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孩子成功8步
25997700000025

第25章 成功八步(18)

假如你遭遇的挫折是由别人的行为或决定导致的,那么请向当事人讲明,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但是需要注意,即使你很气愤,也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抱怨别人上,这样做只会浪费你改变现状的力气。不要怀着受害者的心态来做事,否则只能永远生活在被动中。

假如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亲人去世,此时,请不要将悲伤藏在心中,不妨去找好朋友或老师,从他们那里寻求慰藉和支持,适时地释放自己的悲伤情绪。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次出发。

挫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挫折原因

解决办法

自身原因

1.接受事实

2.调整好情绪

3.下定决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别人的行为或决定

1.鼓起勇气,向当事人讲明

2.不要将精力浪费在抱怨别人上

3.不怀着受害者的心态做事

4.与当事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始料未及的意外

1.接受事实

2.向亲近的人倾诉,寻找慰藉

3.调整好心态,再次出发

或许挫折会延缓你前进的步伐,会使你的计划暂时受阻。但是,请记住,这些挫折对你来说,并非全是挫折,也并非全是负面的影响。遇到挫折,千万不要失去耐性,即使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也要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虽然按部就班地做事很无趣,甚至很无聊,或者也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回报,但是不论发生什么事,记得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不管你想不想做某件事,或能不能在某个特定时刻感到满足或喜悦,你都要坚持到底。你不可能得到每一样你想要的东西,也不可能喜欢人生的每一部分。因为,人生是一个苦乐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永远在云端,也不可能有人总在深谷中。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克服困难之后获得甜美的果实。当你克服困难,一路坚持到最后,你会更加欣赏自己的能力,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最重要的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成功的哲学就是屡败屡战

一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成功的哲学就是屡败屡战,跌倒了要有再站起来的勇气。”的确是这样,人生不可能没有失败,最重要的是失败后要有站起来的勇气,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跌倒,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失败只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它会让我们在收获的时刻感到更加幸福和喜悦。

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追求,但都喜欢一样东西,都渴望一样东西,这便是成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们以为成功是一种收获。事实也是如此,但人们往往因为太看重成功而忽视了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迈向成功的原始积累。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成果,可他的失败次数达十几万次。这一千多项发明便是他以这十几万次的失败为基石,坚持努力的结果。

1877 年,爱迪生开始着手研究白炽电灯。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20本记录,共计 4 万多页。从中,他不仅了解了前人在电力照明上的成就和进展,也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爱迪生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疲倦的时候就把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沿着前人的脚印,他先后做了许多次试验。他绞尽脑汁,历时一年多,先后用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的耐热材料,进行了上万次实验,结果都失败了。报纸之前还对他发明电灯一事大吹大擂,可一转眼就开始讽刺他,说他是在白日做梦。无论是吹捧还是讥讽,爱迪生都毫不气馁,乐观地面对每一次失败。

有一次,他的手指无意中碰到了桌上的一堆灯捻子,当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便叫助手拿来几轴棉线。按照他的吩咐,助手们把棉线弯成发夹的样子,放在镍制的模型里,送到高温密闭的炉中,烧成了一根碳精丝,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玻璃泡,抽掉了灯泡里的空气,再把抽气口密封。电流一通,电灯便亮了,而且光线是那么明亮、柔和、稳定。他成功了!

1879年 10 月 21 日,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电灯诞生了。爱迪生发明的“夜间的太阳”使人类进入了电灯照明的新时代,这第一个“夜间的太阳”——电灯,整整亮了 45 个小时。爱迪生的助手们都唱着、笑着,就连圣诞节都没有这么欢乐、这么热闹。

当别人问爱迪生为什么失败了几千次,却还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时,爱迪生面带笑容地说:“谁说我失败了几千次啊?每一次失败都有收获,因为我知道了那一种物质不能用来制作电灯啊!”爱迪生就是这样享受着他失败的成果,最终发明了电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爱迪生那样乐观的态度,将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绚丽、丰富。

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因为考试没考好、竞选班干部落选等种种失利而一蹶不振的孩子。每每遇到这样的孩子,看着他们落寞的表情,我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其实,这些孩子不是被所谓的失败打倒了,而是被他们自己的心打败了。面对失败,他们变得畏首畏尾,失去了敢于尝试的心。其实,只要敢于尝试,屡败屡战,他们就有成功的希望和可能。

事实上,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通过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充分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像爱迪生那样乐观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学习,那我们迟早会叩开成功的大门。

