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26012900000037

第37章 妙用鲶鱼效应,实现企业活力重启

在一个企业里,这个团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很容易丧失进取的意志,安于现状,逐步走向衰亡。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产生惰性,削弱组织的活力,显然这无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时,如果能从外部招聘个别员工,他们就能以崭新的面貌对原有部门产生强力的冲击。同时,他们还可以很好地刺激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克服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

这正是鲶鱼效应在企业管理上的运用。

日本的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价格要比死亡的鳗鱼几乎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叫鲶鱼的杂鱼。鳗鱼与鲶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名“对头”。

几条势单力薄的鲶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倒把满满一船仓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这就是鲶鱼效应的由来,说的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你就只能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见,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相互依赖和潜移默化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政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在一个企业里,这个团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很容易丧失进取的意志,安于现状,逐步走向衰亡。

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

有时,我们也会陶醉于现有的安逸中不能自拔,因为喜欢这种看起来四平八稳的“安全感”。如果我们不想成为煮熟的青蛙,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这种平衡感,制造紧张的气氛。只有在紧张的气氛中,才可以强化生命力。

生理医学研究表明:保持敏锐是大脑运作高效的关键所在。很多人之所以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始终无法保持足够的敏锐度,没有危机感,对自己的任务总是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经营与“烧热的铁锅”一样,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进的,如果管理者和员工对环境的变化都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企业就会像那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