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26009700000026

第26章 逆境情商:通向光明的指示灯(3)

对于非暴力主义思想,甘地始终如一地将之贯彻于革命行动。他以宗教式的虔诚和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即使被捕入狱,他也非常坦然,从未改变过他的信仰。

在我们艳羡他人的成就时,是不是要自我反省一下:我在面对打击时,还能不能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绝望中亦可找到快乐

当人们面临着特别巨大的伤痛和损失,往往会感到绝望,会觉得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抑郁的心情也接踵而来。然而古今中外,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有谁没有辛酸泪要诉说?

在绝望之时是否还能拥有平和快乐的心情,情商高低立见高下。

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1914年,他的实验室发生一场大火,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一生的心血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了。

大火燃烧得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这时,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查里斯,你快去把你母亲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 “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过去不久,爱迪生的第一部留声机就问世了。

威廉·詹姆斯说: “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冻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我们习惯于在面对失去和损失时抱怨过去,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下的拥有让自己快乐起来。

有一天,一位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唉!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军人听到了,他转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求他帮助我,使我失去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请再等待三天,希望便会出现。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一些常常抱怨生活不幸、命运不公的人,会感慨“一切都让我心生绝望”。如此说话的人,通常都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灭顶之灾”,很多时候眼前的痛苦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武田麻方在自传《抗争》中说“没有天生的强者,一个人只有站在悬崖边时才会真正坚强起来”。

身处逆境不妥协

永不妥协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身处逆境之时显得尤为重要。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从不向命运低头。9岁时,因为家境贫困,他不得不外出赚取生活费。他远赴大阪谋职,母亲为他准备好行囊,并送他到车站。临行前,母亲饮泣向行的人诚恳地拜托:“这个孩子要单独去大阪,请各位在旅途中多多关照。”母亲悲凄的背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不久,松下幸之助来到大阪,在船场火盆店里当学徒,从此开始了艰苦的谋生。小小年纪,远离亲人,在那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到孤单无助,似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有一次,店主叫住他,递给他一个五钱的白铜货币,说是薪水。他吃惊极了,他从来没有见过五钱的白铜货币,这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讲,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报酬激起了他工作的狂热,也扬起了他奋斗的风帆。

靠着不可思议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的支持,他变得更坚强。他不知辛苦地打杂、磨火盆,有时,一双手被磨得皮破血流,连提水打扫的活儿都干不了,但他咬牙挺了下来。渐渐地,松下幸之助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出生命的新起源。”古人讲:“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但这品尝需要勇气!其实,要让自己快乐非常简单,那就是少一份欲望,多一分自信。在身处绝境时,懂得苦中求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当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是不断为自己打气还是选择悲观的宿命呢?一些悲观论调的持有者,对不幸所持的态度永远是“这就是命”,“命里要我这么不顺利我也无法强求”。乍听起来以为他们是豁达、看得开,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生命极不尊重的想法,因为他们已放弃了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只是认命。真正的豁达与从容者不会如此,他们会把这些不幸化作前进的力量,既不抱怨命运不济,也不妄自菲薄,他们只会用真正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虽然经过医院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还是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妈妈,这孩子以后只能靠轮椅度日了。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然后有事离开了。一股强烈的冲动从男孩的心底涌起:我一定要站起来!他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一步一步地,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拉住篱笆墙向前行走。没走几步,汗水从额头滚滚而下,他停下来喘口气,咬紧牙关又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篱笆墙的尽头。

就这样,每一天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可—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仍然没有任何知觉。他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一次次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行走。终于,在一个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下身传了过来。那一刻,他惊呆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从那以后,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最后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自此,他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学校田径队。

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关键看你的态度。与这位男孩相似的还有一位中国姑娘,她的名字妇孺皆知——张海迪。

1960年,5岁的张海迪被医院确诊为患有脊髓血管瘤之后,便走南闯北,遍访名医。在北京,医生想给张海迪做脊椎穿刺手术,可见她嫩骨嫩肉,怕她承受不了那份痛苦。大夫和父母都犹豫了。

