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25996200000022

第22章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只为结果找方法(2)

接下来,彼得利用一次开会的机会,让两位工程师在开会之前接近这位工厂主管,讲了一些有利于这项产品的实验结果。

最后,彼得召集了一次会议,讨论这项产品,请来的人都是工厂主管比较喜欢(或者尊敬)的人,而且这些人都觉得这项新产品设想不错。这次会后第二天,产品部经理去请工厂主管签字,结果成功了。

年轻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现代职场中,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别人展开良好的合作,会使你的事业更加顺风顺水。如果你要成为一名高效能的职场人士,就应当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早在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就说:“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社会也是群体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于组织之外。在工作中,我们要多借别人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工作中,巧妙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完成任务,甚至可以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别人的长处,或许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结果力训练

用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去迎接、挑战困难,这样能避免陷入生存的绝境,取得成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乐于结交朋友

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拓展交际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社团,如集邮社、健身俱乐部等。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人想主动结识你,不要当场立刻拒绝,而应马上做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示你的友善和真诚。永远记住,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多一份人脉,并可能因此多得一次事业良机。

2.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为我所用,就等于找到了有效执行的力量。放弃可以借用的头脑和智慧,恰好证明自己没有头脑和智慧。钢铁大王卡内基曾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创业过程中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3.宽广的心胸

心胸可以决定人的成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就要看他是否有博大的心胸。拥有一颗像大海一般的心胸可以让自己结识更多的朋友。

头脑冷静,才能想到好办法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努力寻找方法并理智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想出好方法。

在印度,一对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宽敞的餐厅里,那儿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地板,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还有一名英国生物学家。

那位生物学家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进行一番耳语。仆人惊恐万分,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生物学家,没有其他客人注意到这一细节,同时也就不可能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生物学家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这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他首先抬头看屋顶,因为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里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饭厅的4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如也,第四个角落也站满了正忙着端菜的仆人;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那就是餐桌下面。

生物学家的第一想法便是向后跳出去,同时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最容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严肃地对大家说:“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强。我从1数到400,这会花去6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60个卢比。预备,开始!”

生物学家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似的一动不动。当数到388时,生物学家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有牛奶的地方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男主人这时叹道:“一个男人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生物学家转身朝向女主人,说,“夫人,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不难想象,如果女主人不保持冷静,将是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保持冷静,从而找到了解决方法。生命的旅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努力寻找方法并理智地面对,就一定能走出沼泽,迎接新的曙光。

面对困难与问题时表现出冷静不仅是一种气势,更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与技巧。在工作中,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如果不能保持冷静,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更难以想到好办法。

结果力训练

面对困难不能冲动,应保持冷静以思考最佳的答案,具体做法是:

1.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耐性,遇到问题时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2.摆脱消极情绪。开放心态,培养积极情绪,从而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3.克服紧张情绪。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困难作冷静的分析,制订出必要的应付方案。

木桶原理:盯住你最大的短板

很多人都听说过《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戴宗因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砍头时,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无人能敌。然而这样勇猛无敌的人,一到水中,却成了旱鸭子,战斗力大大下降。同样,每个人在能力上也会有短板和瓶颈,它们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晋升空间。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定律: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补足最短的木板。

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跟它最薄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就越薄弱。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在能力上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更要取长补短。补长了短板,才能胜任更多的角色。

对于自己的能力缺陷和不足,有些人从没察觉到,有些人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于是,他们只能在原地踏步或大不如前。一个人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看他是否能突破薄弱环节,看他能否拉长自己的能力短板。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来到《中国广播报》当记者。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白岩松兼职做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

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被罚光了工资,还倒欠几十块钱。

为了过发音关,白岩松从字典里将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练习绕口令……最后,白岩松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两年后,他获得了“金话筒”奖。

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可普通话不标准则严重影响表达效果,影响他能否在央视立足。于是,白岩松刻苦练习普通话,把短板补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央视的一张名嘴。

要补长自己的能力短板,首先要突破自己的心理禁锢,彻底放下面子,然后把差距缩小,缺哪块补哪块。当劣势变成优势以后,你自然有更大的能量工作。

结果力训练

不做最短的木板,就要不断地学习。很多人正是因为不学习导致自己退步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如果你始终保持学习的热忱,在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能靠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人在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而且到了壮年以后,在很多方面的学习甚至比年轻时更有利,因为他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具有不同于青年人的判断力,深知光阴的宝贵,更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更进一步说,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我们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有许多人在学校时,由于不努力而没能学到多少知识。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他为了补足知识上的欠缺,便开始努力学习,最终也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2.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理查德·芝罗认为,“仅有聪明是不能把任何人带到高职位的。今天商业界的领导人士其考试分数并不理想。”高学历、高分数只能说明你本身聪明,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能力超然卓越。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想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转化为引导你走向成功的资本,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以致用的习惯。学以致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千万条,方法也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找,有没有勇气去战胜困难。优秀员工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职辩解。找理由为自己辩解只会加速失败,主动去找方法才可能会成功。

一位成功人士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要想成功,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思考问题的人,总能给自己赢得让人们发现自己才华的机遇,在成功无望的时候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轻易地解决,可是人们如果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它将一直困扰着你。

正面心态和积极思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人都应该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用这种心态去思考和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总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思想不滑坡,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有一次,李嘉诚去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收获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回去便无法向老板交代。

尽管刚开始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他仍然不断地鼓励自己,精神抖擞地走进了一栋办公楼。当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时,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么一洒,原来很脏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起来。这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士的兴趣,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在做推销员的过程中,李嘉诚十分注重分析和总结。他将香港分成几片儿,对各片儿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儿的潜在客户最多,便抽出大部分的时间专攻这些地区。短短一年下来,李嘉诚一个人的业务量比公司所有的推销员业务量的总和还多。

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可以说,因为从打工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李嘉诚成功的事例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有人调查过很多企业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总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