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47

第47章 使身心摆脱困境的办事技巧(3)

3.求同存异

这种方法是指双方在某一问题上争执不下时,提议先讨论另外一个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例如,双方在价格条款上僵持住了,可以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转而就双方易于沟通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事情常常会这样,当另一些条款的谈判取得了进展以后,如对方在付款方式、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优惠,再回到价格条款上来讨论时,双方的态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谈判中商量的气氛也就浓厚起来。

4.迂回攻击

谈判时,避开对方正常的心理期待,从一个以为不太可能的地方进行突击,这就非常可能让对方的思维、判断脱离预定轨道。等到对方的心理逐渐适应你的思维逻辑,再转而实施正面突击,这样常常会出现转机。

5.利用矛盾

谈判者要善于抓住谈判对手阵营中的矛盾,把矛盾作为谈判僵局的突破口。有时僵局倒不是双方协调不够,恰恰是对方自身内部矛盾的后果。这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会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利用对方内部矛盾进行巧妙的谈判与斗争,使对方不得不付出构成谈判僵局的代价。突破僵局的责任要由对方来负,就会促使对方寻找突破口,这样无形之中,僵局就会被慢慢地“消化”掉。

6.忍者为勇

谈判时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时,不要急于达成协议。这时要善于忍耐。忍耐可以避免谈判中的直接冲突,不致因意见分歧争论不休而伤了感情。此时便要暂停一段时间,给对方留出一些适应时间,以便对方能对你的意见慎重考虑。

如果你急于达成协议,而对方掌握了你的这种心理,就可能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反之,你不急于要求达成协议,看来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对方反而有可能降低要求。

以高超计谋快速追回欠款

拖欠货款,欠债不还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制约和干扰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及公司和个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如经理、厂长和大小老板以及个人等最为的头痛大事。

人们普遍认为,欠债还钱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之事,而追款人登门催款也是合情合理之举。但是,追款讨债对于欠款人来说就犹如割自己的肉一样,心里必定会万般的不乐意。因此他们总会千方百计地同追款人进行周旋找寻继续拖欠或者赖债的借口。这样,追款人就必须具备各种相应的追款素质和能力。一是,职业道德素质。追款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具体而言,这种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忠于职守。二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追款成功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它包括灵敏的感知、较强的记忆力、缜密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三是,语言文字能力。追款人的语言文字能力如何,不仅是其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对追款的成败有着直接影响。为此,追款人必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并且加强各种练习,如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等。四是,公关能力。追款人在追款过程中,经常要与不同领域、各种各样的负责人打交道。为了恰当地同这些职业不同、气质各异的人相处,以便取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从而促使欠款人尽快还债,这就需要追款人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恰当处理一些相应的公共关系。其基本宗旨除了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外,还必须注意与欠款人保持一种轻松、和谐的交流与商讨的气氛,以使其能够通力合作,尽快还清债务。这就要求追款人注意以下公关原则:第一,要有礼貌、讲礼节;第二,控制情绪,学会忍耐;第三,专心致志、侧耳倾听;第四,反应灵活、随机应变。除以上各项素质和能力外,追款人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般应当具备法学、经济学、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此外,追款人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追款任务,还必须采取恰当灵活的技巧,辅以高超的计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而言,追款人必须遵循着“最大最小”的原则,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包括一定的人力、物力)换取最大的效益(尽快迫使欠款人还清欠款),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所有的追款方法和技巧都必须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进行。

方法一:攻心为上。

“攻心”和“审势”是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经验总结。他曾七擒孟获、七度释放,终于让孟获心悦诚服,使蜀国南部地区自此相对安定。这是“攻心战”的经典战例。

方法二: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是一种从根本上削弱对方实力的方法。在商业竞争中,则表现为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进行突破,从而获得根本性的胜利。具体运用到追款讨债中,则表现为想方设法控制住欠款人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以此要挟对方还债。欠款人面对生与死的痛苦考验,必然返还欠款以获得“苟安”。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让对方丧失抵抗力,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是一种高超的斗争策略。在催款活动中,这一计策的主要内容是:面对顽固的赖账大户,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威胁、削弱甚至消灭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如停止供应关键部件、主要生产资料等),迫其就范,乖乖地完“币”归赵。

方法三:声东击西。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孙子》“权诈之兵”的核心。军事斗争中的谋略集中表现为出奇兵而战胜敌人,“声东击西”正是这样一种用兵之道。当敌我力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要想战胜对手,就需要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进攻,才能避开对方的注意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方法四:欲擒故纵。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军事斗争中讲究诱敌深入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掌控世事发展方向。天下事并非件件都遂人心愿,想在商战中占领市场,必须懂得进退之道,若不给消费者实惠,则不能获取应得的利润;追款讨债活动也一样,欠款人确已无力还债时,不妨帮助他的经营活动走上正轨,再让其还债不迟。

第二节应对棘手之人

应对身边的“小人”,多留几个心眼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人”,若处理不好与“小人”的关系,你就会吃亏。

应对小人而不得罪他,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1.应对笑里藏刀的“小人”——滴水不漏

这种笑里藏刀的人最可怕。平时和你“甜哥哥、蜜姐姐”地叫着,等到你放松戒备的时候,在暗处狠狠地捅你一刀。

在办公室里,笑里藏刀是小人常用的计谋。小人在和同事交往过程中,显得温和谦恭、面带微笑、很是大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大都气量狭小、喜欢猜忌、阴险狠毒。总之,小人们利用此计,目的是想让对手服从自己,在自己设计好的圈套里行事,以此达到获得利益的真正企图和目的。

