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26008900000038

第38章 小心,紧绷的弦(2)

著名的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本年轻时曾有一段成功的推销经历,他虽不懂法语,却能将一种立体幻灯机成功地在法国推广。卡腾本曾对渴望成功的青年人说道:“我们常常觉得运动对身体很重要,以致还没睡醒就起床到处活动。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心智上的运动,以便促使我们将成功的计划付诸行动。所以,每天不妨给自己说些鼓舞信心的话。”

这个道理在心理学上是绝对正确的。18世纪以前,马可斯?奥瑞里亚斯在《沉思录》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是由思想组成的。”这句话在今天也仍然是至理名言。

每天多跟自己交谈,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勇气和幸福,什么是平安和力量;每天跟自己谈些充满感激的事,这样,你心灵的天空就会无比广大,溢满欢乐。

一句箴言:对自己的心灵和善友好,有一天你会发现心情会比从前要好很多。

抓住现实的时光现在是最实在的,永远不会背叛你的存在,过多的浪漫只会让你在空想中变老。

今天想明天,真到了明天却又在怀念昨天,到什么时候才能面对现实呢?

有时间时没有钱,有钱时没有时间,钱和时间都有了的时候却又没有了好身体。今天想明天,真到了明天却又在怀念昨天,到什么时候才能面对现实呢?

曾经有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孩给一位老师写过这样一封信:“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夜大自考班,整天好像是紧张充实,又像是浑浑噩噩,我没有时间去看清晨的日出和彩霞,晚上与星星谈心,驻足于草坪花丛听花草生长的声音。我幻想着有一天我能放下这一切的俗务,到海南到西双版纳到夏威夷去度假,那时我该有多快乐……”

在给女孩回信时,那位老师这样说道:“你的幻想是很美丽的,足以让世上的大多数人动心,但也许它实现的机会很小。其实要享受生活、要快乐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条件,你现在完全可以做得到。你虽然很忙碌,但完全有时间有条件满足你与太阳、星星、花草的约会,不要把这些享受留待明天。只要你今天有享受的心情,你就完全能做到。明天会有明天的不如意和制约条件,那些是靠不住的,甚至你还会懊恼今天没有好好享受年轻的心情与生活呢。快乐、放松与享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条件与借口,最需要的只是一种平静看待今天的现实的心态。给自己今天的快乐,另外一个时间会有另外一种快乐,错过了今天,你也就错过了今天的快乐。而且不只是休闲娱乐中有快乐,工作、学习中也有快乐,它随处躲藏,需要你用心灵去体会。”

现实是一种难以捉摸而又与你形影不离的时光,如果你完全沉浸于其中,就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抓住现有的时光,是玩耍的时间就尽情地玩耍,是休息的时间就畅快地休息,是工作的时间就认真努力地工作。怎么能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抓住现在的时光,这也是你能够有所做为的惟一时刻。不要期待在将来生活的某一天,猛然间会发生奇迹般的转变,你一下子变得事事如意,幸福无比。未来永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美好、如诗如画,它也只能是将来的一种切切实实的现实。

职场中工作压力使然,回避现实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疾病。社会环境总是要求人们为将来牺牲现在。根据逻辑推理,采取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不仅要回避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因为将来的那一刻一旦到来,也就成为现在,而我们到那时又必须利用那一现实为将来做准备:幸福遥遥无期。而且终有一天,我们又会陷入对以往的追悔中,这是得不偿失的。

“啊,那时候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乐趣都被他们错过,他们就在这种明天与昨天的交替中失去了今天,今天最终也会将你抛弃。

因为人是需要忠于自己的良心,由此来对自身作真切的剖析与认识,才能活得自由自在。就连只是将邮票贴在信封上粘好、准备寄出去,或者看看电话答录机是否有人留言,或是将上个月就应该寄出去的谢函补寄出去的这样的小事,竟一件都没有做到!我们总是常常将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一拖再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总是期待明天,期待未来,终将会贻误你一生。

一句箴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有时候,不妨妥协一下世事多波折,有时,适当地妥协,弯一下腰,可以省掉不少麻烦。

张之洞深谙妥协之道,他不仅善于委曲求全,还深刻理解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他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时之强,而是委屈自己适应现实的需要,等到为自己积累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

他在与政敌打交道时,尤其如此。尽管他与李鸿章早有嫌隙,在政见上多有不同,也看不惯李鸿章一味地对外求和的为政策略,更看不起李鸿章不顾全大局,始终维护自己淮军的局部利益的做法。但他同时也明白,李鸿章始终不服自己,多次在人前贬抑自己好大喜功。他认为李鸿章毕竟位高权重,自己如果一味地同他僵持下去,两个人之间就会由嫌隙转化为比较大的矛盾,那样对自己的前程将极为不利。于是他决定在不牵扯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对李鸿章虚与委蛇,尽量不贸然得罪他。所以他在李鸿章母亲八十寿辰时就送去过寿文,李鸿章本人七十寿辰时,他更是三天三夜几乎没有睡觉,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寿文送给李鸿章。在寿文中,张之洞极尽能事地推崇李鸿章,赞扬李鸿章文武兼备,统领千军万马,还赞美李鸿章德高望重、勤于国事,美好的品性深得天下人的敬佩。这篇约5000字的寿文成为李鸿章所收到的寿文中的压卷之作,琉璃厂书商将其以单行本付刻,一时洛阳纸贵。

