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公文作品集
25989100000057

第57章 意见(1)

地区农牧处关于加快

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意见在地级《工作通讯》上发表

(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

提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改革“纵向封闭、横向分割”的管理办法,实行“纵向管理、横向协作”的专业化服务指导,以加强经济作物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管理。

一、全区经济作物生产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稳步地压缩粮田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种植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到一九八四年,全区油料、黄花、葵花、蔬菜、瓜类、甜菜、白瓜籽、山药百合、药材、大麻、果品、山楂、烟叶十三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六十一万五千亩,经济作物总收入增加到六千五百四十二万元。种植业生产与调整前的一九八一年相比,粮田面积压缩四十一万七千亩,压缩百分之六点六,粮食总产增加二亿四千七百三十五万斤,增长百分之三十一点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八万九千二百亩,扩大百分之十七;种植业总收入增加一亿零一百三十三万元,增长百分之八十六;经济作物亩均收入一百零六点四元,比粮食亩均收入六十五元增加四十一点四元;经济作物占总耕地比例,由百分之八提高到百分之九点八,提高百分之一点八。

据最近各县(市)统计,一九八五年全区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六十三万六千七百亩,比去年增加二万一千六百亩,增长百分之三点五。其中油料、大麻和果树面积增加三万九千七百亩,增长百分之七点九;蔬菜、白瓜籽、瓜类面积减少二万零六百亩,减少百分之二十八。

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单一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而且在全区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了九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①在H市北原的四十一个干旱山区乡,形成以胡麻为主的油料生产基地二十二万三千亩,油料总产达到一千五百九十万斤,商品量达到一千○六十八万斤;②在H县(市)的十五个原区乡,形成黄花生产基地七千亩,总产达到二十二万七千斤,商品量增加到二十万零四千斤;③在H县的六个山原区乡,形成白瓜籽生产基地一千五百亩,总产十万斤,商品量九万五千斤;④在H县(市)的十个川区和城郊乡(镇),形成蔬菜生产基地五千六百八十亩,总产二千八百四十万斤,商品量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万斤;⑤在H县(市)的十一个阴湿山区乡,形成药材生产基地六千七百亩,总产量一百三十五万斤,商品量增加到一百一十万斤;⑥在H县的七个川区乡,形成大麻生产基地七千亩,总产七十五万斤,商品量七十一万斤;⑦在H市的四个川原区乡,形成山药、百合生产基地一百二十亩,总产六万斤,商品量五万三千斤;⑧在H县(市)的二十四个乡,形成苹果生产基地三万亩,总产八百二十五万斤,商品量七百万斤:⑨在H县(市)的八个山区乡,形成山楂生产基地四千三百亩。

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区经济作物虽有了发展,但从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看,还存在着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发展速度慢、不平衡。全区去年经济作物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九点八,近四年年均递增仅百分之五点五。发展较快的H三县(市),经济作物面积占总耕地百分之十到十二左右;发展较慢的H县,经济作物面积仅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七到九。(二)内部结构不协调。全区油料作物四十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蔬菜、果品作物十五万三千亩,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黄花、葵花、白瓜籽、甜菜、瓜类、药材、大麻、烟叶、山楂、山药、百合十一种作物六万二千亩,仅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三)生产效益差。除药材、大麻亩均收入百元以上外,其他经济作物亩均收入都在三十至八十元。特别是种植规模最大的油料作物,亩均收入只有三四十元。究其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产管理渠道不通,缺乏宏观服务指导。全区七县(市)的十三种经济作物生产,分别由地、县(市)的农业、林业、供销、乡镇企业等部门管理。由于管理部门多,在生产布局、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形成“纵向封闭、横向分割”的小而全的管理方式。这不仅给生产管理部门造成了工作困难,而且难以发挥宏观指导服务的作用。

二是加工转化不快,缺乏加工增值技术手段。目前,全区只有十三台油籽加工设备和二十五名加工技术员,其他十二种经济作物产品,因缺乏技术和设备,都以原料出售。以油料基地的二千六百八十四万斤胡麻杆来说,如加工成亚麻制品可提高经济收入二至三倍。

三是流通渠道不畅,缺乏专门推销服务机构。全区经济作物产品,因没有专门的推销服务机构,产品打不进外地市场,农民只能在本地市场出售,特别是已形成的九个生产基地的产品,由于缺少定向产品销路,完全受本地市场左右。本地市场销路好,面积就扩大,本地市场销路差,面积就缩小,严重影响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城乡市场的稳定供应。

三、加快经济作物生产发展意见

为了加强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管理,要改革目前“纵向封闭、横向分割”小而全的管理方法,实行“纵向管理、横向协作”的专业化服务指导,特别要抓好九个生产基地建设,把陇东经济工作会议的五十九万元生产资金,切实落实到关键性的项目上,保证按期建成生产技术先进、加工销售配套的生产基地。

(一)统一生产管理,加强生产指导服务。各县(市)农业部门,要把经济作物生产管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抽出一定数量的技术干部,深入农村摸清十三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底子,认真抓好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把经济作物生产切实管起来,并要积极协助乡镇企业、供销等部门,搞好技术培训、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工作。

(二)开展技术承包服务,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各县(市)农技部门,在抓好粮食丰产栽培技术承包的同时,要拿出一定的技术力量,开展经济作物丰产栽培技术承包,并要搞好经济作物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抓好九个生产基地的技术培训、良种示范和丰产栽培的技术承包。种子部门,要根据经济作物生产需要,积极引进高产、优质的品种,切实抓好良种的供应工作,尽快实现种子良种化。

