礁岩的硬度,水的浸润,却以一种光滑面对各种暗流。那些无声的笑,被无影的火焰照亮,而这绝不是浑沌的世界,尽管太阳的光辉无法透射进来。这里没有血的花朵盛开,灰尘的飞扬,却有纯粹的爱,以盐的无形抚吻曾被划伤的一道道裂痕,互相惦念的灵魂,贝壳内的珍珠,在水的拍打中感应痛苦和幸福,而钢铁般的寂寞已无需叩问,无奈的沉默终耐不住一种转动,沉睡的桅杆已昂再度扬帆的欲望。一支交响曲,正在广阔的底部奏起……哦,你说,上帝永远在上帝那儿,落日把我送到源头以后,再没有水,刚纵身跃下,夜就被月色填满,一壁青苔,醉醺醺地在我面前摇晃,多少年前,我来过这里。拄着杖忍受胃的折磨,侧身而过。”

老巢在《某种程度像我》一诗中,表达了一个智性自我在经过人生的悲喜和卑尊的历练后而超越自己的艰难历程。“生前我孤独得想死,然后就默默地掏出心,放在烈日下烘烤发霉的心事,放在悲痛的泪水里腌制心情,于是,九月结出颗扁豆在某种程度像是我涅磐后的再生。”尽管诗人太理性,但还像生前一样难以去掉某种俗气。可见,一个人要想超越自我是多么艰难。

云外野鹤在《也许》中深深感叹:“总是选择正确,结果悄然变错。走进荆棘轻佻、雏菊错落、悬崖森森、青光缭绕的遥遥绝谷,咬紧玫瑰,看岩石上开满玄色的花朵,攀缘凌乱的黑石,血腥的秋波与时光之泪划过额头的熊熊烈火,沿着忧郁的悬崖纷纷滚落。漫天燃烧的星斗拒绝月亮的诱惑,鞭彻惊雷飞腾的喧嚣,扯裂古堡亘古不变的寂寞,抱紧你和你的紫色披巾,向风讲述一个燃烧的执着。白云默默地走了,远远一个流星倏尔沉落。既然已经选择,总是期盼结果,哪怕艰难险阻一错再错。”

在《萨克斯》中,诗人从独孤的灵魂于难以愈合的伤口处审视生活,寂寞与无奈在无名的阵痛中保持着清醒与冷峻,一刻的孤独,经历了一场思绪万千的失落与企盼,潜伏着一种若有似无的思辩性。

“细雨编织的黄昏流淌着萨克斯的沉吟,金属的光泽弯曲成魔鬼的酒杯,在指间不停地跳舞,一只白狐走过雾失楼台的平原,层层潮水漫过堤岸,忧伤的酒,一沾唇便醉了。孤独而冷静的心绪随着喧嚣的泡沫一点点上升,微笑凝固的困惑于整个世界一起浮动。汹涌而来的情感冲不破漫无边际的孤独,恐惧的黑翅铺天盖地蜂拥而至。栖息与梦幻中的星星与彩虹突然在逢场作戏的旷野之外明亮起来,手中的酒杯也具有了审视一切的高度。

指尖冷峻而变形,人们在不同的时段因利益的纠葛而彼此亲切而又仇恨。清醒的逃逸与渴望的痴迷,使酒精纵恿的迷乱为世俗的疼痛一次次哭泣:是谁在你透明的灵魂中注入蛊毒而孤独?是谁让你沉迷如花难以冷静?是谁还在觊觎我孤独的田园?燕子已离开很久,麦子毁于一场雨,宽大的叶子还在互相告密,饱满的孩子们呼啸而去。谁还在张望我饥饿的田园?此刻,诗人斜坐于乐曲的椅子,铺开她空洞的体温,听任潮起潮落一浮一沉,听任音乐的锋芒切割灵魂的亢奋,听任阿尔卑斯的风吹远了海岸,吹来空旷的岛屿——就让潮湿的音符旋转着切开我的身体吧,然后再植入大把的罂粟,吸吮那些痛哭的血液疯狂起舞。金杯倾斜,辉光匝地,魔咒唱响,伤口倏合,梦里繁花飘舞,木乃伊一般的我静穆而高贵。一个黑衣女子偷了我的睡眠,卷走了八月,守侯空巢,我细瘦的雨再也滴不下檐头的夜泪。”