上司最近不断找你谈话,准备委派你承担一项新的工作,这不但意味着上司对你的赏识,而且意味着你马上就可以升职。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对你羡慕不已。事隔几日,你感觉周围的气氛开始有些异常,大家都在悄悄地议论着什么,当了解到真相时,你的怒气简直要冲破天。不知是谁无中生有地传播了许多对你不利的谣言,诸如“道德败坏”、“虐待妻子”等,上司在“舆论”的影响下,决定收回成命,改派另一个人去做那份工作。你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应付这种人并不难,表面上跟他维持友好关系,但暗地里却要防范他,一切与他有关的公事决策汇报均要召开会议,并请来有关人士出席;其他公事上的情报则一律避而不谈,同时与他的交往只限于公事,个人隐私甚至其他同事的是非一概守口如瓶,只要你能做到滴水不漏,他便找不到缝隙向你下手了。

2.应对口蜜腹剑的人——微笑着打哈哈

如果你的同事是这种人,最简单的应付方式是冷漠地装不认识他。每天上班见面,如果他硬要往你身边凑,你就找借口马上躲开。能不合作做同一件工作,就尽量不要和他一起做,万一避不开,就要学着写日记,留下工作记录以备不测。

如果不幸他是你的老板,你要装得有一些反应迟钝的样子,他让你做事情,你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笑着猛附和,可能笑着笑着你就会发现,他要你做的事情实在太毒了,这时你不能当面拒绝或翻脸,只能笑着推诿,誓死不接受。

如他是你的部下,只要注意三点:其一找独立的工作或独立工作位置给他;其二不能让他有任何机会接近上面的主管;其三对他表情保持严肃,不带笑容。

3.应对挑拨离间的人——谨言慎行

对于这样的人,最佳方法是在几小时工作时间以外跟他们保持距离,并切记言行要谨慎,避免有任何“痒处”给他抓着,可能的话,可以联合其他同事一起孤立他,令他变得势单力薄。这类人好生事端,遇上与你无关的事情或言谈,切莫提意见或妄下断语;要是事件与你有关的亦只宜保持低姿态,所有公文必须备足手续,要作报告的话,最好将事件始末以白纸黑字呈报上级,是与非就由他去裁决好了,当然别忘了维护你的风度,事后也应保持缄默。

4.应对戴着面具的“假好人”——揭开他的真面目

这种人,整天面带笑容,见人十分客气,表现得特别友好。暗地里,却使出手段造你的谣、拆你的台。这种戴着面具的“好人”,往往容易让人“挨了他一巴掌,还会朝他笑”,“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钱”,因为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巴掌正是他打来的,也不知道把自己卖了的人就是他。

这类“好人”的特点是,在一定场合总是主动和你打招呼,甚至对你称兄道弟,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为了博取你的欢心,他还会顺着你的话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此类人是不难辨认的。

这种人如果和其他人发生了利益冲突,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争取他自己那一份微小的利益。这时候,其面具自然就会脱落,露出真实的面目。

5.应对尖酸刻薄的人——持适度距离

尖酸刻薄型的人特点是和别人争执时往往挖人隐私不留余地,同时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让对方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

这种人平常以取笑、挖苦别人为乐事。你被上级批评了,他会说:“这是老天有眼,罪有应得。”你和别人吵架了,他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都不是好东西。”你去纠正部下,被他知道了,他也会说:“有人恶霸,有人天生贱骨头,这是什么世界?”

尖酸刻薄型的人,天生得理不饶人,尖牙利嘴。由于他的行为离谱,因此基本没有什么朋友。他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人们懒得理他。但如果有一天遭到众怒,他也会被治得很惨。

遇见这种人,最好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招惹他。万一撞上了他,要么吃点小亏,权当没听见转身走人,要么使用一点技巧,使他有口难开,不敢再惹你。

应对自私自利的人,对其敬而远之

所有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都讨厌那种自私自利的人。因为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前头,不肯牺牲。但在日常交往中,遇到这样的人,该办事时还得办事。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本是教导人不要理分外的事,要专心打理自己分内的事。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自私的一面。这类人在没有利益冲突时,倒也相安无事,其自私自利的一面不易被人发觉。但只要在生活上一交往或在工作中涉及一些利害问题时,其自私的本质便会暴露无遗。如:

他会以各种理由,推掉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如:“自己的能力处理不了”,“自己手上的工作已很繁重”,“本来自己做也不妨,但宁愿把机会让给你,以使增加工作经验等”。在饭后结账时,总爱和别人斤斤计较,或喜爱拿着单据,逐项核对,不要期望他会在你有困难时帮助你。眼见别人犯错,他只会在旁偷笑,绝不会提醒别人,更不会拔刀相助。一旦有人向你嘲笑某人犯错也不自知时,你便要小心这个人了。

这种人尽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别注重个人的得失和利益,但是,他们也常常会因利益而忘我地工作。对他们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希望他们能够像朋友那样以义为重、以情为重。与这类人的交往关系可以仅仅是一种交换关系,干多少活,给多少利,干得好坏不同,利也不一样。人们之所以普遍地对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感到厌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仅仅按道德标准去衡量人,以其作为社会交往的准绳。这不能不有失片面,而当我们以一种利益标准作为社会交往的尺度时,你就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对他们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了。

如果换个角度、换种眼光来看待这种人,你会发现他们常常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精打细算。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他们这种优点加以升华,并运用到某些比较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发挥其优势。例如,让这种自私自利的人干一些财务工作,在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成为集体的“守财奴”。这样,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