(三)搞好深度加工,提高产品经济效益。H县要利用胡麻资源,积极开办亚麻加工厂,将胡麻毛加工成麻线制品,为地毯厂输送地毯纬线原料;将麻纤加工成混合纤维板,解决农民建筑、家具材料。H县地毯厂,去年从外地引进了麻线脱胶乳化新技术,试验成功了麻线脱胶乳化,既解决了地毯纬线的原料困难,又增强了地毯强度。到今年五月份,脱胶乳化成胡麻毛纬线一万五千斤,不仅保证了本县地毯加工原料,而且向H两县地毯厂提供了地毯纬线。H等县(市),要利用水果优势,积极开办罐头、果汁、干咸菜生产加工厂,加快苹果、梨、核桃、蔬菜产品加工转化,满足城乡和工矿企业的消费需要。

(四)建立购销服务公司,打开内外销售市场。各县(市)要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按照内外市场需要和农民生产情况,一方面与大中城市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另一方面同农民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使九个生产基地的生产与内外销售市场挂起钩来,保证基地产品畅销,促进经济作物生产稳步发展。

(五)培训加工技术人才,加快产品加工步伐。采取外引内联、互惠互利的办法,引进大中城市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选送一批文化基础好的回乡高中毕业生,到大专院校学习加工生产技术。力争到一九九○年,为我区九个种植基地培训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人才,保证省委提出的三个翻番目标的顺利实现。

市“非典”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组”

关于对H县防“非典”大规模城乡环境

卫生整治工作督查验收的意见

(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6月20日至22日,市非典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督查验收组,深人H县“一城、五乡镇”(县城、韩店、南坪、白堡、朱店、南湖五乡镇)的旅游景点、卫生院、农贸市场、垃圾填埋厂,食品市场等18个公共场所,现场督查了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听取了县政府对全县开展的大规模群众性的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汇报,全面打分测评考核了督查验收的主要指标,形成了全面、公正、准确的验收意见。

一、督查验收结果

经全面督查验收和对主要指标考核测评,H县县城整治高标准通过验收,乡镇在限期完成五项整改任务的基础上,一并通过市非典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组的验收。

二、总体工作评价

H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工程设施建设带动和促进全县城乡现代化社会生活,初步形成了思想决策现代化,建设工程现代化,设备投入现代化和管理措施现代化的雏型,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以防非典为重点的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创了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建设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的标志工程

1.正在施工建设的投资800万、占地500亩的一个具有集会、纪念、休闲、观赏的由四个分广场组成的县城中心文化广场,将为全县人民提供一个催人奋进,领略现代化,宏扬H精神,坚定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胜地。

2.正在施工建设的占地18亩,造价1200万元,建设面积13000平方米,封顶楼高15层的仿欧式、具现代功能的全市第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显示了H人民的创业精神和干事气魄,展示了H现代化建设的前景。

3.已经建成的H县北城区绿化、亮化的北滨河路工程,投资200万,占地43亩,栽植风景树3万株,草坪1万平方米,安装自动喷灌设备和自动开关路灯55盏,形成了一条设备现代化、环境昼夜优美靓丽的风景线。

(二)建设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1.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县医院建成设计500张病床,日处理医疗污水300吨的环保型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每小时焚烧200公斤垃圾,灭菌率高达98%以上的医院垃圾焚烧炉,解决了医疗垃圾、污水污染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在县城北河桥头、河马大桥头和车站路,建成了三个无蚊蝇、无臭味的高标准的公共水厕,既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又消灭了蚊蝇孳生源,同时,扩大了下岗职工的就业门路。

3.全县投资1800万元,在县城的北、中、南三部建成三个跨乡镇、贯通全县的大型人饮调水工程,解决了全县14个乡镇、6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8%。

4.在县城北山建成了一处选址科学、堆压规范,并把垃圾堆压与沟壑治理和增加耕地相结合的垃圾处理场。

5.在县城配备了垃圾车、洒水车,在南城区设置安装了23个垃圾斗,基本保证了城区垃圾收集和拉运处理。同时,对5条人行道进行改造,铺设了彩砖。

(三)基本形成并具备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城乡环境卫生的能力

1.组建成立了县环卫处机构,配备了专业环卫队伍,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食品市场管理规范,餐具消毒率达到97%,并在县城创造了金鼎牛肉面馆餐具“一消、二洗、三冲、四烘”的餐馆无蚊蝇、环境干净卫生、餐具使用安全放心的饮食业先进典型。

3.在县城的三个入城口设立了城内禁止鸣号标志牌,对县城噪音进行日监测,县城噪音控制率达到95%,基本控制了噪音污染源,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4.深入开展以防非典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全县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万份,健康教育人户率达到100%,初步改变了人们只重视家庭、单位和个人卫生,不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偏向和错误行为,基本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不健康的生活陋习。

5.大力引导群众开展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生产,全县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50%,化肥农药使用控制率达到50%,为发展绿色食品,减少食物污染,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县城车辆和自行车停放基本达标,解决了长期乱摆乱放、影响安全和市容的问题。

7.县城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单位周末卫生日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为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城乡环境卫生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三、限期整治的意见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以防非典为重点的大规模群众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任务,真正切断各种疾病传染源,为全县现代化建设和小康建设创造干净卫生、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再组织一次声势浩大、扎实有效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七月十日前限期完成整治工作任务,保证高质量地通过市非典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组验收。

1.完成全县23个乡(镇)特别是朱店、万泉、韩店、南湖交通要道乡(镇)的乡(镇)区环境卫生整治任务。

2.完成县城城乡结合部垃圾死角清运任务。

3.完成重点乡(镇)垃圾堆压场建设和旱厕粪便堆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