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26007200000017

第17章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心法(3)

关于如何睡眠才能健康长寿的问题,孙思邈认为,首先要注意睡眠方向。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大磁场,人和一切生命都在这个大磁场中生活着。候鸟之所以按季迁徙;信鸽之所以能准确归巢;人之所以善于思考各种复杂的问题,辨别各种不同的方位,都是与大脑中存在大量的含铁化合物有关,它构成了生物体内的“指南针”,能够按照地球的南北极磁场来辨别和调整方向。我国处于北半球,因此人们睡眠时的最佳方向是使身体和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保持平行。地球磁力线的方向从南至北,人们的睡眠方向最好也是南北向。具体说来,就是睡眠时应按南北方向躺下,头朝北,脚朝南,这样睡眠质量会更好些。因为人与地球磁场的方向一致,人体内某些含铁组织受到地球磁场干扰最小,因而有益于正常调整人体组织。

其次是睡眠姿势。孙思邈认为最好的睡眠姿势就是屈膝侧卧,这与现代的医学家提出的睡眠姿势不谋而合。

另外,孙思邈说睡觉时不宜蒙头。“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说长寿有点夸张,但睡觉蒙头确实会影响健康。头部是全身阳经的汇聚地,蒙头睡觉容易使体内的热壅积在头部,造成神志不清。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被窝里的空气本来就不流通,蒙着头睡觉,氧气含量势必会越来越少,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排出。如果不能吸入新鲜空气,就会觉得胸闷、气短、头痛、头昏、全身酸软。而且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增高。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会使人产生头疼、气急、全身无力等症状。长时间吸进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因感到不舒服而挣扎翻滚,直到把被子蹬开;有的人还会做噩梦,从梦中惊醒或大喊大叫。长期这样会损害身体健康。天气寒冷时蹬开被子,可能使人患上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所以睡眠养生,就不能蒙头睡觉。

身体的很多疾病可以在梦里反映出来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谈到,梦境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身体的疾病会在梦里反映出来,有的甚至是自己感觉不到、医生都看不出来的疾病。孙思邈说,一个人如果能熟知造成梦境的原因,对“治未病”和养生都大有好处。

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作“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的论述,大意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多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下面盛则梦见坠落。饥饿时,会梦见食物;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等。

孙思邈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因此,梦怒即为肝气盛,梦恐为肾气虚,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西方医学在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方面也有研究,认为: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发作前,病人也多做噩梦,并伴有惊恐症状;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等。

梦对健康的预兆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晨醒来,如果对晚上的梦还有印象,不妨对应做身体相关脏腑的检查或自测,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由此可见,身体是多么富有灵性,它对自己的变化了如指掌,即使我们个体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它也会通过疲劳、疼痛等感觉来提醒我们,而且对于一些不易察觉的疾病,它还会在梦中与我们交流,用一种近似幻觉的形式告诉我们,哪个部位需要你的关注。

失眠的原因与应对法

提到多梦,我们自然会想到失眠。孙思邈认为失眠从总体上讲都是因为阳不交阴,但又可具体分为四种:

一是胃不和安。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说,白天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吃的东西会被体内的阳气消化掉,而到了晚上,体内会呈现阴霾之气,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被消化掉的,所以古人有“过午不食”的说法。我们虽不主张大家不吃晚饭,但一定要少吃,否则会“胃不和安”,导致失眠。

二是精不凝神。精为阴,神为阳,精不凝神就是指阴阳不能和谐统一。肾主藏精,精不凝神那就说明肾出现了问题,治疗时要从肾经入手。

三是思虑过度。思虑伤脾,一个人如果想事情太多,脾胃就会不和,由上知脾胃不和人就会失眠。因此我们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喝些小米粥,这可以健脾和胃,有助于睡眠。

四是心火过旺。中医把心火太盛叫“离宫内燃”,离为南方,属心火。心火太盛的人不仅会失眠,还会出现舌头发红、小便发黄等症状。

此外,心肾不交、肝火亢旺、胆热心烦等也会导致失眠,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原因,不可擅自服药。对于失眠不太严重的人,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按摩法

每天睡觉前按摩安眠穴5分钟可以帮助睡眠。安眠穴在耳后乳突后方的凹陷处,具有安眠镇静的作用。

2.泡脚法

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帮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适合脑力工作者。其做法如下:先用温水浸泡(对手女性水要淹到小腿2/3处近三阴交穴;对于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脚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

3.食疗法

取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冲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的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遵循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对防治失眠也是很有帮助的。

爱气养气,益寿延年

孙思邈是“药王”,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孙思邈的养生非常推崇“爱气”。孙思邈援引抱朴子的一个比喻,把人的整体看做一个国家,神就像这个国家的君主,气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气是人身三宝之一。气和精同为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人生命活动的表现,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要想健康长寿,不可不谨养其气。治国一定要爱民,养生一定要爱气。气既然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那么,气也就必然会随着生命的进程而不断消耗。因此,人的衰老也就是气的衰弱引起的。

《黄帝内经》曾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身目不聪明也。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虚矣。”说明人到中年,其气已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衰的程度越来越重,人的衰老现象就越来越明显了。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衰老、延缓衰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爱气、养气。

孙思邈强调人们养生必须懂得这个道理:“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他指出,善于养生的人能够使气有余,气有余就能“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强”。通过掌握和实践正确的养生方法,要达到上述效果是完全可能的。孙思邈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在百余岁高龄时依然“容颜甚少”、耳聪目明、动作不衰、思维敏捷,为人治病疗疾,挥笔著书立说,就是因为他长年修身养性,善于保养真元之气,有效延缓了衰老的缘故。

那么,孙思邈所实行的爱气养气之法是怎样的呢?

首先,必须懂得人身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过用神思必定耗气伤精。所以爱气和啬神以及后面所说的养形都是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事无巨细,皆勿令太过,言行坐立,皆从四正,能知“撙节”之义,便为爱气之术。

其次,行爱气养气之术者须通晓“依时摄养”法。在不同的季节里,应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养其气,这就叫做“依时摄养”。孙思邈一生隐居山林,依四时变化而实践古老的养生术,终得尽其天年,其主要方法是:

春三月是推陈出新之季,天地万物充满了生机,人体之气在春季也是主升发向上的。因此春季的养生应着意于养“生之气”,调节生活规律,入夜方睡,清晨即起,在晨曦中散步漫游,注意放松身体的各部分,使自我感觉心旷神怡。为人处世应以诚相见,这就是春三月的养生之道。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蕃秀华实,一派兴旺景象,人体之气应夏而旺盛。因此夏季的养生应养“长之气”。入夜即睡,清早即起。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无故生气,对于外界的一切,都要用一种爱心去对待,这样就能使夏长之气得到保养。

秋三月,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万物趋向收敛,人体之气应秋而收。人在秋三月应注意养“收之气”,早睡早起,最好和鸡的活动相一致。注意使心志安宁,收敛神气,保护肺气不受邪侵。这就是应秋气的养收之道。

冬三月,是闭藏之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人体之气应冬而深藏于内。因此,冬季应养“藏之气”。不要过度活动,以免扰动阳气,作息宜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勿令汗出,防止感冒。心志宜平静,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这是应冬的养藏之道。

总之,其宗旨就是使人的身体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以保气和充沛,有强身延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