然而,张海迪却张着小嘴坚定地说:“阿姨、叔叔,不要紧,扎针我不怕,挨刀我也不怕,您把我的病治好了吧,长大了,我要当舞蹈演员,当运动员……”见小姑娘这般刚强,在场的人感动了。

脊椎穿刺手术开始了。细细长长的针,穿过张海迪的皮肤直刺她的脊髓,针尖每前进一分,她的身子都要像触电似的猛抽一下。万箭攒心般的痛啊,扯肝掏胆般的痛啊,张海迪咬着嘴唇,额头上滚着豆大的汗珠。大夫的手颤抖着,进针的速度慢了,她却喊着:“阿姨,您扎呀!您扎呀!”母亲不忍心看这一幕,慌忙走开,强压住痛苦的呜咽。张海迪安慰道:“妈妈别哭 ,我不痛,一点也不痛。”说完咧开嘴,笑了。

这是怎样的顽强与勇气,这永不妥协的精神使身在逆境中的他们获救,从而走向成功。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张海迪,在带给我们感动之余,是否还有一点对于逆境的思考?

难道我们一个体格健全的成年人,还不如一位当时仅几岁的小姑娘?当然不是我们的忍耐力不及张海迪,只是在身处困境时我们少了一份永不妥协的信念罢了。

你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结束后,三位优胜者都已产生,并且颁奖完毕,会场的观众也即将离席。

突然,在运动场的一角响起了阵阵掌声,原来最后一名参赛者,此时正跑进会场。由于中途摔跤多次,他已全身伤痕累累,但是他仍坚定地咬着牙跑完全场。

当这位步履蹒跚的选手,忍着痛往前冲刺时,全场几乎为之疯狂,大家都起立鼓掌,为他的奋勇不懈加油打气,直至那名选手跑到终点为止。

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上了一堂宝贵的课。

人生中的挫折、不顺常常如夏日的暴风雨不期而至。在逆境中,你是否已有了承受能力?不管如何,你应懂得意志力的重要意义。成功永远属于那些锲而不舍的人。

有一个国王被仇敌追杀,落荒而逃,不得已躲在一间破屋中。他在那里独自坐了很长一段时间,万念俱灰,不知所措,他觉得自己已失去力量和勇气。

在这种绝望的关头,他发现一只蚂蚁正背着一颗比它身体大数倍的麦粒,奋勇地往墙上拖,但是却一再地摔下来。那个国王就默默地数它掉下来的次数,一次又一次的,蚂蚁不懈地努力,在第70次时,它终于爬上了墙头。国王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幕,精神大为振奋,小小的蚂蚁都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更何况人呢?

他继续以无比的毅力抗战,终于恢复了往昔的光荣。

无论如何,一个轻易放弃的人总是脆弱的。要永远告诉自己:我没有失败,我是还没有成功。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懂得安慰自己,我们其实是在寻找走向成功的方法。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但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所以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佣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自怨自艾。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

“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经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了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所逼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在所有导致我们失败的因素中,有一点恐怕是最令人沮丧的,那就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放弃。

只有在心中有永不言败的念头,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失望与失落。

鲍比有个朋友,他习惯在午餐桌上的餐巾纸上画图,说明他的意思。他说有个人曾面临着很困难的问题,但最后创造了了不起的成绩。

餐巾纸上的图是一个人面对一座高山。“他怎样才能到山的那一边去?”鲍比的同伴问他。

“绕过去。”鲍比回答说。

“山太宽广了。”

“好吧,从山脚下打个隧道过去。”鲍比提议。

“不行,山太深厚了。办法是这样的,他在心智上跨越了那座山。如果人能设计出飞越4万尺高的大山的机械,他也可以想出一套可以提升他的想法,使他能超越任何巨大如山的困难。”

“比尔,这个想法真是高超,我很久以前就读过这种想法:‘无论任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惑,只信他所说的,山必挪开投在海里……’”

“是的,就是这种观念。”同伴热烈地表示同意,“你只要动脑筋,不要动情绪,并且坚持

这个原则——轻易言败总是嫌太早。”

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思考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这样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左眼、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可能挨拳,恐怕连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