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26009300000014

第14章 选择自己的未来(1)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必须树立这样的信念: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一个人,即使驾驭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

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

——哈佛学子,美国第32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凡事欲想成功,必须依靠自己的凡力而不能借助上帝的神力。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 约瑟夫·奈

到达终点的聋蛤蟆

之所以要走自己的路,完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哈佛心理学系一名助理教授常常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做自己的命运主宰者,他总说要把对他人善意的“忠告”全当耳旁风。他的成功学就是“充耳不闻”。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太难为它们了,这些蛤蟆无法达到目的,无法达到目的……”蛤蟆们开始泄气了。可是还有一些蛤蟆在奋力摸索着向上爬去。

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了下来,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赛结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终点。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它就能够做到。

大家惊讶地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你是要成功还是要听别人的话?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你的梦想,你就做一个“聋子”吧!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宏大的理想,想做伟人,成为世界首富,策划许多有创意的事……总之,希望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成为最杰出的人。

但是后来呢?当你年岁增长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四面八方的压力一涌而至。你耳边不断萦绕着别人的议论:“别做白日梦了”,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愚蠢、幼稚可笑”,“必须有天大的运气或贵人相助”或“你太老”、“你太年轻”。

不可否认他人的建议会有合理性的成分,但自己的人生之路还是要自己去走,不能仰仗他人的帮助。

之所以要走自己的路,完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雕塑人生的罗丹

梦想与坚持再加上一点主见,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公式。

这是一位在哈佛美学课上的“常客”,因为他的事迹实在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奥古斯特·罗丹,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西方近代雕塑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是现代世界最著名的塑像。

罗丹出生于巴黎拉丁区的一个公务员家庭。父亲一直希望罗丹能掌握一门手艺,过殷实的生活。但是罗丹从小醉心于美术,为此,父亲曾撕毁罗丹的画,将他的铅笔投入火炉。罗丹的功课都很差,上课时也在画画,老师曾用戒尺狠狠打他的手,使他有一个星期不能握笔。在姐姐的资助下,罗丹上了一所工艺美校,在此,他学习了绘画和雕塑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立下志向要当一名雕塑家,并把雕塑作为自己的使命。

罗丹去报考著名的巴黎美专,可能是由于他的作品太不合主考者的品位,一连三次都没有被录取。罗丹遭到如此挫折,决心再也不投考官方的艺术学校了。不久,一直资助他的姐姐病逝,罗丹心灰意懒,决心进修道院去赎罪。后来,在修道院长的鼓励下,罗丹重新树立起从事艺术的志愿,于半年后离开了修道院。

在罗丹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他在工艺美校时的老师勒考克一直鼓励着他。同时他遇到了他的模特儿兼伴侣罗丝,于是他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罗丹创作的头像《塌鼻人》遭到了学院派的轻视,但罗丹仍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曾在比利时和雕塑家范·拉斯堡合作,稍稍有了一点积蓄。利用这点钱,罗丹访问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等地,研究了那里保存的各个时期的艺术大师的作品。这次游历使罗丹获得极大的收获,回布鲁塞尔后就创作出了精心构制的作品《青铜时代》。

由于雕像过于逼真,罗丹竟被指控从尸身上模印。罗丹百般申辩,经过官方长时间的调查,才证明这确系罗丹的艺术创作,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而罗丹的名声也由此传开了。

他以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为题材,构思了规模宏大的《地狱之门》。这件作品整个创作前后费时达20年,最后也没有正式完成,但部分构思却在别的作品中有了体现。

1891年,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之托制作的巴尔扎克纪念像再一次遭到非议,一些人认为作品太粗陋草率,像一个裹着麻袋片的醉汉。文学协会在舆论哗然之下,拒绝接受这个纪念像。

但是在1900年巴黎三国博览会上,一个专设的展厅陈列了罗丹的171件作品,成为艺术界的盛举。成千上万的人涌来看《地狱之门》、《巴尔扎克》、《雨果》,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社会名流纷纷向罗丹表示祝贺和敬意。罗丹在法国之外的世界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各国博物馆争相购买他的作品,以致能得到罗丹的作品成为一时的时髦事,罗丹终于获得了成功。

1904年,罗丹被设在伦敦的国际美术家协会聘为会长,罗丹的荣誉达到了一生的顶点。

光荣的罗丹并未就此止步,他唯一的生命便是雕塑。罗丹开始雕塑比真人还大一倍的《思想者》。罗丹亲身感受到脱离了兽类之后的思想者承受的压力,他通过塑像来表现这种拼搏的伟大。这是罗丹最后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当塑像完成后,他也筋疲力尽了。

