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乃商之基,无德之商无以成业。利聚以时,德聚以世。高人一筹的营销策略、圆滑历练的企业方针、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能使企业从中获利,但是要成大事、创大业,要做一个百年品牌,还要靠为众人称道的道德品质。有德才能聚人心,有德才能筑高远,有德才能计百年。
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道德是基业常青之根
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道德是基业常青之根,有了这个根,企业才可以同时拥抱利润与灵魂。
詹姆斯·C·柯林斯在《基业常青》一书中分析,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到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高瞻远瞩的公司通常在成功之前就拥有崇高的理想和核心理念,并自始至终以崇高理想激励自己,同时保持核心理念不变。
柯林斯所说的“崇高理想”和“核心理念”,就是企业所坚守的以道德为基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一定要具备道德根基。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如果为了追求利润,企业及其员工不惜采取假冒仿制、欺诈行骗、商业贿赂、行业垄断等“缺德”手段,不仅会损害诚实的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会使企业掉入火坑,万劫不复。可以说,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道德是基业常青之根,有了这个根,企业才可以同时拥抱利润与灵魂。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历经岁月打磨,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基业常青,秘诀也正在于它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企业道德理念,并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来证明同仁堂对企业道德理念的坚守。
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同仁堂每卖出一服“抗非典方”,就亏损2元钱,仅此一项,企业就报亏600万元。“政府发布了限价令,规定每服药只能卖9元,可是药材的采购价格却数倍地疯涨,过去1公斤金银花价格不会超过40元,“非典”期间却达到300元/公斤。”当时不少实力不济的药店纷纷放弃销售“抗非典方”,同仁堂的决策层却劝勉自己的员工说:“300多年来,我们信奉‘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宗旨,国家有难之际,也是我们回报社会之时。”正是有了这样的企业精神,同仁堂才有一个个令人钦佩的壮举,才能历经国家与民族的苦难而不绝,最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商家逐利,天经地义”,像同仁堂这样重德轻利,确非一般企业能做到的。它不仅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还代表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同仁堂的这种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塑造了一种“尚德”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个人。郭金生是同仁堂的一名普通的质检员,他的认真负责,是千万名员工职业精神的缩影。
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北京开始出现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郭金生负责此次药品的检验工作。
有一天,郭金生的一位大学同学打电话找到他,说要和他一起聚聚。郭金生赴了约,在寒暄、回顾同学时代之后,郭金生才明白这次聚会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原来,这位同学是来帮别人当“说客”的。三周前,同仁堂准备从一家公司买入药材,在验货时,郭金生发现这批货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以次充好。肯定是那家公司在搞鬼,想趁着“非典”的时机“浑水摸鱼”。自然,郭金生将这批药材挡在了门外。而那家公司的老板,就是面前这位同学的小舅子。
面对着四年“同窗情”,面对老同学的苦口婆心,面对对方隐约透露的“回扣”,郭金生毅然拒绝了同学的请求。
郭金生边给同学斟酒边说:“哥们儿,今天这顿饭我请你,算我给你赔罪——你说的那件事,我不能办。我知道你这个说客夹在中间也不好做,但是,你要想想,那是什么?是药啊,是救人的!如果我接了这批劣质药材,生产出的东西弄不好会吃死人的啊!你知道吗?我每一次检验药材,就像在检验我自己的良心,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良心,我也不能让假药、劣药从我手中溜走。希望你能理解我!”就这样,又一批劣质药材被郭金生挡在了大门之外。
同仁堂自古以来就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警训,反映的是同仁堂济世养生、取利于义的经营理念。同仁堂发展至今已300多年,历代成员都严格遵守古训,同仁堂的文化与声誉也就在一个个“郭金生”的行动中代代传承。
从同仁堂的经营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若一个企业把眼光单纯放在追求利润上,是短视的,真正伟大的企业必须点燃自己的灵魂之灯。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一样,企业一旦失去了优秀的文化理念,就会失去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及竞争力。
塑造企业“德文化”,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完善的法律制度、高人一筹的营销策略、圆滑历练的企业方针、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能使企业从中获利,但是要成大事、创大业,要做一个百年品牌,还要靠为众人称道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应该抓什么?有人认为应该抓品牌,有人认为应该抓成本,有人认为应该抓核心技术,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但一个企业若想获得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德文化”建设。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而最有竞争力的文化则是企业的“德文化”。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接连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丑闻,从安然破产、安达信会计师楼的解体,到世界通讯、环球电讯、默克药厂、施宝药业被揭露出的巨额虚假账目数字,这一系列的“缺德”行为严重打击了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的信心,使本来就低迷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一时间,美国经济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制度”的神话遭到人们的广泛质疑。
商业世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并不能完全约束博弈者追逐利益的“缺德”行为。完善的法律制度、高人一筹的营销策略、圆滑历练的企业方针、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能使企业从中获利,但是要成大事、创大业,要做一个百年品牌,还要靠为众人称道的道德品质。促成这种道德品质形成的,就是企业“德文化”。
利聚以时,德聚以世。“全聚德”这个闪亮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实践者,代表了优秀的饮食文化。它成立的那一刻(清朝同治三年,即1864年),中华民族还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难,国家也处于风雨飘摇中,但它靠着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凝聚力,在艰难的岁月里顽强地发展起来。
******总理曾为全聚德题字,写下了“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12个有力的大字,这一直是被全聚德所有员工信奉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保持顽强生命力的灵魂所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成果,以繁荣和发展中华饮食为己任”,这是全聚德的企业宗旨,将饮食文化上升到了传统文化的层次,体现了创建者的远见和良苦用心。
全聚德的百年炉火锤炼出“仁德至上”的商业公德,赢得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宾朋的一致赞誉。全聚德的文化传导着全聚德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奋力拼搏、谋求发展壮大的宏图伟志;体现着全聚德同心协力、锲而不舍、聚心、聚志、聚力、追求事业发展和永远奋进的顽强精神;象征着全聚德圆满、团圆、仁义、恭谦的道德观念和以德为先、诚信为本,热情、周到地为各方宾客服务的经营理念。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全聚德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以为各方宾客真诚服务的炽热之心吸引着千万来客。“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这是国内外宾朋发自内心的话语。全聚德同中国的长城一样,成为外国友人心目中中华民族的象征。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及官员光顾过久负盛名的全聚德,其中许多国家元首不止一次品尝过全聚德的美食。“全聚德”这块闪光的金匾,在“仁德至上”的感召下,百余年来以“聚德”之心广聚天下有识之士,以“聚全”之志深纳华夏文化精华。它历经百年沧桑,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记录着几代人的艰辛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