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在于“90后”的“独”,以身边实例出发,具体描述了“独”的表现,即“一个人呆呆地想”,指出“独”的原因是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的渠道被“人为”堵塞,并表达了渴望挣脱“独”网,走向成熟、坚强的强烈愿望。文章贴近生活,情感真挚,生动流畅,娓娓道来。
不一样的“90后”
天津某考生
如果我们所谓的“90后”,依然穿着绿灰蓝带补丁的衣服、背着个“军挎”,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念着革命的“老三篇”,张口革命、闭口共产主义,随时准备着解放全人类,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的大街上,作为所谓的“50后”、“60后”的你们又作何感想?是骄傲、自豪,并由此百感交集,激发了你们对革命年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美好回忆?还是自责、叹息,60年了,我们的子孙还没有改变我们贫困落后的面貌和简单同向的思维呢?
我们不再像“70后”、“80后”那样,羞怯地发出“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的无奈和困惑,我们“90后”,更愿意自信地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我们展示的是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品性,个性与自我的价值求索,平观世界的开放与包容。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追求华丽,讲究时尚,爱玩个性与新鲜的语汇,喜欢“酷”与“拽”的偶像气质,缺乏吃苦耐劳与脚踏实地的朴素、坚忍,甚至有些自私、脆弱、散漫、逆反,缺乏集体意识及信仰,有现代华丽的叶子,却欠缺民族传统的根脉。但社会归纳给“90后”的诟病,有多少是我们的表象,如我们穿的衣服,只是色彩不同,又有多少只是极端个别的“点”而非“面”的以偏概全,抑或有多少是生产我们的“流水线”——家庭、社会、教育,考试、人才评价、就业保障、民主法制、全民信仰与价值观等整体机制与体系的问题呢?这的确是我们“90后”及社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正如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色彩与追求,我们的祖辈崇尚共产主义,尽管他们对那样的理想缺乏具象化的认知与独立的思维,但是,有那样的一个理想作为支撑,他们万众一心,坚定不移,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的民族理想与精神,依然延续,直到现在。我们“90后”忘了吗?没有。那样的一种精神与境界,那样的一种坚忍与无畏,那样的一种胆略与胸怀,其实已经像血液一样,遗传与流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作为“90后”,同样肩负着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与科学发展,把我们的国家与家园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使命。如果我们还是像父辈那样的同向思维,还是像他们那样的因循守旧,还用算盘去研发计算新型导弹的弹道轨迹,我想即使我们再继续吃糠咽菜、衣衫褴褛的朴素,也终将无济于事。
还是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90后”,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更没有理由不自信,祖国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来了!昂首挺胸,充满青春的风采来了!
创意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从“90后”与前辈的比较入手,说明随着时代进步,“90后”不能简单地继承贫困落后和同向思维。承认“90后”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社会对“90后”的诟病,未指出其实质,前辈的精神与境界、坚忍与无畏、胆略与胸怀,“其实已经像血液一样,遗传与流动在我们的身上”。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体现出作者的自信和风采。
专题2:2009年江西卷
真题回放: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免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议论文。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不得造作。
满分佳作欣赏:
壮哉,蔡铭超
江西某考生
当蔡铭超说出拒绝付款后,举世哗然,因为西方人已习惯往日“东亚病夫”的唯唯诺诺,缺少主见。蔡铭超坚定的反对声像“极不和谐的音符”刺激了他们惯有的听力系统。不管媒体对此如何评价,我要说:壮哉,蔡铭超!你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示,中国人有自己的声音,中国人不再任人宰割!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积贫积弱,政治凋敝,民不聊生。文物兽首流失海外便是明证。当年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祖国大门,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长达百年之久。火烧圆明园更是夺去了中国数以亿计的珍贵文物,甚至连雨果也目不忍视,写道:“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而今天,当年的强盗竟伪装成合法的商人,公然拍卖抢去的文物,妄图牟取二次利益!试问,稍有热血的中国人,能不义愤填膺?终于昂昂然站出了蔡铭超,坚定地对着西方大吼:不!他的拒绝惊醒了西方人的美梦,也唤出了中国人的气概。
也许有人要说,蔡铭超的爱国之心确实可贵,但他的行为终究不值得提倡,毕竟这是恶意破坏规则。可是他们忘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可曾记得规则?如果规则的制定完全没有我们的话语权,而只是列强单方面的强加硬塞,我们是否仍旧遵守这样的规则?先哲早已有言:“大行不顾细谨。”难道面对豺狼虎豹,我们依旧给他讲礼仪斯文?荒唐可笑!在这样不公平的游戏中,面对巨齿獠牙、贪婪成性的豺狼,蔡铭超的选择非但没有破坏游戏规则,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大智大勇之举!
是的,我们曾经水深火热,我们曾经被叫做“东亚病夫”,但毕竟我们已经走出来了。中国文明的伟大不在于能永远不受灾难,而在于能在任何灾难后崛起。三大古文明皆已衰落,唯中华文明与载体共存,因为任何时候总有蔡铭超这样的热血之士。
壮哉,蔡铭超!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大的、有自己坚定立场的伟大民族的曙光!