忍耐、克制不仅是安家治国平天下的策略,更是一种主动的人生智慧。张之洞对待帝师翁同龢和与他对待李鸿章有异曲同工之妙。戊戌变法前,虽然他在许多方面对翁同龢的变法主张和内容持不同意见,但看到光绪帝对翁同龢深为信任,“每事必问,眷倚尤重”,所以他便曲意攀附翁同龢。他曾致函“贵为帝傅”的翁同龢,吹捧他博学多识,深谙儒学之精髓,而且通达时务,为时代之俊杰。张之洞在信中还称赞他实行务实的策略,提倡维新变法,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所以自己非常仰慕翁同龢,如果能有为翁同龢的维新变法效力的机会,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去做。真可谓不遗余力地迎合。

人的一生,会面临种种的机会与选择,也会遇到许多的冲突与挑战,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全部想要的,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得不对自己的某些利益忍痛割爱。张之洞不但为人讲究见风使舵,而且做事更是因势而变。当初,当他被委任为山西巡抚,即将启程时,山西籍富商、泰裕票号的孔老板,拿着一万两银子来贿赂他。他想为张之洞解决差旅费,张之洞当时婉言谢绝了孔老板的这笔钱。可是当他来到山西,深为山西罂粟的种植之多而震撼,他决心铲除山西罂粟,让百姓重新种植庄稼。而改种庄稼,就需要帮助百姓买耕牛、买粮种,但山西连年干旱、欠收,加上贪官污吏的中饱私囊,拿不出救济款发放给老百姓,不得已他决定向商号老板募捐。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开始时,张之洞觉得孔老板当初是想拿银子来贿赂自己,目的当然是想日后从自己这里得好处,现在要他把银子捐出来,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那他未必会同意,但有些商人未必如此,他不再看重实利,而看重名和位,愿意以银子换名和位。孔老板会不会是后一种人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自己可以和他商量一下,拿名位来跟他换银子。孔老板果然很乐意,他表示愿意捐五万两银子做个道台。虽然说名义上做了道台,他依旧要做他的票号生意,并不会等着去补缺,也就不会去抢别人的位置,所以对孔老板来说不过是得了个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规定,捐四万两银子便可得候补道台,孔老板要捐五万两银子,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数目,给他个道台的虚名,于情于理,都不为过。于是张之洞答应了孔老板。

当然,妥协总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代价有时是脸面上的,有时是物质上的,但这种代价不可能是无偿的。如果得不偿失,是没有人会去妥协的,其中主要还是因为这种妥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人不会只图虚名,只有具备能在小处妥协、包容的心态,才能在大处取胜。

一句箴言:有原则地妥协一下,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不妥协。

无故的猜疑会加重心理负担本来应该信任的人,却无故地猜疑;本来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到后来却成为仇敌。

猜疑就是无缘无故地对一些自己并不知道的人或事进行各种设想,并让自己信以为真。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都是错误的,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关于猜疑的小故事。

两个人结伴横穿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枪一次,枪声会告诉我你在的位置,这样我就能顺利找到你。”

两人分手后,一个人充满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人满腹狐疑地躺在那里等候,他看着手表,按时鸣枪,但他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听到枪声,他的恐惧加深,认为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过了一会儿他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了水,却弃自己而去。到应该开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想:“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到我的枪声了,等到这颗子弹用过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只有等死了,而在临死前,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该多么痛苦,还不如……”于是颤抖着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不久,那个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是他们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猜疑是有害的,由于不相信别人,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是丢掉了性命。

虽然在生活中,难免出现意外,我们免不了对自己的情况产生一些怀疑,但如果对任何事都无端怀疑,而且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相信他人,整天疑神疑鬼,这就是不良心理现象了。

这种人整天忧心忡忡,对于一切的事情都在担忧,总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有人在评论着自己,议论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总有人在跟自己过不去。其实呢,大家根本没去注意他,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忙不完的工作,谁还有那些闲情逸致去管别人的事呢?都是猜疑惹的祸。

猜疑在生活中往往给人很大的危机感,如何解决和处理掉这种危机,则成为人们共同应付的问题。

猜疑并非出自心灵,而是出自头脑。有的人生性多疑,别的人相互间讲句悄悄活,便疑心他们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就疑心是对着自己的;别人无意间讲几句不满的话,又疑心是指桑骂槐等。要知道,这种无端生疑的消极作用很多,既影响人际交往,又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损心理健康,并且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错误行为,轻则伤害了同事、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重则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

但是对猜疑,人们也没必要害怕它,更不可在情感上畏惧它。人们不会因为猜疑的存在而遭毁灭,只有在对猜疑茫然无知、视而不见、不予了解时,才会遭遇人生的不幸。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的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办法。”所以,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

当你疑心别人在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先观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确。不妨设身处地地去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多作深入调查了解,能避免感情用事地看问题。

身正不怕影子斜,一个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就不会时时为疑心所困,别人的态度甚至闲言碎语,就不会使自己敏感,也不会计较。“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几句议论又算得了什么?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而是多疑使你产生了别人对你有成见的错觉,这又会反过来影响你对别人的情绪和看法,从而真的使别人对你产生看法。生活中,工作上,如果自己确有不够检点的地方,又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以致疑心重重的话,那就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坚决改正。这样,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要相信自己是个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别人的承认。通常,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大会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多疑的人应特别注意同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了猜疑,可以主动与对方接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多沟通思想,互相交心通气。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并且,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有利于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因多疑而引起的焦虑苦恼也就一扫而光。

一句箴言:怀疑一切信任一切都是错误的,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培养自己稳健的心态为人持重,性格稳健,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