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26009700000023

第23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4)

沮丧使我们的内心是灰色的,看不到明媚的阳光,并容易产生自责心理,认为一切完全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造成,或埋怨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其实,与其花时间浪费在让自己不高兴上,还不如放弃沮丧,把精力用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让我们的心快乐起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跟着快乐。

拒绝自卑

不知你是否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邪恶的“神”,它的名字叫自卑。貌美如花的女子会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聪明,虽然她确实聪颖,但时常听别人说漂亮的女人没大脑,不禁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富可敌国的大商家,有可能为自己那鲜为人知的身世而自卑……总之,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内心的“邪恶之神”而痛苦,有认为自己不漂亮的,也有抱怨没能力赚大钱的,更有为自己没受过良好教育而自卑的……

有的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外表、家庭;也有的是后天自寻烦恼的不够自信——没学历、不聪明……一句话,自卑人人都有,但各种原因却非常迥异。

自卑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态度坚决把它铲除掉。

你可以从下面这个寓言中得到启发。

上帝想和人类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上帝想把一种叫做“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于是他和天使们商量:“你们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位最为隐秘。”

有的天使回答说,藏在人们的眼睛里;有的说,藏在人们的牙缝里;有的说就藏在人们的腋窝里。

但一个聪明的天使笑着说:“上面这些地方,人们都很容易找到,他们马上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们的心里,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邪恶之神”就是这样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动不动在关键时刻和我们作对。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位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的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他挥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一直春风得意的格林尼亚遭到了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但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他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格林尼亚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自卑的人随处皆是,有的被“邪恶之神”所打倒,但也有许多人从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他也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也一度陷于自卑中。

但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虑、烦恼、焦虑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事实上,自卑只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只会摧残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容忍它的存在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于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那双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伊东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面临的成功机遇总是相同的,只要他能够不懈地奋斗,那么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成功。

想要成功的人生,就必须拒绝自卑的骚扰,而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相信自己只要有这个念头,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不再恐惧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愤怒、胆怯等,都是恐惧的又一种表现。恐惧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意志,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

一个美国电气工人,在一个周围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他虽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触电,但心里始终有一种恐惧,害怕遭高压电击而送命。有一天他在工作台上碰到了一根电线,立即倒地而死,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者的一切症状: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与紫蓝色。但是,验尸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那个不幸的工人触及电线的时候,电线中并没有电流通过,电闸也没有合上——他是被自己害怕触电的自我暗示杀死的。

前苏联也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例: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但是奇怪的是,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制冷,车中的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依这种温度是绝对不可能冻死人的。

大概这位死者被关进冷藏车之后,就不断地担心自己要被冻死,这种意念对他的身心发生了影响,他就真被冻死了。

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过度恐惧而死亡,或者得了恐惧症。一位女士因为总是害怕鬼而导致晚上不敢独自睡觉;房间的门后不能挂衣服,因为她能想像出那是一个鬼站在那里,甚至连他的模样都想得逼真;大白天一个人逛商场,不敢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去洗手间……

过度恐惧就是一种病症,需要多一点勇气战胜怯懦。有时候一个成年人的胆量甚至不及一个小女孩。

在美国19世纪50年代,有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母亲遣到磨坊里向种植园主索要50美分。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黑人小女孩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便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黑人小女孩没有移动脚步,怯怯地回答说:“我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斥责的脸色回答:“我绝不给你!你快滚回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到黑人小女孩仍然站在那儿不走,便掀起一块桶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桶板教训你。好吧,趁现在我还……”话未说完,那黑人小女孩突然像箭一样冲到他前面,毫无恐惧地扬起脸来,用尽全身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地,园主将桶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里摸出50美分给了那黑人小女孩。她一把抓过钱去,便像小鹿一样推门跑了,留下园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回顾这奇怪的经历——一个黑人小女孩竟然毫无恐惧地面对自己,并且镇住了自己。在这之前,整个种植园里的黑人们似乎还从未敢想过。

要想战胜恐惧,最好的方法与最佳的人选还在我们自己身上,指望别人的帮助是无用的。走出恐惧的荒漠最终凭借的总是我们自身的力量与决心。

克服恐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改变却在一念之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恐惧和担心完全是由我们内心里想像出来的,想要驱除它必须在潜意识里彻底根除它。

拿出一点勇气与行动给自己,就当是脱掉“胆小鬼”的帽子吧。告别恐惧的心理,才能爆破发出强烈而持久的创造力,否则我们将在极度恐慌中度过一年又一年,终无所成,还累了繁忙的大脑,让心脏承受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