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巨商书架:世界商业巨子推荐的读书计划
26000400000003

第3章 沉思录(2)

黑人走后,老太太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没人喝过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在老太太弄清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尴尬之余她一定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温暖的力量来自善良品质的感染。善良就像是内心一道源源不断的泉水[缺少过渡],它所带来的感动将会比生命本身更长久。休谟说:“人类生活的最幸福的心灵气质是品德善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必是一个心灵丰足的人,同时,善良的举动也会带给他人内心的感动和震撼。

一个爱的字眼,有时能把人从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并且带给他们希望;一个微笑,有时能让人相信他还有活着的理由;一个关怀的举动,甚至可以救人一命。有不少人曾经非常认真地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在电梯里有个陌生人跟他打了个招呼,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我心里正念着你”之后,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一个再细小不过的关爱的刹那,就足以改变一切。不要低估你心目中善良品质的力量,从而使你丧失很多行善的机会。不要以为你能够帮助别人的只是沧海一粟,不要以为你的能力不足以救人于水火。

不要像仿佛你将活一千年那样行动。死亡窥伺着你。当你活着时,如果善在你力量范围之内,那么就行善吧。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力量范围之内,尽己所能地行善。相信,一念善起,万事花开。

宁静的心灵和愉悦长伴

这是多么容易啊:抵制和清除一切令人苦恼或不适当的印象,迅速进入完全的宁静。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

你惯常的思想要像那样,你心灵的品格也要是这样,因为灵魂是由思想来染色的。

——马可·奥勒留

回归自我,不慕虚荣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我们都一定要做个好人,就像一块翡翠或者黄金总是认为:“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我始终是一块珍宝,我要保持我的光彩。”

一个能够保持宁静心灵,并保持理性自我的人,永远不会自己产生恐惧或欲望,除非是别人让它产生恐惧、陷入欲望。这种时候,灵魂往往会因为贪慕一时的虚荣而丧失自我。让肉体去体验这种经历吧,如果它有能力,或许可以使自身免于伤害;我们的灵魂是能感受恐惧和痛苦的,并且能对恐惧和痛苦作出判断;但是灵魂不会受到损害,因为它不会这样认为。灵魂是一无所求的,除非它自己创造出需要,同样,没有什么能够打搅它、妨碍它,除非它自己打搅自己、妨碍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理,它像一只默默地啃噬自己内心的小虫,悄无声息但却让人格外痛苦难熬。而这些贪慕虚荣的人,也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些代价。

山鸡天生美丽,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叫人赞叹不已。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自豪,非常爱惜自己的美丽。它在山间散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骄傲地欣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一位臣子将一只山鸡送给了君主,君主非常高兴,召唤有名的乐师吹起动人的曲子,而山鸡却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君主命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办法逗得山鸡起舞。

这时,一名聪明的臣子叫人搬来一面大镜子放在山鸡面前,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激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君主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叹不已,以至于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最后,它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顾影自怜的山鸡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它在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下迷失了自我,当它追求着错误的东西并且沉迷其中时,就渐渐地从虚荣走向了炫耀,以至于丧失了理智,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虚荣心会使一个人失去心灵的自由,常常使人觉得没有安全感,不满足,与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满足,不如回归本我,于宁静的心灵世界中寻求知足的幸福。

让灵魂永葆青春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你依然年轻,身体依然强壮,灵魂却已然白发苍苍。宇宙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如果宇宙间万物确实存在一个确定的归宿,那么万物都会归于统一;如果这个归宿并不存在,那么万物也许都会被分解开来。总之,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解,变化是肯定的,就像肌体会衰老,灵魂会变化。

而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让灵魂永葆青春,不要在身体衰老之前就老去。所以,请保持灵魂的健康与昂扬,请努力去做这样的人:朴素、善良、严肃、高尚,不做作、爱正义、敬神明、温柔可亲、恪尽职守。什么样的人是上帝希望的那种人,就请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对神明要心存崇敬,对你的朋友要仁爱并且乐善好施。这样的人,灵魂就像婴儿的眼眸一样清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像他一样精力充沛地按照理性做事,像他一样胸怀坦荡,像他一样虔诚,面容宁静,待人态度温柔,像他一样不追名逐利,像他一样专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还要记住,在仔细考察并且有了清楚的认识以前,绝不忽视任何一件小事;对于那些无理指责的人,宽容并忍让他们,而不强调反击;从容做事,不听信任何流言诽谤之词;谨慎观察人的品性,不因别人的愤怒就轻易作出让步,远离阿谀奉承,不过分猜疑,也不要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简单的要求,但工作的时候要勤劳,并保持耐心。

人生短暂,我们在尘世的生命只有这唯一的果实——虔诚的性格和仁爱的行为。无论做什么,都要给灵魂以给养,使它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若能如此,即使人生并没有创造出奇迹,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两个小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

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没什么意思。常常是这样,装得满满地上去,又空着下来。每一天都在虚度之中流逝,仿佛连灵魂都慢慢地枯竭。”

第一个小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我一直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再将这满满的幸福送给他人分享,这又是怎样的快乐!”

