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12

第12章 说话滴水不漏,左右逢源(3)

适时沉默,无声胜有声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手下有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长老一直想批评这个小花和尚,但苦于没有罪证。

这一天深夜,长老在寺庙里巡夜,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他知道必定是那个小和尚借此越墙到寺外。于是,长老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突然,他感觉“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换成了长老,小和尚吓得仓皇离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和尚觉得度日如年,他天天都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对他的惩罚,但长老依旧和从前一样,对这件事只字未提。

小和尚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不想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于是,他鼓起勇气找到长老,诚恳地认了错,哪知长老宽容地笑了笑,说:

“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还怕什么?”

小和尚从此备受鼓舞,他收住心,再也没有翻过墙。通过刻苦的修炼,小和尚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老和尚圆寂,小和尚成了长老。

在特定的环境中,缄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无言以对”的沉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沉默意味着双方都已不想交谈下去,都在努力设法尽快结束谈话;一种则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谈话内容触动子双方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这种沉默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双方尽情地体味(享受)这无言的心与心的交流。

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领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诉讼中的能言善辩、机智灵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有一次,他竟一言不发而击败了原告律师,在诉讼中获胜。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瞌睡来。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人们要学习怎样说话,而最主要的学问是怎样及在什么时候保持沉默。比如阿拉伯有句俗语说的,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这就是无声的方圆之道。

效能法则

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工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才的口才。阿拉伯流行一句俗语:“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要向提高我们说话办事的能力,就要懂得适时适度地运用沉默的力量。

打蛇打七寸,说话说到心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说话说到心”。一个高明的谈话者必是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善于体察对方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有一次去某精神病医院采访一位女患者。编辑的采访提纲中原先拟好的问题是:“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赵忠祥感到这话过于刺激患者,就改用委婉亲切的问法:“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么不好呢?”几句和蔼可亲婉转温和的问话,一下子缩短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原是小学教师的患者感到来访者亲切可信,回答问题时也显得自然恳切。她说:“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们。我真想快一点治好病,能为教育孩子贡献我一份力量。”语言诚恳感人,谈得十分投机。赵忠祥马上接口讲:“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为您高兴。今天咱们这段谈话已经录了像,过几天在电视里播放,我想您的学生看到您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病痛在身的人,十分需要他人的安慰,因而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所以,探望者要努力使自己在交谈时音量适当,语气委婉,感情真挚。要尽量使患者觉得在你探望后感到心情愉快和轻松。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恢复健康。案例中赵忠祥很好地体察了病人的心境,因此,才能够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也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

赵惠文王崩逝,由孝成王继位。孝成王当时还年幼,就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摄政。

秦国趁机大举攻赵。赵太后转而向齐国求援。

齐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否则就不出兵。”

长安君是孝成王最小的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

赵太后坚决拒绝了齐国的要求,无论重臣们如何竭力劝谏,她都不答应,还说:“如果再有人要我把长安君送去当人质,我就将口水吐到他的脸上。”然而,左师触龙却以迂回诱导的办法,寓理于情,攻心为上,说服了赵太后。

左师触龙装作若无其事地慢慢走了进去,首先抱歉地说:“我的脚有点毛病,行走困难,所以许久未向您请安,但又担心太后的健康状况,所以前来进见……”

“我平日都是以车代步的。”

“那饮食方面呢?”

“都是吃粥。”

“我最近也是食欲不振,所以我每天要固定地散散步,以增加些食欲,也可以使身体健康些。”

“我可不能像您那样。”

至此,赵太后的表情才稍稍缓和了下来。

触龙又说:“我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非常不成才,真叫我感到困扰。我的年纪也大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向太后请求,给他个王宫卫士的差事,这是我一生的愿望啊!”

“可以,他今年几岁了?”

“15岁,或许太年轻了,但我希望能在生前将他的事情安排好……”

“看来你也是疼爱小儿子的。”

“是啊,而且超过了做母亲的。”

“不,母亲才是特别疼爱小儿子的。”

触龙以为小儿子舒祺谋事做借口,终于引出了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的话题:“是吗?我觉得太后比较疼爱长安君嫁到燕国的姐姐。”

“不,我最疼爱的是长安君。”

触龙说:“如果疼爱孩子,一定会为他考虑将来的事。当长安君的姐姐出嫁时,您因不忍离别而哭泣,之后又常常挂心她的安危而掉泪。每当有祭拜时,你一定祈求她‘不要失宠而回赵国’,而且希望她的子孙都能显贵,继承王位。”

“是啊,是这样的。”

“那么请您仔细想想看,至今为止有哪位封侯的地位能持续三代而不坠的?”

