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26009300000024

第24章 拥有善良的心灵(2)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克说:“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宗教都有着一条戒律,就是反对贪婪。生现实活中,我们常可听到人们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说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婪成性等贬斥贪婪的词汇来。”

可见,贪婪是人性的恶习之一,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重要缺陷之一。

一般来说,人们所说的贪婪指的就是一个人对金钱和财富的强烈占有欲。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就是这一点。有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

狐狸和狼是死对头,在动物王国中,它们一直在明争暗斗,渴望更高的位置和权力。但是狼比狐狸走运,狼被提拔了,而狐狸却什么也没得到。

怎么样搞垮狼呢?狐狸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

狐狸去拜见狼,诚恳地说:“狼大哥,过去我有对不起你的地方,是我错了,你一定要原谅我呀。”

狼见狐狸登门认错,心里得意,摆出大仁大义的样子说:“没什么,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咱们团结一致向前看。”

狐狸与狼倾心长谈,并积极为狼出谋划策,临走时,非要留下小礼品不可。狼觉得也不能太不给狐狸面子,就收下了,反正狐狸也没有什么要求。

狐狸隔三差五就经常来走动,每次来都带些礼品,不轻不重,狼渐渐地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狐狸对狼说:“现在羊和猪在争一块草地,羊跟我关系不错,你看能不能帮羊说句话?”

这件事狼是知道的,不是什么大事,就替狐狸办了,之后,狐狸拿了更多的礼品来感谢。

长此以往,狐狸求狼办的事也越来越多,当然礼品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超过原则的范围也越来越远。

终于有一次,狐狸让狼办一件很危险的事,许诺事成之后定有重谢。狼不干。狐狸取出一个小本,上面记着狼每次受贿的时间、事由等,各种证据俱全,这些就足以毁掉狼的前程。不得已,狼答应再帮狐狸一次忙,下不为例。

没有下一次了,狼东窗事发,将在狱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欲,更是一个无底深渊。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人的占有欲往往就这样被强烈地激发起来。

从本质上说,金钱仅仅是一个工具,当它摇身一变而成为目的时,人类的苦难就降临了。人性中的贪婪被彻底激发起来,当金钱成为你的目的,贪婪就开始牢牢地控制住你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贪婪完全有资格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最好的黄金经不起人手的磨损,尽管他是名誉良好的端正人士,一旦堕落了也照样会不知羞耻。——莎士比亚

奇怪的钓鱼人

欲望,有时候会吞噬我们的情感、理智,甚至是一切。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有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3尺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响起了一阵惊呼声,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的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2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1尺长的小鱼,围观的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大海,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翼翼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1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装不下。”

做人千万不要太贪,有贪必有失,只有适可而止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生活就像一杯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

生活当中,该有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无谓地往里面添加各种各样的作料,诸如,爱情、友谊、金钱、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都感到活得很“累”。然而,却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继续累下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欲望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的追逐利润往往会使人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须适可而止。

我生活中一切悲伤和匮乏的原因,不过是由于自己的年收入略微少了几英镑。每当想到这一点,成就会被金钱的重要性吓得目瞪口呆。——乔治·吉辛

别做金钱的奴隶

有些人希望靠财富而被人尊重,但它只会更加暴露他们的空虚和愚蠢。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的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十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后来人们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有合乎时代的“金钱感觉”,说来容易,实际做来却有困难。因为对事情的想法和创意,多多少少会受限于生长的环境,所以虽然知道,却不容易做到。

因此,我们要以一个基本的哲学铭记在心:“不要做金钱的奴隶!”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被金钱所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

西班牙某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说过这么一句话:“金钱,不是奴隶就是主人,二者必居其一!”怎么选择就操纵在你的手中。

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伊壁鸠鲁

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

如果你能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你就不会再与人做无谓的比较了,反而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一天,上帝突发奇想:“假如让现在世界上的每一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们会怎样选择呢?”于是,上帝授意给世界众生发一答卷,让大家填写。答卷收回后,令上帝大吃一惊,请看他们各自的回答: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很自在。”

猪:“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报晓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一律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可以当妻妾……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可以当父亲……最重要是可以驱使女人。”

上帝看完,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只知道盲目攀比,太不知足了。”他“哧哧”把所有答卷全都撕碎,喝道:“一切照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习惯于把自己和别人相比:与邻居比,与朋友比,与亲戚比,甚至与兄弟姐妹爱人比。越比越不平衡,越不平衡越生气,“人比人会气死人”就是这种攀比心理的真实写照。

爱默生,这位毕业于哈佛的伟大作家,告诉人们“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只有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约翰逊

考验人性的苹果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有一天,两位患难与共、形同兄弟的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这时,一位老人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地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去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地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

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醒了过来,他发现,另一位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了一个干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了这个苹果,继续向前方走去。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呼吸了,他的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个人为了朋友能够舍弃自己的性命,只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这是多么诚挚而稀有的真情。

一位伟大的哲人曾说过:“想要我为一个朋友去死,这并不困难。难的是找不到值得我一死的友人。”如果有幸在尘世间寻觅到一份真挚的友谊,真要感慨一句:“夫复何求!”

最伟大的爱是怎样的?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友谊的支柱是尊敬与依赖之心,是永不背叛朋友的诚实,以及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共同冲破苦难的勇气。——池田大作

要经受住善恶的考验

人性本无善恶,所谓的善恶不过是上帝对人的考验罢了,经得起考验为善,经不起考验为恶。

一名很恶的农妇死了,她生前没有做过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

守护她的天使站在那儿,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去对上帝说话。

他想啊想,终于回忆起来,就对上帝说:“她曾在菜园里捡过一根绳,施舍给一个女乞丐。”

上帝说:“你就拿那根绳,到火海边去伸给她。让她抓住,拉她上来。如果能从火海里拉上来,就让她到天堂去。如果绳断了,那女人就只好留在火海里,像现在一样。”

天使跑到农妇那里,把一根绳伸给她,对她说:“喂,女人,你抓住了,等我拉你上来。”他开始小心地拉她,差一点就拉上来了。

火海里别的罪人也想上来,女人用脚踢他们,说;“人家在拉我,不是拉你们;那是我的绳,不是你们的。”

她刚说完这句话,绳就断了,女人再度落进火海,天使只好哭泣着走了。

农妇后来才知道,这绳其实是可以拉许多人的,上帝想借此再度考验一下她,但她没有经受住这种考验。

作恶一生的农妇最终没有经得起最后的考验。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死活。某些关键时刻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人性也会在此时显现出来。只有心怀善念的人,才会经受住考验,到达想去的地方;而心怀邪念的人,则会把自己送入地狱。

这个故事也再次印证了善恶有报的道理。恶妇最后的恶念让她失去了去天堂的机会。在美国,当然哈佛也包括在内,许多人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上帝的眼睛。

所以,那里的教育给了人们更多的无私与爱,人们活得更加从容。

善和恶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同学们,我们可要经受住考验啊!

活在爱和笑之中吧!没有爱和笑的地方,也不可能有欢乐。——克拉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