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26009700000022

第22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3)

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上校,事实证实了你的观点。”男主人这时叹道,“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 “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我们平时无论工作、生活都要尽力保持理性,用理智代替情感,客观的分析才会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与真相,否则在冲动情绪下只会丧失敏锐的判断力,最终做出令我们抱憾的决定。

有一个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故事。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了,孩子活了下来。丈夫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有些忙不过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照看孩子,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既听话又聪明,可以帮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样让狗照看孩子。他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所以当晚没有赶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忙往家里赶,狗听到主人的声音摇着尾巴出来迎接,他发现狗满口是血,打开房门一看,屋里也到处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涌到头上,心想一定是狗的兽性大发,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拿起刀来把狗杀死了。

就在他悲愤交加的时候,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只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细看了看狗的尸体,这才发现狗后腿上有一大块肉没有了,而屋门的后面还有一只狼的尸体。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丈夫在一刀带来的痛快之后,很快就尝到了痛苦的滋味。他痛失爱犬,而所有的结局全由那冲动的一刀所致,这不能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

在遇到一些情况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而非冲动。我们也许该在冲动之前先重温下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思想——三思而后行。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嘴巴和手脚跑得比大脑快,能克制住冲动的人才会具有接近成功的品质。

告别忧郁

有人说忧郁如一杯酒,越品越爱它;也有人说忧郁之于男女是不同的,一个和忧郁搭边的女人没有人愿意接近她,一旦换作了男人,那将完全是另外一番风景。其实,真正的忧郁没有

人喜欢,试想你会愿意经年累月和一个动不动就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人在一起吗?谁都不会拒绝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常常忧郁的人只会令我们望而却步。

某机关一个小公务员一直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从未听说过的远房亲戚在国外死去,临终指定他为遗产继承人。

那是一个价值万金的珠宝商店。小公务员欣喜若狂,开始忙碌着为出国做种种准备。待到一切就绪,即将动身时,他又得到通知,一场大火烧毁了那个商店,珠宝也丧失殆尽。

小公务员空欢喜一场,重返机关上班。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我一辈子的薪水还不及它的零头呢。”他说。

“你不是和从前一样,什么也没有丢失吗?”他的一个同事问道。

“这么一大笔财产,竟说什么也没有失去!”小公务员心疼得叫起来。

“在一个你从未到过的地方,有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商店遭了火灾,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人看得很开。

不久以后,小公务员死于忧郁症。

忧郁的来源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为已失去的事物或人而忧郁,也有可能是为得不到的东西而懊恼。忧郁的人多半比较情绪化,多愁善感,常常让人捉摸不定他们的内心。

过度的忧郁会使人丧失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著名演员张国荣,多才多艺但却英年早逝,令我们为之扼腕叹息。他生前的好友、合作过的人员,提到他时都称赞他演技佳、歌也好,人品自不必说,惟遗憾的是有点忧郁。这种忧郁随着外部环境的刺激而日益加深,直到2003年从24楼的纵身一跃,从此让“4月1日”愚人节也染上了一些忧郁的色彩。

由美国医学协会发起的一项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3.8万人的调查显示,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25~30岁之间,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2/3的人曾有自杀念头,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自杀;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

生性敏感、感情细腻的人容易因为患得患失而感染上忧郁症,忧郁症就像一束盛开的罂粟,看着美丽,然而一旦上瘾,危害极大。无数才华横溢的人,就因为患有忧郁症,最后走上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道路。忧郁症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的隐蔽性、潜伏性,因此不为我们所重视。

但忧郁如同能导致发霉的细菌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啃噬我们的心灵,将所有的美好、快乐、希望都咬掉,徒留悲伤、灰心、绝望。

告别忧郁吧,何不拥抱美好,将心交给太阳来照耀呢?

不必沮丧

沮丧与忧郁一样都是人类情绪中的隐藏杀手,如果说忧郁是一种气质,那么沮丧则是一种心情,过度的沮丧同样会导致人丧失生活热忱。《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就是因为沮丧而自杀。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承受着剧烈的痛苦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和逃避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成功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这一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许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都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

除此之外,过多时间处在沮丧的情绪中,甚至会影响你的心脏。

美国俄亥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无论男人或女人,心情沮丧与心脏病有关系,但男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较高。

这项报告说,另一项研究报告也证明心脏病与沮丧有关,但这项研究首次显示,沮丧的妇女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并不比不沮丧的妇女多。

这项报告的作者说,他们发现,沮丧的妇女较不沮丧的妇女罹患心脏病与其他心脏疾病的机会多73%,但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并未增加。沮丧的男子较不沮丧的男子罹患心脏病的机会多71%,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多2.34倍。

研究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女性沮丧与冠状动脉心脏病有关,但却不一定会死亡。”

沮丧与心脏病之间显然有许多关联,包括沮丧的人更可能会有高血压的危险,也可能有更多心悸的问题等。

在遭到挫折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看起来无精打采,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关心,而这就更加加重了晦暗的心情。或许我们可以向下面这位赵小姐学习一下。

赵小姐毕业于国内首屈一指的清华大学,学的是较热门的电子专业。毕业后在强手如林的IBM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别容易产生无形的压力,因为对手个个都很强大,不容忽视。她平时也是一位不怎么打扮的人,因为觉得做研发的人与人交往较少,似乎没有妆点自己的必要。但是她的这一生活哲学在一次工作失误后有了180度大转弯。某个项目由于她的一个疏忽而出现了错误,上司要求她重做一遍,她显得特别沮丧,一连几天都灰头土脸。

直到某日她的一位朋友说:“你何必天天不开心呢?事已至此,还不如换个样子,换种心情去上班!让自己高兴,让别人看着也高兴。”在这位朋友的建议下,她换了个发型,到商场买了一套时尚的女装,甚至化了妆。等一切效果出来时,她吓了一跳,原来自己也不是“灰姑娘”,而是美丽、自信、优雅的女性!换了漂亮的衣服,再加上色彩亮丽的妆容,使她沮丧的心转向了阳光。同事们都惊讶于她的改变,当然收获更大的还是赵小姐本人,因为她重拾了自信与好心情。

台湾罗兰女士说:“人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