一个勇于选择自己人生走向的人,往往具有顽强的意志力,能在一连串的挫折中经受住考验,从而锤炼自己的意志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勤奋、勇敢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事实是神圣的,没有任何事实是污秽的;我只是进行实验,永无止境地追求。在我身后没有过去。 ——爱默生

肯尼迪成长轶事

幸福不能奢望他人给予。命运的强者时刻都会紧握手中的方向盘,做人生的主宰。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肯尼迪一直是美国人民的骄傲,同时他更是哈佛人自己的骄傲,哈佛大学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建了肯尼迪政治学院。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型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与不同身份的客人应该怎样交谈,诸如此类。

其中一位客人这么问肯尼迪的父亲:“他还这么小,您这么要求他,是不是太难为他了?”

谁料他立刻回答:“哦,我这是在训练他当总统呢!”

人生不过短暂几十个春秋,如何能做到不枉来这个世界一遭呢?我们的首要义务便是在心中确定这么一个概念:选择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去成功。我们的生活绝不是靠别人来帮助完成。

幸福更不能奢望他人给予。命运的强者时刻都会紧握手中的方向盘,做人生的主宰。

天才在孤独中最易培养,性格在暴风雨中最易形成。

——歌德

牧师的结局

你的世界地图是什么颜色,只有你自己才有涂抹它的权利。

这是一个哈佛神学院的学生构造出的一则小寓言,读后又不得不让一些人深思,尤其是信奉基督的人们。

故事说在得州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牧师,40年来,他照管着教区的人们,施行洗礼,举办葬礼、婚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是一个典范的圣人。有一天下起雨来,倾盆大雨连续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涨,迫使老牧师爬上了教堂的屋顶。正当他在那里浑身颤抖时,突然有个人划船过来,对他说道:“神父,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

牧师看了看他,回答道:“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老牧师紧紧地抱着教堂的塔顶,水在他的周围旋转着。这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安好,我们将把你带到安全地带。”对此老牧师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牧师被水冲走,淹死了。

因为是一个好人,他直接升入天堂。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来到天堂时,情绪很不好。他气冲冲地在天堂中走着,突然间碰到了上帝,上帝说道:“麦克唐纳神父欢迎你!”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被淹死了。”

上帝微笑着说:“哦!神父,请原谅,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是你的偏执害了你。”

偏执与依赖是一种常见的不健康的心理。我们信奉上帝的存在是基于一种信仰,希望从他的身上获取战胜困难、永怀期待的力量。但是这一切,并非是要我们在险境逼近时坐以待毙。

任何一种把命运拱手于人的行为都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现,因为只有依靠自身的才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

——朗费罗

法拉第求职

不要逃避人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拿出勇气,前进不止。

英国皇家学会要为大名鼎鼎的琼斯教授选拔科研助手,这个消息让年轻的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忙到规定地点去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却被意外地告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了,他气愤地赶到选拔委员会去理论,但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琼斯教授的同意!”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琼斯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但一个普通的书籍装订工人要想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到了琼斯教授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门前徘徊了很久。

终于,教授家的大门,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注视着法拉第,“门没有锁,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锁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吗要锁上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关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这位老者就是琼斯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我已经同意了。”

经过严格而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琼斯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贵而华美的大门。

恐惧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它常常会限制一个人的自主性,减少生活的欢乐,妨碍个人的成长。因此,一个心理健全的青年应当摆脱恐惧的枷锁,以年轻人应有的血气和胆量去面对任何艰难危险的事情,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富兰克林·罗斯福

林肯总统给弟弟的一封信

我们虽然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人生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

林肯总统有一个异姓兄弟名叫詹斯顿,他曾经是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经常写信向林肯借钱,林肯想了很多办法来教育他,下面是林肯写给詹斯顿的一封信:

亲爱的詹斯顿:

我想我现在不能答应你借钱的要求。每次我给你一点帮助,你就对我说,“我们现在可以相处得很好了。”但过不多久我发现你又没钱用了。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的行为上有缺点。这个缺点是什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你不懒,但你毕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我怀疑自从上次见到你后,你是不是好好地劳动过一整天。你并不完全讨厌劳动,但你不肯多做,这仅仅是因为你觉得从劳动中得不到什么东西。

这种无所事事浪费时间的习惯正是整个困难之所在。这对你是有害的,对你的孩子们也是不利的。你必须改掉这个习惯。以后他们还有更长的生活道路,养成良好习惯对他们更重要。他们从一开始就保持勤劳,这要比他们从懒惰习惯中改正过来容易。

现在,你的生活需要用钱,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去劳动,全力以赴地劳动赚取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