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实用保健宝典
26001100000004

第4章 中医养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守则(3)

在我们国家,西北的温度要较东南低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西北方阴也,东南方阳也”阳就是用,就是释放。阴就是体,就是收藏。从地域上讲,整个西北方向以收藏为主,整个东南方向以释放为主,所以就产生了温度上的差异。

“阴阳”的收藏也相当于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是吸收和释放的过程。阴的收藏是合成代谢,而阳却是分解代谢。总结起来就是“阴成形”“阳化气”,比如我们吃的食物就是属“阴”,食物进入体内就会被消化吸收,供养生命活动的需求,这就是“阴成形”的过程,是一个同化外界物质的向内的过程;而人吃饱后会感觉精力充沛,整个人显得很有活力、很精神,做事的时候思维也比较敏捷,这就是“阳化气”的过程,即消耗体内有形物质而释放能量的过程。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阴是阳的前提,人体只有注意养收、养藏,即养阴,才能有更多的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人们在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养阴惜阴,只有这样,生命才能更健康更持久。

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老人在谈到长寿之道的时候,着实让人感到惊讶和不解,因为有的老人几乎烟不离手,还是活到100多岁;还有,生命在于运动,有的老人却偏偏不爱运动也能高寿;还有嗜好喝酒的、尤喜吃肉的、长期吃素的等等,都有长寿的代表,于是很多人就郁闷了,到底哪种长寿之道是正确的呢?

其实,真正的长寿之道是《黄帝内经》中谈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要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虽然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否认的出现贪婪和欲望,所谓欲望无止境,如果不懂得节制,迟早会被埋葬在欲望之火中。所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才是长寿的不二法门。在生活中,我们很难看见哪个斤斤计较、心事重重、杂念丛生、心胸狭窄的人是能够长寿的?

在中医的养生之道中讲究“养心调神”,这与《黄帝内经》中的论述是一致的。扁鹊也是养心调神养生论的支持者,他非常提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但是要做到“养心调神”却不是非常容易,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医生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一些机能性疾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神经官能症、偏头痛、消化不良等,可以称之为心因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圣人的养生之道在于顺应四时

古代圣人很重视顺应四时而养生,《黄帝内经》中有相关论述,如“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四季轮回,寒暑更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适应四季气象变化形成的普遍规律。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了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表现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各种生理功能,有着与天地自然变化几近同步的节律性和适应外界变化,并做出自我调整的能力。所以,人类要想颐养天年就应该做到法时养生。

法时养生,就是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说具体一点,就是热天有热天的养生原则,冷天有冷天的养生道理。总的原则就是要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来调养我们的身体。

法时养生的精髓是四季养生,按照春、夏、秋、冬这四季的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四季养生的总原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因为身体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一样,春夏秋冬分别对应阳气的生长收藏。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害生命力,破坏身体的真元之气,损害身体健康。

但是,有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提出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为什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那岂不更冷了吗?

其实,春夏的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到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就会利用自身机能也就是通过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对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外,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大量出汗,这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的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到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就会利用自身机能也就是大量调动阳气,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外,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谓“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冬养阴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阳化气,人们把阳和气连起来叫阳气;阴代表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基本物质。阳气是人体生存的重要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所在;阴成形,通常又把它叫做阴液。阴液是有形物质,濡养了人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及功用。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皆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只有阳气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以及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才有依赖。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而且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人必须了解的中医养生术

因各人的体质不同,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因此,每个人都养生方法也可能不相同,中医提倡人们在养生时要因人、因地、因时,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养生者,不可不知以下七大中医养生术: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任何人都施用同样的养生法,那就不会符合每个人都的养生需要,也必然不可能达到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