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32

第32章 办事送礼效率高(4)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意外获悉袁世凯的宠妾杨氏喜爱喝进口白兰地名酒,而且还是“海量”。这个消息使他心花怒放,她决定利用这一点敲开袁世凯的大门。再说杨氏这里,经常收到一箱箱不署名的人送的白兰地,过了有半个月时间,她暗中查访,才知道是有个叫张敬尧的营长送的,自然十分欢喜,亲自召见。张敬尧一见面,即满口“师母长”、“师母短”,把个杨氏哄得如登青云,内心甚喜。

从此,张敬尧通过杨氏算是在袁世凯那里挂了号,几年后竟升为旅长。

张敬尧之所以日后得以高升,全凭着投杨氏所好来送礼。因此,求人办事时不仅要送礼,而且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事情的办成也就十拿九稳了。

送礼讲究“雪中送炭”

求人办事,送礼是常有的事,礼品也是多得数不胜数。但是如果你能送对方急需的东西,那效果可就非同一般了,因为雪中送炭是最能打动人内心的。

清代巨商胡雪岩很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他送礼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送别人急需之物。

在胡雪岩所处的那个时代,要求人办事,肯定离不开银子。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票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当时,左宗棠位高权重,想巴结他任何人赠金、赠美起不到任何作用,但胡雪岩却通过“两件事”就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两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5万两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实际上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胡雪岩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毫不犹豫就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些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时,左宗棠急于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一送之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正是因为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不仅生意飞黄腾达,而且得到了朝廷特赐的红帽子,成冠绝天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送礼的方式有很多种,送钱送物只是一种常规的办法,除此之外办法还有很多,比如你能够解决别人的难题,你能够支持别人的事业,你能够成为别人的合作伙伴等等,急别人之所急,别人都会真心地感谢你,帮你办事。

送礼讲究厚薄贵贱

正因为赠送厚礼能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能给受礼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许多场合,人们都会选送价格不菲的礼物,希望自己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特别是有要事相求时,厚礼更是如鱼得水,发挥出它独到的优势。

所以你在求人办事挑选礼品的时候是挑之又挑,总是认为礼物太少,拿不出手,或尽量多送,或送贵的。价格高的礼物当然能表达送礼者特别的感情,但是价格低的礼物也适合在相宜的场合送出。

这就是与厚礼相对应的一般的礼品——薄礼。

薄礼的价格当然不会很昂贵,一颗小小的红豆,一张轻薄的贺卡,甚至不经意间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

薄礼在任何时候皆可送出,而不需要特殊的场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送些小礼物比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送一份厚礼更有价值。

薄礼经过情意的渲染,经过刻意的设计,也能增加其价值。因为这份特殊的礼品,对于送受两方而言,具有其他人了解不到的特殊意义。

因此,礼品不论是厚是薄,其实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的。礼物再丰厚,厚不过你的那份感情;礼物再微薄,它总能表达你深厚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礼物是否厚重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你送得是否适当。

再者,礼物的厚薄也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地区,或送给不同的对象,有时薄礼也会成为厚礼,有时厚礼也会失去意义。

在大都市里很普通的东西,到了贫困的边远地区就很贵重了。在未通电的山沟沟里,你送给亲戚一台彩电,反而抵不上送去一兜食品。

所以,在求人办事时,你就可以根据所求之事送适当的礼品,不必一味追求厚礼。

送礼讲究雅俗相宜

在社会交往中,馈赠礼品要注意选择与受礼者身份相宜的礼品,才能使你们的关系朝着如遇似水方向发展。求人办事时,也同样如此。在任何时代,特别是在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人们的身份和等级观念都很强,对方的身份不同,送礼的方式和礼物的轻重都不一样。对什么人都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

所以,作为送礼者,想要送一份让对方满意的礼品,必须要了解他的身份。

身份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地位高的人高价物品,送给一般地位的人普通物品,这已成为一种风气。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因此送礼时,便难免要将受礼者的身份衡量一番。

身份不同,所送礼物大多会有所区别。给辈分高的人要送去健康,送去尊敬等;给小辈送礼则很随意,甚至可以不送;给外国友人可赠送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等。

而不同的关系角色、不同的沟通程度,也容易在送礼者心中形成身份有高低的印象。自然,礼品互赠的形态和类型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选择精美高雅的礼品,如名人字画、工艺美术精品及各种高档文化用品等。

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偏重于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宜选择一些新颖别致、精美时髦的日用消费品作为礼物,其中应以吃、穿、玩为主。

根据身份送礼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如果只送给身份低的人,而忽略身份高的,那么这将会给你带来麻烦,所以送礼时候选择与其身份相适的礼品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