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26015800000039

第39章 八月 居之无倦,学而不止(3)

当别人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他的回答是:学习,并每时每刻准备向别人请教。

管理智慧

这段话的重心在于“学习”,而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关键在于遇到问题要多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管理者要好奇,遇到疑惑要想到发问。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这话实际上就是说,能抓住问题并及时向人们提出问题才是聪明的表现。所以,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有所疑惑,而有了疑问,想到发问,学会提问,经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才能解决别人不能处理的问题。

有一位企业家,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没有一技之长。“身无长技”反而给了他最大的“特长”,那就是有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到这位哲学出身的老板的谦虚,管理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不能虚心听取比自己职务低的人的不同意见,甚至觉得自己的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

行动指导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知识和信息的变更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状况下,企业要取得持久性的成功,管理者就必须具备超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而阻碍管理者学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自得,是自以为是。很多管理者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经营企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如此一来,他们就封闭起学习的大门。

第三周 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星期一 传不习乎——管理者的教与学

论语箴言

子曰:“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有没有把一些未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传授给别人?”

案例引导

我们以蒙哥马利·沃德公司为例。拥有130多年经营历史的美国著名百货零售商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这家沃尔玛、玛莎等连锁店昔日的老对手,在20世纪末悄然走到它历史的尽头。

蒙哥马利公司最初由邮寄商品起家,之后发展成为大规模经营的目录商店,最终扩大成为集家用电器、家居装饰、家庭用品、服装、汽车修理、金银首饰于一身的大商城。它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业绩,惰于对市场变化的学习,最终未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本企业的明确形象,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感到这里的商品档次略低,收入低的消费者感到这里的商品价格偏高,因而未能形成自己较固定的消费群,在激烈的商战中被夺去了消费者。缺乏学习力,不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使蒙哥马利的失败成为必然。

蒙哥马利公司的失败源于对环境变化的麻木。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为什么我们始终能保持这样的竞争力?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化。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速度的竞争。我们要想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

管理智慧

管理者的教与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德鲁克说: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以及员工随着环境需求与机会的改变而成长发展。每个企业都是一个不断“教与学”的组织。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是不断地促进团队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日趋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

商业社会从来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在商业环境中,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会牢牢记住一个原则: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不能适应变化,留给管理者的只有失败一条路。

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强大的学习力。曾任通用电器总裁的韦尔奇认为,领导应该是“同时作为教练、启蒙者以及问题解决者来为企业增加价值,因为成败而接受奖励和承担责任,而且必须持续地评价并强化本身的领导角色”。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带领团队持续学习。

行动指导

只有真正地做到“教与学”,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地扩展企业发展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首先应激发管理者的个人追求,在管理者的带动下,使员工不断学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是实现“教与学”的最好方法。一旦真正地开始学习,企业的内功将会得到有力地强化。

星期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力要素的提升贵在一个“久”字

论语箴言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学所见)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吗?”

案例引导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管理智慧

真正有才能者身处低位仍然能够不气馁,不心浮气躁,韬光养晦,积极进取。虚心学习的心态就是一种在低位思考高位的理智心态。就因为林光没有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能够冷静归零,积极磨砺自我,因此才能够取得成功。

运用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是如此,不管你从事哪种职业,处于什么时期,学习都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优秀的管理者应该督促和引导自己的员工自觉学习,从而在团队内形成浓厚的求知意识,加快员工和你一起成长,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管理学家都认为21世纪是学习力竞争的时代。真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没有教养的人。人们的智力相差无几,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要想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学习。

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培养学习型员工,提高应变能力。企业的员工更要自觉学习,学习各种专业技术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不仅是提高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说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态度。只有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个人价值才会得以增加。

行动指导

“学而不厌”才能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首先是管理者带头学习,并且将所学到的一切运用到实际管理之中。

作为管理者,要赢得下属的尊重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与此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辅导,使团队整体前行,实现企业目标。那么,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做到“学而不厌”。

