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早上打开当天的工作日记,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你会因为没有把事情或工作忘了而心安;你可以把苦思冥想的时间省下来,用在其它的工作上;你总能知道你的约会、计划和文书工作,你因用不着分心于其他事而变得工作起来相当有效率。同时,它还能记录你的工作状况,让你能看清楚自己在某段时间里的变化,从而引导你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与技巧走向新的目标;它还能提醒你在适当的时候发个邮件、打嗝电话,与同事、朋友保持联络……
使用工作日记能让你用最少的时间,以充沛的精力去提高工作效率,当你使用工作日记时,你就能亲身体验到它带来的好处,为你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
美国效率管理专家露西·哈翠克建议,使用更简化的记事本:口袋型记事本及日记本。在记事本例,分做以下四项来登记:常用电话号码、待办杂务、待写文件、待办事项。事情办好之后,就可以用笔把它划掉。
如果不想弄得太复杂,记事本还可用颜色增进效率。如果红笔显示紧急事务,黑笔代表一般的事。依需要选择不同颜色,标出事情的优先顺序和重要程度,可避免事到临头一团糟。
为了使工作条理化,不仅要明确你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程,并通过有条理的连续工作,来保证正常执行任务。在这里,为日常工作下一步进行项目编出目录,不但是一种节约时间的措施,也是提醒人们记住某些事情的手段,可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上,有序原则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虽然客观条件使得你一时难以做到,但只要你尽力坚持按计划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并就此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你就一定能赢得效率。
应该记住,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并使工作组织化、条理化、简明化,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时间,这就是安排出来的效率。
路径依赖:培养好的工作习惯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要让人生走向美好,就应培养一生好习惯。
道格拉斯·诺思是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人,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认为,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导致的结果是:人们一旦选择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的自我强化。
沿着既定的路径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停滞不前。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习惯透过一再的重复,由细线变成粗线,再变成绳索;再经过强化重复的动作,绳索又变成链子;最后,定型成了不可迁移的习惯与个性。
习惯并不意味着僵化,它也可能意味着活力,更意味着秩序和节约。反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节省法,为脑神经提供了休息的机会,毕竟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它去做。
要养成习惯,如果不用科学的方法,而仅凭一时的意志,那只会使你感觉到累而生厌。习惯有赖于科学方法来支持。我们在习惯中淡忘曾有过的意志和幻想,又在习惯中实现其他的梦想。我们今天做的,就是昨天已经做的。
习惯性的生活会使你感到有十足的精力和良好的生活空间。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生。
比尔·盖茨认为,是四种良好的习惯——守时、精确、坚定和迅捷造就了他成功的人生。没有守时的习惯,你就会浪费时间、空耗生命;没有精确的习惯,你就会损害自己的信誉;没有坚定的习惯,你就无法把事情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没有迅捷的习惯,原本可以帮助你赢得成功的良机,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而且可能永不再来。
亚伯拉罕·林肯就是通过勤奋的训练才练成了他讲话简洁、明了、有力的演讲风格。温德尔·菲里普斯也是通过艰苦的练习才练就了他那出色的思考能力和杰出的交谈能力。
常言道:“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坏的习惯却像芦苇和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同时它也阻碍了美德之花的成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芦苇丛。那些恶劣的习惯一朝播种,往往10年都难以清除。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环境影响之下的法则。这个法则可能会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结果如何全看你的选择而定。
当你运用这一法则时,连同积极心态一起应用,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实现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驱动。
也许你并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旦你有了好的习惯,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选择适当时间。事不宜迟,想改变习惯而又一再地拖延,会更加害怕失败。在较为轻松的日子,所下的决心即使面临考验也较易应付,因此选择的月份应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小住,也没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办。不要选择年底之前,年底既要准备过节,又要赶着完成年终的工作,不免忙碌紧张,那种压力只会使恶习加深,令人故态复萌。
运用意愿力而非意志力。习惯所以形成,是因为潜意识把这种行为跟愉快、慰藉或满足联系起来。潜意识不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而是情绪活动的中心。“这种习惯会毁掉你的一生”理智这样说,潜意识却不理会,它“害怕”放弃一种一向令他得到安慰的习惯。
运用理智对抗潜意识,简直难以致胜。因此,要戒掉恶习,意志力不及意愿力有效。
找个替代品。另外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那么破除坏习惯就会容易得多。
有两种好习惯特别有助于戒除大部分的坏习惯。第一种是采用一个有营养和调节得宜的食谱。情绪不稳定使人更依赖坏习惯所带来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饮食习惯而造成的血糖时升时降,有助于稳定情绪。
第二种是经常做适度运动。这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会刺激脑啡——脑内一种天然类吗啡化学物质的产生。近年科学研究指出,缓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产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脑啡的作用。
按部就班。一旦决定改变习惯,就拟订当月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善于利用目标的“吸引力”。如果目标太大,就把它化整为零。
达成一项小目标时不妨自我奖励一下,借以加强目标的吸引力。
切勿气馁。成功值得奖励,但失败也不必惩罚。在改变习惯的时间内如果偶有失误,不要引咎自责或放弃。一次失误不见得是故态复萌。
比尔·盖茨指出,人们往往认为,重拾坏习惯的强烈愿望如果不能达到,终会成为破坏力量。然而只要转移注意力,即使是几分钟,那种愿望也会消散,而自制力则会因此加强。避免重染旧习比最初戒掉时更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新形象维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