梅笛在《我不能说清自已的悲伤》中客观而冷静地述说着自己的思考与悲伤。

“1976年或者无穷远。风没有排斥雪,年轻的女主人手握艾草轻视红尘,她不再用针线和斧镰朗诵生活。她不再饮露为水,种豆南山,她把身体里细小的亮点藏好,向再见说再见的语调没有惊落一颗尘埃。她不再喜欢光线和色彩,那木质纹理的厚重将是她追寻的终点。她支持并理解自已这样的判断,喷张的血脉告诉我这样解释生命,才不能加倍痛苦和憎恨。若干年后,年龄教会他原谅,她即将枯萎的感性开始在我身体里发芽却拒绝开花。也许她还要用假面和微笑维持另一种日子,她切入我梦里的恍惚和慌张足够让我相信,她早已站在清明的节气上张望。”

夕婉继《诗人》一诗完成了诗人自我完善与转变之后,其诗风一转,由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直指自我内在的精神与灵魂。

在《点点星火》中,诗人“坐进潮汐的黑暗里无动于衷”,窒息与阴郁与独孤,“一缕风不足以摧动我的方向”。而在“很多年前暗示还没抵达时”,“就转折得残忍而彻底”。在“失去色彩和香味之后”,记忆旋转的风暴与阳光同时到来,蛮横生动的梦不肯在白天撤退。这是怎样的一副渴望交流却又无法交流的孤独啊!白天退守于夜梦,守望着灵魂与自己对视,这是怎样一种孤独与无奈啊!仍然安排奢侈的时光,将朝圣的烟缕并入冻结,虚弱的星火闪着瞬间的真理,一个接一个的突然爆炸,灼热或冰冷的黑夜之泪手足无措。饥饿吞噬荒疏而重返蛮荒,被掏空的十指而蓄满层层深入的黑夜。

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夕婉截取了某一瞬间的情感片段,在由孤独而寻求慰籍,由寻求慰籍而引发出情感波澜,由情感波澜于恍惚中归于平淡的奇异变化过程,通过诗人对生命的种种渴望以及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展示其内在世界生命本能的冲突,展示了人的情感与理性的冲突,展示了历经沧桑而日渐平淡的冲突情感。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的理性多么清醒与冷酷,都难以承受来势凶猛瞬息万变的情感进攻,理性与情感的协调是一个漫长的调控与磨合的过程,从而揭示了一个人的要想解脱或超越自己的痛苦,是多么艰难曲折而又复杂漫长。

在《虚拟》中,诗人用一个虚拟的声音在内心的河流与岩石之间,开垦一小片繁花盛开的果园,将自己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痛苦的反思,又将人类的痛苦纳入到个人的痛苦之中而种植一种“美丽”,并野心勃勃地勘探余生的秘密,这是何等悲天悯人而又博大其又伟大的胸襟呀!用象繁衍的力量擦亮周而复始的每一个瞬间,在伪装的角色涂满色彩之间,于世俗利益的角逐中坚守自己灵魂的纯白,卸下魔幻接收现实的面具,滑翔于宿命浓缩的深水之中,沉沦的暗蓝因失语而困倦。

尽管生活无比艰难,尽管时尚流行伪善,但诗人拒绝穿上排练已久的戏衣,拒绝完善熟中生巧的台词,宁愿排除关山险阻也要在这熟视无睹的场景,让旋转于草尖上的露珠滋润荒原,让受伤的白鸽覆盖蓝天,让黑暗冲开的明亮装满天空光线,让雄浑而温柔的天籁穿越尘埃弥漫的旷野与荒原;找寻月光旋转的大海与沙漠,用温柔高擎的自由拥入持久的飘移。蝴蝶飞旋的花朵,旋转芬芳的律动,关在门外的春天模仿流浪,花与果的装饰使诗人容光焕发而潸然泪下。

雨是极致的火焰啊,诗人甘愿承受尘世的审判,深思熟滤的疼痛忍辱负重。九万里惊涛裂岸的沉默,正随着一粒粒雨滴一寸寸沦陷。直剖虚拟的胸膛,展示"守住风景而度过余生"的真实灵魂。“深怀一颗真诚的心,绽放灵魂的芬芳。”

诗人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是的,诗应是灵魂的语言!真诚为最底质的东西。写出的诗,目的不过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以此感动彼此,感动世界。让一种美与善滋生繁衍,生生不息,让人类的精神生活更美,再更进一步的奢望能让这种精神影响到物质的生活,达到物我的合一。这永远应是诗的本质。”

雷子是在痛苦的炼狱中用诗歌冶炼自己灵魂的生命诗人,孤独、苦闷、沉郁、挣扎缠绕着千疮百孔的心。在《我的渴望永远是一种绝望》中,诗人真诚地坦露自己:天生的怯懦与犹疑,构成自卑与敏感的悲剧。浓缩到不为人知,白昼里的灰在街上轻飘飘地走过,一袭黑的衣冷漠遮掩脆弱,有多少热爱就遭遇多少冷漠,幻想所刺伤的影子美丽而哀怨,粉碎的心情一点点弥合,竟是我一生反反复复的工作。