创意点评:
文章气势磅礴,作者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把思路梳理得清清楚楚。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肯定其爱国之举。先肯定蔡的行为阻遏了“妄图二次牟利”得逞;接着是驳论,以“完全没有我们话语权的‘规则’无须遵守”为由反驳“恶意破坏规则”之说,再次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气凛然,富有感染力。
身陷迷途的爱国激情
江西某考生
对于蔡铭超的行为,我的感情很复杂。在爱与恨的边缘,我觉得他是个道德取向迷失的爱国者。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商人。
他不惜被人诟骂成一个诚信的背叛者,不顾事后的不利结果给他的各种冲击,毅然决然地高价拍下国宝文物,他对兽首的热爱源于对民族狂热的激情,而未必看重其商业价值。从这一点看,他不负民族英雄的盛名。以一人之身,承载万人之唾,誓死保卫国家文物,其奉献之心不亚于冲锋战场、马革裹尸的战士,他们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在所不惜。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团民族激情的火焰,可当现实需要光明时,并非人人都能让火焰燃成明亮的火把。但他做到了,为了民族的尊严,放弃了个人的名誉。这同样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因为他不能从中受益,却要蒙受“恶意”的罪名。
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真的就能为民族夺回尊严吗?
没有,完全没有,反而使我们蒙上了一层羞耻的面纱。尽管他的初衷,他的慷慨激昂,我从未怀疑过,但你可曾想到过这会带来怎样的结局?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张祖国的名片。
蔡经理,你是否曾经考虑过你的“辉煌壮举”刺痛了国人的心,因为这让国人的形象毁了容。
我们都知道,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昌。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岂可有失诚信。西方列强的罪恶行径——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人心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我们把那些侵略者称之为“贼”。然而,我们不能效仿,你造成流拍的行为同样是欺诈,仍然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
你赤裸裸的欺骗,损害的不只是你个人的名誉,在一定程度上,你损害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形象,因为你突破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底线。
光有爱国的激情是不够的,良好的动机还要有光明磊落的行动。我们不当身陷迷途的爱国者,而应把爱国之心真正化为爱国之举。
创意点评:
作者对蔡铭超的行为提出了中肯的评价。文章开宗明义,把蔡铭超的行为定义为道德取向迷失的爱国者之举,与标题呼应,使文章中心突出。全文的亮点在于富于思辨。对蔡行为动机给予充分肯定,对其行为方式予以善意的批评,两方评议都十分深刻。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了题旨。议论富有层次,逻辑严密,分析冷静,可见考生扎实的语言功力。
如此爱国不合适
江西某考生
“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已经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对于事件的发生有人愤慨,有人忧愁,有人郁闷。对于蔡铭超的行为,其出发点我能够理解,但其举动我以为不值得鼓励。
纵观整个事件,佳士得拍卖行之所以如此高调,无非就是想引起世人关注,使成交金额高一些罢了;它可没想过要将这两件文物归还给中国。不管是自发组成律师团打官司,还是遭到中国媒体“集体开火”,该拍卖,它照样拍卖,任何与它相关的新闻都会提高对它的关注度。于是,在国人一片非议声中,它如期拍卖,这种态度让中国人感到一种无处发泄的愤怒,蔡铭超估计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理,想尽了办法要搅局,他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是,这样有用吗?高价拍下却拒绝付款,已经不仅涉及恶意破坏规则的问题了,还有个人的诚信,甚至国人的信誉问题。我相信当他出现在拍卖现场时,没有人会去关注他叫什么名字,只会注意到他是一个中国人。可以这么说,由于在“兽首事件”中,中国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出现在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当蔡铭超以高价拍下兽首时,当所有人都以为中国要“赎回”这两件文物时,当国人有那么一刹那的欢欣鼓舞时,他却选择了拒绝付款,最后导致流拍。
不错,他是以这种方式抗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没有想到这会给国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那些境外媒体会如何评价呢?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许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但蔡铭超这样一搅局,岂不又会授人以柄吗?
由此让我想到我们的一些爱国方式。奥运火炬在法国遭抢,于是我们抵制法国“家乐福”超市,我们以为这能让法国人蒙受经济损失,却没想到先受损失的是法企里的中国员工;我们中的一些网友对着网上任何与日韩有关的一切大喊“日本鬼子”、“高丽棒子”,却在日常生活中对着多金的日本人、韩国人低声下气。
爱国是一个人身上必须具备的品质,但爱国不需要激进。教师教好学生就是爱国,学生好好学习就是爱国,工人做好手上的每一个零件就是爱国,军人保家卫国就是爱国。像前文中,蔡铭超如能理智应对,就是爱国。
热爱我们的国家,不需要空喊口号,也不需要激进的抗议方式。这在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愈加富强。通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用正当手段,会让所有非法流失海外的文物,重新回到中国的土地上!
创意点评:
本文分析得入情入理。文章在“蔡铭超的行为不值得提倡”的鲜明表态之后,以退为进。考生表示对其“因愤怒无处发泄而搅局的心态”可以理解,笔锋一转,说明其效果恰恰南辕北辙。从文章深刻的分析来看,考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专题3:2009年广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在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满分佳作欣赏:
本真常识
广东某考生
人们虽然喜欢喝掺杂了调料的各种饮料,但喝得最多的恐怕是纯净的白开水;人们虽然喜欢感慨晚霞的五彩斑斓,但最钟情万里无云的蓝天;人们虽然羡慕那波澜壮阔的日子,但选择最多的依然是淳朴、淡泊的生活……也许,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最能给予心灵触动的,往往就是过一些常识性的生活吧。
保持天真是人的常识。我常常被一个叫钱钟书的老孩子所感动。在妻子熟睡时偷偷往她脸上画花脸,然后观赏自己的杰作乐得捧腹大笑;往女儿的被窝里塞东西,跟女儿说是装地雷,然后两人闹得不亦乐乎;朋友借钱时总是嫌计数麻烦,于是告诉朋友,给他一半的钱不用归还……钱钟书就是这样,没有心计,不计较利益,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不事粉饰的本性人生,使我感触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