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26009300000025

第25章 摆脱过去的阴影(1)

过去的都已成为历史,今天即将成为明日的往事,目光向着前方总是对的。无论过往是美好如山涧的一泓清泉,还是悲伤如阴霾的天空,它们只代表过去的存在,而不能成为决定我们今天的因素。

不要把新掉的眼泪浪费在昔日的忧伤上。

——哈佛学子,美国第6任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悲伤的时间。

——哈佛学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萨缪尔森

破产的企业家

最大的敌人不是不利的境遇,也不是强劲的对手,而是我们自身的心理。

“你怎么了?亲爱的!”妻子笑容可掬地问道。

“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产了,家里所有的财产明天就要被法院查封了。”他说完便伤心地低头饮泣。

妻子这时柔声问道:“你的身体也被查封了吗?”

“没有!”他不解地抬起头来。

“那么,我这个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吗?”

“没有!”他拭去了眼角的泪,无助地望了妻子一眼。

“那孩子们呢?”

“他们还小,跟这些事根本无关呀!”

“既然如此,那么怎能说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要被查封呢?你还有一个支持你的妻子以及一群有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丰富的经验,还拥有上天赐予的健康的身体和灵活的头脑。至于丢掉的财富,就当是过去白忙一场算了!以后还可以再赚回来的,不是吗?”

听了妻子的话,企业家站起身来,重新振作了精神,几年后,他的公司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而这一切成就仅靠他妻子的几句话而已。

忧伤并不能击垮你,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你要始终保持不败的意志,心若在,梦就在,面对挫败,如果你能够摆脱阴影,重振精神,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不要被自己不良的心理打败,战胜挫败就必定要驱走心里的阴影。

我总设法把每桩不幸化为一次机会。——洛克菲勒

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逐颜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然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

巴西足球队为国家捧回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时,专机一进入国境,就迎来了热烈壮观的欢迎仪式: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达3万人。从机场到首都广场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100万。里奥市长晚出发了一会儿,竟然无法驱车去机场。他只得从官邸乘直升机前往。途中,多数球员被请进豪华汽车,几个主力队员如贝利等则被人用手臂向前传递。4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脚不沾地,一直被送到总统府。

面对这激动人心的盛大场面,不由得让人想起4年前机场上那静悄悄的一幕:

巴西人都认为巴西队能获世界杯赛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半决赛中却意外地败给了法国队,结果那个金灿灿的奖杯没有被带回巴西。球员们悲痛至极,他们想,去迎接球迷的辱骂、嘲笑和汽水瓶吧,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

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他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次回国凶多吉少。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2万多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他们看到总统和球迷共举一条大横幅,上书: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队员们见此情景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他们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机场。四年后,他们捧回了世界杯。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失去了斗志。面对挫折要昂首挺胸,这样才能迎接下一轮的胜利。

成功的道理在哪里都一样,哈佛人并不是一直都顺利,在这一点上上帝是如此的公平、公正。他要所有人都必须经历一番命运的洗礼才算真正的成长、成熟,但在这个“自炼成钢”的过程中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屡倒屡起,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因此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自己和历史的共同产物。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弗兰克的“自由”

无法选择的是境遇,不是我们的态度。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然而,最可贵的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无论是身陷囹圄,还是行将就木,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外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真正的自由取决于你的内心,而不是取决于外部条件,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自由地决定外部条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思想自由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最珍贵的自由。——高尔基

怀旧是种病

只有把持今天,才能让生命感知生活的无边快乐。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洛杉矶的一家中国餐厅里,奥里森·科尔在等待着,他感到沮丧而消沉。由于他在工作中有几个地方出现错误,使他没有做成一项相当重要的项目。即使在等待见他一位最珍视的朋友时,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感到快乐。

他的朋友终于从街那边走过来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精神病医生,同时也在哈佛医学院做客座教授。医生的诊所就在附近,科尔知道那天他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了话。

“怎么样,年轻人,”医生不加寒暄就说,“什么事让你不痛快?”对他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科尔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使自己烦恼的事情。然后,医生说:“来吧,到我的诊所去。我要看看你的反应。”

医生从一个硬纸盒里拿出一卷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他说,“一共有三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必要说出他们的名字。我要你注意听他们的话,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这三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4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在科尔听起来,录音带上这3个声音共有的特点是不快活。第一个是男人的声音,显示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或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因为照顾寡母的责任感,以至于一直没能结婚,她心酸地述说她错过了很多结婚的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因为她十几岁的儿子和警察有了冲突,而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在3个声音中,科尔听到他们一共6次用到4个文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医生说,“你知道我坐在这张椅子上,听到成千上万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内疚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要他们停下来。有的时候我会要他们听刚才你听的录音带,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不再说如果、只要,我们或许就能把问题解决掉!”医生伸伸他的腿。“用‘如果只要’这4个字的问题,”他说,“是因为这几个字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却使我们面朝着错误的方面,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并且只是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用这几个字成了习惯,那这几个字就很可能变成阻碍你成功的真正的障碍,成为你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就拿你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你的计划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能让我们学到教训。但是在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而为这个遗憾、为那个懊悔的时候,你并没有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科尔带着一点辩护地说。

“因为,”医生说,“你没有脱离过去式,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从某些方面来说,你十分诚实,你内心里还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因为不论怎么说,在叙述过去的灾难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你还是整个事情的中心人……”

在医生的开导下,科尔终于意识到,自己沉浸在过去错误的阴影中,还没有真正走出错误,并用积极上进的态度去改变现在的处境。医生告诉科尔,他患上了严重的“怀旧病”,而采用“如果,只要”这类字眼是“怀旧”病的重要特征。

应该说,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

每个人都应当谨记:昨天就像使用过的支票,明天则像还没有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是现金,可以马上使用。今天是我们轻易就可以拥有的财富,无度的挥霍和无端的错过,都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

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今天更真实了。不要回避今天的真实与琐碎,走脚下的路,唱心底的歌,把头顶的阳光编织成五彩的云裳,遮挡风霜雨雪。每一个日子都向人们敞开,让花朵与微笑回归你疲惫的心灵,让欢乐成为今天的中心。如果有荆棘刺破你匆匆的脚底,那也是今天最真实的痛苦。

唯一的命运不要想得太复杂,生存是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

一个母亲的答案

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较量,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快慢。

在哈佛大学法律系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学生代表发表感言时这么说:“我最应当感谢的人是我伟大的母亲。”

有一个孩子想不明白自己的同桌为什么每次都能考第一,而自己每次却只能排在他的后面。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20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高低之分,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