每一天,都并非虚度,如果你努力地向充实靠拢;每一天,灵魂都会得到丰富,如果你从来不恣意纵容自我。当那个悲观的小水桶一日复一日地用空洞的眼神抬头望天时,天是空的,灵魂也在衰老之中;而另一只乐观的小桶,则用快乐填满了自己的生活,每一天都新鲜生动。

生命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生活里会有许多需要选择的事情,例如一个事物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个行为是不是应该去做,是走左边那条路还是右边的那条?其实,就在这些简简单单的选择中,你的生命轨迹已经逐渐地成形。过早的衰老还是永远保持年轻,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保持虔诚的精神和友善的行为,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在贡献中快乐,这样的清醒是多么的难得。在清醒的时候,再看见那些关于衰老或者空虚的烦恼,就会像是在看一场梦,云烟过眼,天朗风清。

像等待生一样静候死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开始、延续和死亡,这些都是被包括在自然界要实现的目标之内的。人生就好比这样一个过程:一只球被人掷起,而后又开始下坠,最后落在地上;或者像一个水泡,它逐渐凝结起来,突然被伸到水面的树枝触碰了一下,转瞬间便完全破碎。生命也是这样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所有人都会走向同一个归宿,那就是死亡。所以,不要轻率或不耐烦地对待或蔑视死亡,而是要把它作为自然的一个活动静候它。就像你能够安静地等待一个孩子从母亲的子宫里娩出一样,也请你从现在开始就准备着你的灵魂从皮囊中脱离的那个时刻的来临。[读不明白,建议做适当修改]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的正常的活动,你不需要恐慌,只要静静等候就可以了。

日本有位禅师一百多岁高寿时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还完好无损,总是红光满面,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有位生命学专家想从禅师这里得到一种长寿秘籍,就专门来寻访他。第一次寻访时,老禅师说:“没有什么秘诀,连我也没弄明白我为何如此长寿的。”几年过后,专家再次拜访乐天禅师。禅师说:“我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天机不可泄露。”又是几年过去了,禅师的身体依然强健,一点儿也看不出老,好像违反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学专家再次来拜访,他对老禅师说,他对生命的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

这次,禅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从六十来岁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乐。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够,一直未能实现早日圆寂的最大夙愿。这,也许就是你要探讨的长寿的奥秘吧!”

世间有几个人,能够用这种泰然自若的态度面对生死?

人们普遍害怕死亡,这种恐惧的情绪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造成的。人类习惯把死亡与衰老、疾病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人类看来,死亡是很痛苦的。其实不然,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从年青到年老,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每个生物都要经历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所有的生命都要经历自然带来的一切活动。人的死亡只是具体的生命形式的结束,而构成这一生命形式的气又会回到物质世界中,重新加入宇宙生命的无穷变化。

我们以树叶为例,春天让树上产生树叶,然后风把树叶吹落,接着树木又在落叶的地方长出新的树叶。人也和这树叶一样,不管这个人是被称颂和赞扬的,还是被诅咒和谴责的,都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短暂的存在。死亡只是让来自自然造化的生命再次复归造化。

死亡把你和正在和你一起生活的人分开,把你可怜的灵魂同身体分开,要知道,你与他们的联系和结合本来就是自然给予的,现在只不过是自然要把这种结合拆开。

自然将灵魂与身体分开,便是把死亡赋予了你[缺少过渡]。死亡只不过是让你脱离目前这种生活转而进入另一种生活。那么我们又何必要执著于尘世,希望自己在这里逗留更长的时间呢?

从生走向死,这是合乎自然的一件事,所以,在世时我们要顺应自然行事,死时跟随造物变化。不欣喜生命的诞生,也不抗拒生命的死亡;明白生死只是忽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忘记自己的来处,也不探求死后的归宿;命运来了,欣然接受,事情过后,又恢复平常,在即将离去时对别人的态度仍然和善,把自己的品格,友好、仁爱和温柔的一面保持到最后一分钟。

保持生活的高贵与思考的理性

如果有人能够使我相信并向我展示我没有正确地思考和行动,我将愉快地改变自己;因为我寻求真理,而任何人都不会受到真理的伤害。而那保留错误和无知的人却要因此受到伤害。

要使你自己适应于命运注定要使你同它们在一起的事物,以及你注定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些人,要爱他们,真正地这样做。

——马可·奥勒留

以平等的精神生出虔诚与仁爱[此节点在论述中忽略了“平等的精神”,建议做适当的完善或者变换标题]

世间的一切生灵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骨肉相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虔诚而仁爱的态度对待造物给予我们的一切呢?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自然界的奇迹,所以我们要用平等的观念对待一切。

用平等的观念对待一切,付出真挚的爱心,才能收获快乐、收获希望。只有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的双手,在你困难时,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到了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只有一角钱了。实在是饥饿难忍,他只好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