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打造企业战斗力
26014600000001

第1章 序:提升企业战斗力,士气比武器更重要

提到战斗力,提到士气,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下面一组有关战争的数据:

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当时交战双方军备的粗略数据统计如下

国民党:军队430万人、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拥有人口3亿多、拥有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共产党:军队130万人、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1亿多、拥有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武器、战备资源还是外部支持上,国民党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结果呢,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4年多的奋战,取得了胜利,而战争之初占尽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则节节败退。原因何在?我们不是军事家,不去详细分析那些战略战术、群众基础、外部政治环境等因素,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最直接最简单衡量方法——双方的战斗力对比。而这个战斗力具体到战场上,则是双方各自的士气。这是比武器更具杀伤力的重要因素,解放军正是凭借着的如虹士气逐步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无独有偶,1942年,身处绝境的苏联军人也是在这种高昂无畏的士气鼓舞下击溃了占据战场主动的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同样,在二战的其他战场上,铁血将军巴顿、胜利的象征朱可夫、英伦军魂蒙哥马利、近卫军典范崔可夫、沙漠之狐隆美尔等名将都特别注重军队的士气,认为士气比武器更重要。

士气比武器更重要,这个结论不只适用于战场,同样适用于商场和我们的企业内部建设,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企业战斗力。

什么是企业战斗力?简单的来说,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需要用最终的结果来衡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战斗力并不是在结果出来后用来总结业绩的,而是需要在企业行动之初就有一个大体的评估、在企业行动中则可以控制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完全脱离最后的业绩而完全依靠与战斗力相关的因素来进行衡量和评定,从而对企业的战斗力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制定企业战斗力公式(公式详细解释见本书第二章第三节)初衷。

一般来说,企业战斗力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士气,这是一种可以感觉的到而不可触摸的精神状态。正如开头所说,士气是战斗力的基础,也是远比手段等操作方式更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败。

其次是执行,它注重的是拿出最后的结果,它与士气可以相互独立:无论士气的高低都可以有执行,都能出结果。但只有二者充分结合,高士气+执行才能够产生出最佳结果。

最后是习惯,它强调的是一种自动自发的状态和态度,是企业战斗力的最高境界。当员工把高昂的士气和执行做为一种习惯来自发自动地进行时,企业何愁没有战斗力呢?

士气、执行和习惯,构成了企业战斗力的主体,但并不能涵盖影响战斗力的所有因素。而且,相对于士气和执行,习惯更强调的是一种结果,是企业锤炼士气和执行之后自然收获的一种结果,因此,企业的战斗力修炼就集中在士气提升和加强执行上。

影响企业的士气和执行能力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领导者对企业的领导能力,企业制度对员工的制约和规范能力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属于外在因素,而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所塑造的员工精神状态和员工自身的执行力则属于内在因素,这五方面(领导力、制度力、创新力、文化力和执行力)同作用决定了企业的最终战斗力,他们就构成了企业战斗力公式的主体。因此,要提升或重塑企业战斗力就需要从这五方面入手进行加强或改造。

当然,士气和执行的加强都是重塑企业战斗力的过程,而最终目标则是塑造大批“习惯”型员工,自动自发地去开展工作,这样企业的战斗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和控制也越来越向精细化转变,懵懵懂懂地驾驭企业将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一系列挑战,大部分中国企业面临寒冬,在外部优势丧失殆尽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提升或重塑企业自身的战斗力来坚强地应对,这也是本书写作的宗旨所在。

本书以企业战斗力公式为依托,从影响企业战斗力的五方面因素领导力、制度力、创新力、文化力和执行力着手,系统而详细地阐释了如何打造和提升企业战斗力。其中不乏许多实操性的方法,对企业的具体操作有很到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希望本书能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启迪,为你们所在企业的战斗力的重塑或提升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从而辅助企业度过寒冬,永葆活力,打造常青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