“没有。”

“不只是赵国,其他的诸侯怎么样呢?”

“也没有听说过。”

“为什么呢?所谓祸害近可及身,远可殃及子孙。王族的子孙并非全是不孝者,但是他们没有功绩而居高位,没有功劳而得到众多的俸禄,其最终结果就是误了自己。现在您赐给长安君崇高的地位、丰沃的封地,却不给他建立功绩的机会,万一您将来出了什么意外,长安君的地位能保得住吗?所以我认为您并没有考虑到长安君的将来,您所疼爱的是长安君的姐姐。”

赵太后被触龙的情理打动了:“好吧,一切照你的意思去做!”

老谋深算的触龙采用迂回诱导的方式取得了成功。第一步便是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见赵太后时,触龙首先谈的是生活起居,把关怀之情送进赵太后的心中,造成了同病相怜的心理共鸣氛围,这种做法与其年龄、身份相称,因而使赵太后备感亲切。随后提到爱子心切,更是挑起了赵太后的同情与共鸣。第二步才就事论理,说明无功受禄的危害,在更高意义上揭示了真正的母爱的含义。在这样情理交融、先情于理的诱导下,赵太后能不怦然心动、翻然醒悟吗?

效能法则

说服人的诀窍在于说服其心,以情感人,才能晓之以理。要以情感成功说服别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别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说服别人。

闭上嘴巴,做个倾听高手

许多人喜欢让别人听他说话,却不太喜欢听别人说话,如果你在无意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请记得,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有权说话,他人也一样,当你要求他人倾听你时,你也要懂得倾听他人。

如果你不赞同他人的意见,你最好不要阻止他说话,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当他人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的时候,他通常是不会注意你的。一名高效能人士要做的就是忍耐一点,认真听取他人讲话,并要鼓励他彻底说出自己的意见。在沟通中坚持“听听别人怎么说”的原则往往能带来双赢的结局。

几年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在联系采购全年度生产所需的坐垫布。三家有名的生产厂家已经做好坐垫布样品,并接受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检验。随后,通用公司给各厂发出通知,让各厂的代表作最后一次的竞争。

其中一个厂家的代表莱恩先生来参加这次竞争,他正患有严重的咽喉炎。莱恩先生说:“当时,我嗓子哑得厉害,几乎不能说话。我与该公司的总经理、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及该公司的总经理面谈时,大家都坐在一起,当我站起身来,想努力说话时,却只能发出沙哑的声音。所以我只好在本上给他们写了一句话:诸位,很抱歉,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

“我替你说吧,”汽车公司经理说。后来他真那样做了。他帮莱恩展出他带来的样品,并讲述它们的优点,这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极大的关注。那位经理在发言中一直站在我的立场说话,我在他旁边只是用微笑点头及一些手势来表达我的观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得到了那笔合同,他们向我开出了五十万码的坐垫布,价值一百六十万美元的订单。这可是我一直以来得到的最大的订单。

我知道,要不是我实在不能说话,我很可能会失去这笔订单。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让他人说话有时更有价值。

为了让自己更会“听话”,最好还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

1.训练“听话”时的注意力。想听得准确,必须排除干扰。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训练:同时打开两台以上的收音机,播放不同内容,然后复述各个收音机播放的内容。

2.训练“听话”时的理解力。可用这样的方法:找朋友闲聊,但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理解力。

3.训练“听话”时的记忆力。就是学会边听边归纳内容要点,记住关键性词语,以及重要的事实和数据。

4.训练“听话”时的辨析力。即迅速分辨出争论各方的不同观点和逻辑关系,并加以评析。

5.训练“听话”时的灵敏力。即能很好地在各种场合与各种对象交谈。

经过足够的训练,再经过实际锻炼,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听话”高手。

效能法则

懂得倾听的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说话高手肯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人。要提升说话效能,我们就要学会倾听,经过足够的训练,再加上实际锻炼,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听话”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