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

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我都要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过一遍,看看什么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有哪些行为应该继续发扬……这些年来,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德国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的确,反省是一种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方法。人不仅在失败的时候要反省,平时也要常常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一句很简单的话却蕴涵着精深的道理。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方能不迷失方向,方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在做人、行事上有哪些问题,如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错则改之,对则勉之。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身的缺点和过失,并立刻改正。人如同一块天然矿石,需要不断地去雕琢,铲去不必要的部分,这样才能日臻完善。虽然这个过程有些痛苦,但只有经过细心雕琢后的矿石才能更有价值。其实,自我反省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自己偏离成功的道路。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被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的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那么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这些言论实质上阐述的都是反省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反省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经常反省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据我所知,号称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都会准时反省,并将之列入每天的日程中,他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工作,最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夏朝时候,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重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再来进犯,还自动投降了。

一个人不管失去多少,只要能够自我反省,就没有完全失败。我们不仅要在逆境中反省,还要在顺境时反省,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消除于无形中。

除了反省自我,还要增加反省的广度和深度,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并将反省后的结论付诸实践。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经验当成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教训当做自己的教训。

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更多,而且更为深刻。

不怕犯错,只怕不改过

一天,一个男孩闷闷不乐地找到我,他说自己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为此,父母和老师都找他谈过话,可他都听不进去。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傻眼了,竟然有三科不及格。他之前可是班上的学习尖子,物理还获过市里的竞赛一等奖。现在他很后悔,决心戒掉游戏,好好学习。但是他又很担心,怕父母和老师都不再相信自己。

听了男孩的话,我夸奖了他:“你真厉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迷途知返。我很高兴,你的父母和老师要是知道你现在这样,他们肯定也会为你高兴的。现在,很多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很少有像你这样的。”

听了我的话,男孩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可是,我担心他们会觉得我是一个坏孩子。”

“怎么会呢?不会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这样吧,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片深山老林里有一座神仙居。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神仙居居主,想拜他为师。年轻人进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后,忽然犯难了。原来,在路的前方出现了三条岔路,它们分别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才能通向山顶。

忽然,年轻人看见路旁有一个老人在睡觉,于是走上前去叫醒老人,向他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人睡眼蒙眬地嘟哝了一句“左边”,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了,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

回到三岔路口,老人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人伸了个懒腰,说了句“左边”,就不理他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人是从下山角度来讲的“左边”。于是,他就选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去。走了很久后,眼前的路又消失了,他只好又原路返回。

回到三岔路口,年轻人见老人又睡过去了,不由得有些生气。他上前推了推老人,把他叫醒,问道:“你一大把年纪了何苦骗我,左边的路我走了,右边的路我也走了,都不能通向山顶,到底哪条路可以去山顶?”老人笑眯眯地回答:“左边的路不通,右边的路不通,你说哪条路通呢?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应该走中间那条路。但他总想不明白老人为什么总说“左边”。带着一肚子的疑惑,年轻人最终来到了神仙居。他虔诚地跪下磕头,居主笑眯眯地看着他,那神态仿佛山下三岔路口那个老人,年轻人使劲揉了揉眼睛,发现神仙居的居主正是三岔路口的那位老人。他这才明白过来,刚才老人是教育他如何在错误中学习。

讲完故事,我告诉他:“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犯了错,却不去改正,因为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拒绝学习和成长,而没有学习和成长,又如何会获得成功呢?”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是“不允许犯错”、“尽可能少犯错”,犯错往往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很多人害怕犯错。但是,人的一生中不犯错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小到做错一道题,大到选错人生道路。但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之后而不知悔改。

孔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认为,错而不改的态度才可以称得上是犯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倘若你明知自己错了却不思悔改,那么再小的错误也是不可饶恕的。

既然错误已经发生,就不要再斤斤计较,你需要做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一定会找出成功的契机,继续前进。

出现错误时,我们应该像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一样去了解错误的潜在价值,然后把错误当做垫脚石。事实上,人类的发明史、发现史到处都充满了错误的假设和失败的观念: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哥伦布曾走错了很多路;开普勒偶然得到的行星间引力的概念正是他从错误中得到的结果;爱迪生为了制造灯泡,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

错误还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转变方向。当你不小心撞到错误时,就是它在提醒你,你的方向是错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改变方向,寻找正确的人生道路。

选择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从错误中让自己获得成长。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是懦夫,一个总是犯错误的人是傻子。如果我们能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错误的经历就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

每一次失败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还记得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情形吗?你是一踏上去就能行动自如吗?当然不是。可能你动不动就摔个四脚朝天,腿和胳膊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还记得为了学会骑自行车,你跌倒过多少次吗?还记得有多少次摔破了膝盖、弄脏了衣服吗?但正是由于这些失败,你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

一般来说,成功就是无数次失败的积淀。不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又怎能尝到成功的甜美,因此,过去的每一次失败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