雷子的诗歌创作,深受欧美玄学主义诗歌的影响,由智性捕捉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格言式的议论,在优美的意境凸显顿悟的智性,由对自我痛苦的反思而升华为对人类历史和人生命运进行思索,运用许多寻常的意象表达意义深厚的智性,其具有情感与智性的双重深度。

在《谎言》中,雷子无奈而悲悯地写到:谁还肯为谎言而内疚?你说你累了而厌倦了成人的游戏,人们会以为那不过是你的托词,因为随之你会继续沉入更深的游戏无力自拔。之所以为自己无可奈何的谎言而自责,就是因为自己还有一颗永远也长不大的心。今天说狼来了的孩子将不再会被吃掉,狼开始喜欢天然的绿色食品。你不信?那个最先揭穿谎言的人,已成了谎言的一部分。辽阔的草原上的奔马,是云彩阴湿的投影摹拟了谎言的真实,历史永远道貌岸然。穿越晨昏,灵魂一再发抖,信使还没有来到而谎言已提前抵达。长大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迷失与自己的迷失,我们很快就认不出那个从前的自己。而我再也回不去了。没有一间屋子是我的,宛若前世的迷梦找不到一个亲人。我们的寂寞与失落永远不堪言说,自身的密码与生命的存亡中坚守永恒的真相。

世人看见的都是事物的表相,他们不理解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悲怆,他们拒绝理解并接纳诗人的孤独。

雷子“是一个更多关注内心体验的人”,是一个面临着困境而对诗歌充满虔敬的苍凉诗人。她茫然混沌“犹如宇宙原初的模样”沿着自己的灵魂而不断深入,依赖于自己而不断探索,在雷子所有的诗歌中,无一不展示着她心灵的痛苦与真诚,她柔情翻转的脆弱蕴涵着信念练就的坚强。

对自我的超越意味着对旧我的不断破坏与对新我的不断重建;“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试着走进事物的深处,或者事物的背面;我想看清那些深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样的。我不想被事物简单的表面所蒙蔽,我要人类的匠心与自然的慧心结合在一起,成就的是一件多么非凡而至美的作品啊。剥开一层层黑暗之空,眼前的事物豁然开朗。

在《流云一样的命运……》中,诗人一直试着从事物的表面走入事物的深处与背后,想看清它深刻隐藏的或被遮蔽的本质。她一直寻找着深刻的东西,并试图用语言表现它:

用“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的时间去注目一朵平凡的小花小草,直到看出它那与众不同的非凡的美。”

在盛夏的乔木和藤萝掩映的深处,有石头构筑的白房子,诗人在黄昏时走近它;整夜整夜都徘徊在它门槛外面巨大的花园,用食指挑开那些残破的月光,贪婪地吮吸着洁白的栀子花和焦黄的夜来香,忧郁便像这无边的夜气一样浸泡她的心。宁静欣悦的时光,不知道该为什么而啜泣。

白夜是死亡。在夜的巨大花园里有云雾描绘并遮蔽的图案,有骑鹤和骑着青牛的散仙、有披发客、酒鬼、乞丐、剑侠、书生和名妓,她所有的旧爱都端起各色的花盅饮酒,在那里与他团聚,猫咪们躲在花丛的深处;眨动着绿宝石的眼珠走进花园的暗处。

诗人为上帝工作而打碎了包括上帝在内的所有偶像。

她听见体内的声音把她推向岩石更高的孤岛,黑色的浪潮在她离开人群的一刻把她托起又吞没。死神在孤独中同样找不到自己,流云一样变幻不定的命运。在那里她将离群索居,为自己而单独工作。一遍遍啜饮绿莹莹的鲜浆与苦酒;慢慢遗忘掉那些辉煌而艰难的使命。一个人的战争,她将为什么而战?爱情?荣誉?不朽?

死神随时都可能把她拘走,存在将她一笔勾销。亲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肯最后一次亲吻她的嘴唇?不!她不想把这唇上死亡的腐朽气息再传染给你。过凡俗的生活吧!凡俗意味着幸福。热爱人群的人他将不孤独,石头砌筑的白房子诗人始终住不进去。每夜里她都在星星的蓝睫毛里徜徉漫步;回忆着过去、童年;思念着她那年轻美丽的母亲,她的两条长发辫乌黑油亮在腰际甩着;甩来甩去,它们就不见了……

一个满头灰白的老人,让她也变得苍凉迟缓而步履蹒跚。命运让她们相视着衰老。因此,她要单独生活。单独着死去。这对于爱是最温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