星期三 不如丘之好学也——优秀的管理者用学习打败对手

论语箴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案例引导

学习力使红蜻蜓集团从默默无闻到驰名天下。近年来,红蜻蜓集团认真导入“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为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共同目标、造就执行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红蜻蜓步入超常规的发展轨道。红蜻蜓集团党委书记瞿增甫介绍,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却可能有完美的组织。

为使广大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轨迹和企业的文化,深刻认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使命,该公司上下共建立了学习型组织13个、学习型班组32个、参加学习人数达1000多人,并设立了技术创新奖、团队精神奖、营销精英奖、10佳知识型员工奖等,奖励基金达100多万元,奖金用于员工的再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红蜻蜓集团努力营造团队的学习氛围,着力开展团队学习,形成互动式学习氛围,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花费巨资在上海成立了红蜻蜓培训学院,每年参加学习达800多人次。

管理智慧

孔子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使每个人看到原先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深刻的东西,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使红蜻蜓企业形成了“个体有活力,团队有合力”的良好氛围,获得了巨大的团队能量,红蜻蜓一举成为中国鞋业的知名品牌。

林肯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不过十二个月左右。直到1847年他当选国会议员时,填写履历表,在填写“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一栏时,他只好诚实地写下“不全”两字。林肯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曾说: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过我尚能读书认字,会些算术,在如此贫瘠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获得目前这一点小小成果,完全是在基于需要的情况下,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

行动指导

一个人如此,一个组织同样如此。企业获得卓越成长力的唯一的途径就是使企业真正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持续成长的本质在于学习。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千变万化,企业已经不可能像传统的那样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来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每个成个成员全心投入工作、并懂得如何持续学习的组织。”

星期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到好处地使用启发式教导的力量

论语箴言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一个人)不努力想学习我不会去开导,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时我不会去启发。告诉他一个方面,却不能够联想到其他三个方面,我就不会再多说了。”

案例引导

孟轲拜师求学,来到司徒先生家住下,先生捕蝉,弟子读书。司徒先生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学宫里的老师,不是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而是他开列一些书单,让孟轲去城里借来阅读,他则销加点拨。孟轲读不懂、领会不深的地方,再提出来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孟轲在司徒先生的指导下,于草棚茅舍整整攻读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孟轲多是曲肱而枕,伏案而眠,学习得异常刻苦认真。

一天,司徒对孟轲亲切地说:“你来此,已满三年。你天资聪慧,又肯苦读,常常废寝忘食。如今该的典籍都已读熟,我腹中所有,已被你掏空,继续留在我这里,已无益。一个人不能终生读书,读书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可择日出山还乡,一展雄才。”

管理智慧

孔子是不会主动去教导别人的,他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导。只有一个人努力思考学习却依然想不通时,努力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孔子才会及时地开导和启发他。

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瞬间获得领悟。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某个问题之中,长久不能够获得答案时,往往他人只要给予一个提醒便会豁然开朗。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和状态,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自身经过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根本没有思考,对方只是告诉了一个答案,就不会有什么惊喜的感觉。因此,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自身不断去思考,努力探寻答案,在这种前提下依然无法解决时,他才会及时给予启发。

除了“启发”,孔子还注重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这与现今企业希望拥有“自动自发”型员工的愿望是一致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员工,通常情况下培训和辅导是无效的。当然,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前提:每个人都是希望工作的。如果你的员工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一定是你——管理者出了问题。

行动指导

这一点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异常值得重视,很多管理者喜欢告诉员工们怎么干,而不是让员工们去思考如何干。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方式,最终只能导致员工蜕化为工具,不再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员工的培训和辅导不要采取强行灌输的方式,而是根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启发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一切迅速运用到实际之中。对于那些不能够主动积极思考的员工,要采取措施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星期五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不能升值,莫谈升职

论语箴言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

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天学一些不知道的,每月不遗忘每天所学的,这就可以算是好学了。

案例引导

李凡初进公司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业务员,然而后来一步一个脚印,李凡由业务员成长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随后又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那么李凡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让我们看看他从一个市场部经理成长为市场总监的过程吧。