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18

第18章 方圆通晓人情好办事(2)

佯装糊涂,以假作真

我们身边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要办好事,必须要看透这一点,通晓人情才能够办好事。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位小姐在某单位工作五六年了,以前交了几个男朋友,都嫌她工作环境太差而告吹。半年前,有人又为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长得挺帅,而且并没有嫌弃她的工作,那位小姐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两人进入热恋之中,商讨怎样办婚事。然而好事多磨,没有房子。后来决定还是先领结婚证书,排队等房子,一旦有了房子,马上举行婚礼。

那位小姐到派出所去开证明,领结婚证书,刚好所长值班,就一边开证明,一边与那位小姐话家常。看到小姐姓冷,所长问道:“你这姓很少啊!”冷小姐无心与人交谈,答道:“唔。”所长接着说:“县长也姓冷,那你和他是亲戚啰。”冷小姐又未置可否,因为她没有心思与他闲扯,只等所长开完证明她就要走。所长进一步推理说:“县长没有女儿,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冷小姐。”所长十分利落地把证明开完,又热情地把冷小姐送了出去。

经所长之口,县长侄女结婚的消息,在县城很快传播开来。

冷小姐回到单位,领导马上找她说:“你是冷县长的侄女,为什么不早说?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实在很少,不错,不错。”接着又说:“考虑到你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决定替你换一个工作,调你到局里办公室,调令不久就会下来,好好干吧,冷小姐,前途无量啊!”没有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长亲自找到冷小姐,说:“对不起,冷小姐,我们的工作实在太忙,要房子的太多,所以没有及早替你办理好。我们讨论、研究了很久,现在没有很好的房子,只好让你再等一下啦。”

“只要你心里为我想着,我愿意等你给我的好消息。”冷小姐顺势说。

不久,一栋宽敞漂亮的两室一厅楼房分给了冷小姐。

县长侄女要结婚的消息越传越广。冷小姐从不借助县长的威名吹嘘自己,一时被传为佳话,构成了冷小姐优秀品德的一大要素。

终于,冷小姐结婚了。婚礼热闹非凡。各大局领导陆续光临,送来贺礼,恭喜冷小姐与新郎新婚幸福,白头偕老。

但参加婚礼的人都没有见到县长大人,虽说有些遗憾,却也都能理解:县长忙,暂时顾不上到场……于是,一拨一拨有身份、有地位的仕途骄子都怀着希望满面红光而去了。冷小姐大大沾了冷县长的光。但她对人们传说与县长的叔侄关系从来也没有否认过,尽管她的身世与冷县长风马牛不相及。

效能法则

我们身边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要办好事,就要读懂人情,只有通晓人情才能够办好事。佯装糊涂,以假作真,故事中的冷小姐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直则不达,不妨绕绕圈子

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尤其是在旧中国的官场,“伴君如伴虎”,不会“绕圈子”,就很容易吃亏。深谙此道的人才可能左右逢源。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贡禹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官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贡禹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忠臣服侍君主,应该要求他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其他较容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补救他的缺点,他的优点不用说也会得到发挥。当汉元帝即位之初,向贡禹征求意见时,他应当先国家之所急,其他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皇帝优柔寡断,谗佞之徒专权,是国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对此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如果贡禹不了解国家的问题,他算不上什么贤者,如果知而不言,罪过就更大了。”

司马光可能忽视了,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会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一大堆意见,便时常招来嫉恨,埋下祸根,早晚会受到帝王的打击报复。贡禹十分精明,他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绕圈子”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相反,大凡那些喜欢直来直去,不会“绕圈子”的人,反倒会常常吃亏。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嘉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在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

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比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

因为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和批驳,对方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还可能使自己“惹火上身”,因此在表达和行事方式上学会绕圈子,效果就好多了。

尤其是生活中那些“直肠子”,“一根筋”,10头公牛也拉不回来的人。这样的人就更应该学学曲线求人的技巧,以达到顺利把事情办好的目的。俗话说:“远行之人,必遇坎坷。”当我们遇到高山挡路时,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应用在求人办事中,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即懂得进取也要善于采用曲折的方式。总之,绕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求人办事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效能法则

中国人办事很少像外国人那样“此来为某事”那样直截了当开题,因为这样不风雅。如果是关系疏远的朋友就更显冒昧了。中国人的求人讲究话里做文章,以曲线的方式求助于对方,这往往很奏效。所以,平时求人时为了避免难堪或伤害,就要懂一些方圆之术,学会采取曲折的方式求人。

以柔克刚,圆融无碍

办事要懂得灵活变通,以柔克刚。这样才能够圆融无碍。杜月笙,旧中国上海滩著名的流氓大亨,就精通此道。

杜月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第一号闻人”和“工商界巨子”。其权势之显赫,甚至敢于在“太子”头上动土。

1948年夏,为扭转全国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特派儿子******督导上海地区经济管制,并组成了逮捕不法之徒的“打虎大队”。恰在这时,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因私自套汇港币45万元外汇,被******查获。蒋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杜维屏,这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震动。

对杜月笙来讲,从来只有“损”人,没有被人损过。对于******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其实,杜月笙暗中却在窥探着反击的机会。

一天,******把各业巨头约到浦东大楼,准备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门宴”,却不便“拒邀”。会议一开始,******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

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

******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即起立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的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若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的发

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既然敢在老虎头上拍苍蝇,“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绝不宽恕。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街谈巷议,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

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

他是******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看在眼里。但杜月笙先发制人,******又不能按

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自相

残害手足的举止。宋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又搬出了******。******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

杜月笙以柔克刚救子这一手实在是“辣”呀。看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悟出一些方圆办事之道呢?

效能法则

硬碰硬是不行的。做事要懂得以柔克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